书城医学验方大全
3173500000040

第40章 妇科(8)

〔方解〕老年外阴瘙痒虚多实少,与青壮年以实为主有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年四十阴气自半”之说,下焦乃肝肾所司,肝肾精血亏损,累及任脉,故阴部枯萎瘙痒。方选山萸肉与何首乌相配以精血同补:炙龟板滋阴填精与甘寒之紫草相伍,清润入下焦,对老妇阴痒尤宜。又以生熟苡仁同用,健脾渗湿,更配以外治药润肤止痒,迳去邪毒。终以二精丸(黄精、杞子)伍以丹参助气固精,活血驻颜。

〔按语〕阴痒一症,有湿浊郁火和精枯血燥之别,老年妇人尤以后者居多,姚氏辨老妇阴痒注重虚损而不忘虚实夹杂,在辨证中明察带下量之多寡,色之异常,细审局部有无灼热之感,并参合理化检查而立论。对老妇阴痒,倡导肖慎离之说:“肝经血少、津液枯渴,致气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在治疗中重在复阴津生化之机,参以燥湿之品。用药“柔”无呆补碍脾之忧,“燥”无苦寒沉降之弊,每获良效。

〔典型病例〕董某,女,67岁,1985年6月5日诊。

患阴痒已三年余,入夜阴痒尤甚,叠进苦寒燥湿之品,未能奏效。西医检查,外阴皮肤和粘膜变薄而干,皮损是对称性,局部有萎缩和粘连,未见霉菌,诊为外阴硬葵伴瘙痒症。刻下外阴有轻度烧灼感,时欲搔抓,偶有少量黄带味腥,痛苦异常,口干耳鸣,胁肋隐痛,头昏目眩,苔薄腻舌偏红、脉细,责之精血亏损,脉络失养,湿浊下注。拟予育阴填精,参以渗湿清热。用上二方连续六个疗程,带下瘙痒已消失,复查外阴局部皮肤粘膜损害好转,粘连明显减轻。嘱用黄精、杞子、丹参各1000克研末和蜜为丸缓调。一年后随访,外阴瘙痒未再复发,妇检外阴局部已基本正常,精力明显好转。

10.习惯性流产

10.1固胎汤

〔组成〕党参30克炒白术30克炒扁豆9克山药15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炒杜仲9克续断9克桑寄生15克炒自芍18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9克

〔功效〕脾肾双补,止痛安胎。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用法〕用水浓煎2次,分2~3次温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月。

〔方解〕凡滑胎患者,大都因脾肾双亏而致病。本方以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养血益精补先天;续断、桑寄生补肾安胎治腹痛:白芍敛阴养血、缓挛急、止腹痛。本方主药量重是其特点,如重用白术、熟地,乃求其力专也。

〔加减〕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阳举陷: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口干咽燥,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玄参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胸闷纳差加砂仁9克、陈皮9克以芳香和胃:呕恶选加竹茹9克、陈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呕:畏寒肢冷,小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片9克以温阳暖胞。

〔按语〕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源,胎元系于脾肾,肾精足则胎元得固,脾气旺则胎有所载、脾肾功能正常,胎孕自然无恙。若察赋不足,或房事太过、劳倦内伤,或情志失调等,则往往导致肾气亏损,不能固胎。脾气虚弱,不能承载而滑胎。本方调补脾肾,确保孕育正常。刘氏数十年来,以此方治滑胎,疗效显著。临床除胚胎停止发育外,通常都能见效。甚至滑胎6~8次者,犹能获得正常分娩,且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良好。

〔典型病例〕毛某,女,24岁,1986年7月6日初诊。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草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方用党参30克、炒自术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黄岑炭10克、补骨脂15克每天煎服1剂。于1988年6月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五剂即愈。于1987年1月顺产一健康女婴。

10.2安胎防漏汤

〔组成〕菟丝子20克复盆子10克川杜仲10克杭白芍6克熟地黄15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棉花根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温养气血、补肾固胎。

〔主治〕习惯性流产。

〔用法〕未孕之前,预先水煎服此方3~6个月:已孕之后,可以此方随症加减。

〔方解〕菟丝子辛甘平、复盆子甘酸微温,二子同用,有补肾生精、强腰固胎之效:杜仲甘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为肝肾之要药,能补肾安胎:当归、白芍、熟地俱是补血养肝之品。肝阴血足,则能促进胎元的发生;党参、白术、棉花根甘温微苦、能健脾益气、升阳化湿,既有利于气血的化生,更能升健安胎:甘草甘平,不仅能调和诸药,而且能益气和中,缓急止痛。全方有温养气血、补肾益精、固胎防漏之效。

〔加减〕若坠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以上,屡孕屡坠者,谓“滑胎”,亦即西医所称“习惯性流产”。《妇人良方大全》将其病理责之于“血气损,不能养胎”。腰者,为肾之外府,说明数次坠胎之因,肾虚是其根本,故治疗此症当以补肾为主,但还需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消灭其习惯性于萌芽状态,因此用药要随症加减,服药时间要提前。如腰脊及少、小腹胀坠疼痛,加桑寄生12克、川续断10克、砂仁壳3克、紫苏梗5克: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脉细数者,加荷叶蒂12克、芋麻根15克、黄芩10克、阿胶10克;如出血多色红,宜减去当归之辛温,再加鸡血藤20克、旱莲草20克、大叶紫珠10克:出血日久,淋漓暗淡,腹部不痛者,加桑螵蛸10克、鹿角霜20克、花生衣30克、党参加至30克:在未孕之前,要预服此方3~6个月,以培养其根蒂:已孕之后,以此方随症加减。只要符合补养气血、固肾壮腰之要旨,自能足月产矣。

〔按语〕习惯性流产,属于祖国医学胎动不安、胎漏、滑胎的范畴。其起病原因,既有男女双方先天的因素,又有妇女本身虚、实不同,但以本病而言,由于多次流产之后,冲任及肾气多属亏损。故临床所见,以虚症为多。本方着眼于肾虚为主,肾、脾、肝并治。

〔典型病例〕刘某,36岁。

以往曾孕5次,均流产。此次孕第六次,妊娠试验阳性,脉见微滑、两尺沉弱,舌淡,苔白。自述腰酸腿软,无阴道出血。因怕再度流产,精神极度紧张,据辨证确定为肾气虚损,遂投以上方。连服至孕3个月,后足月须产一女婴。婴孩无畸形,惟头发稀少,色黄。

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经保胎治疗后,多见婴儿发少,色黄。《内经·五脏生成篇》谓:“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肾之精华在于发,故肾虚而发不荣。上例经随访,3年后发已变多,变黑,与正常儿童无异,智力发育良好。

11.妊娠中毒症

11.1健脾和胃饮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淡竹茹9克炙枇杷叶9克砂仁9克苏梗2.4克陈皮3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煅石决明30克

〔功效〕健脾和胃,清金平肝。

〔主治〕妊娠恶阻。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党参、白术补气,气充则稗健胃强;淡竹茹、炙枇杷叶清肺和胃,肺金清则肝气易平;陈皮、法半夏、茯苓化痰止呕;煅石决明重以平肝镇逆。诸药合方,对妊娠恶阻中期患者,肝逆犯胃、肺气不降,脾胃虚弱者获效迅捷。

凡临床上症见:患者呕吐不食、胸闷作胀、精神倦懈,面色少华、面目浮肿、舌质淡、舌边有齿痕等脾胃虚弱症候,可选用本方。

对长期厌食,非但药入即吐,甚至闻味即吐。尿酮体阳性者,一方面采用葡萄糖、维生素等西药,纠正酸中毒,另一方面,用香开蒸气法,即用芫荽一把,苏叶、藿香各3克,砂仁1.5克,在屋内熏蒸、宽胸降逆、悦脾醒胃。患者闻此香味自感舒服而呕止。能纳受,然后再用药物调理。

对于妊娠恶阻病人裘氏素爱配合揿针疗法,常用穴位为内关、足三里。早、中期病人埋针时间24小时,严重病人埋针48小时,启针后症状反复可再埋针。其主要功能调和气血、强健肝胃、镇静安神。

〔按语〕胃虚痰滞、肝热乃恶阻主要病机病因。其中痰之作祟每多与肺有关,故治疗恶阻每多责之于胃、肝、肺之病理变化。恶阻早期多属肝胃气盛、肝脾不和的实证;如果迁延不愈,进食少,生化之源不足,逐渐转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虚症。此时可以称为恶阻中期,就是本方的主要适应征候,亦是治疗妊娠恶阻的基本方剂。盖因其组成已兼顾到脾胃、肝、肺之生理、病理变化。若久吐不止、脾胃俱伤、津液受耗、水谷精微缺少,肝肾失养,肝火升动干上,气机逆乱、呕吐更刷,发展为气阴两虚之危症,则非本方之力所能及。

〔典型病例〕汪某,26岁。

妊娠50余天,呕吐少食脘部作胀,神倦便溏,脉细滑,苔薄白、舌质淡红,边有齿印。服健脾和胃饮三剂及配内关埋针一天,腹部舒适,呕减思食。再宗前方,续服两剂,呕吐止、纳谷香。

12.产后恶露不绝

12.1缩宫逐淤汤

〔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蒲黄10克生五灵脂10克党参20克枳壳10克益母草15克

〔功效〕缩宫逐淤。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不全流产及痛经等病。

〔用法〕冷水浸泡后文火煎煮二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

〔方解〕妇人产后冲任虚损,气血不足,淤血往往内滞,致新血不得归经,引起产后恶露不绝,正如《胎产心法》所云:“恶血不尽,好血难安。”故本方取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逐淤止血为主;辅以枳壳理气,使气行血畅,淤血得以排出:复加益母草养阴活血,祛淤生新。加党参者,意在补气,以增强胞宫收缩功能。它的性能虽与五灵脂相畏,但二药同用,往往能提高逐淤之效,起到相反相成之效。药理研究证明:益母草、枳壳和蒲黄对动物均有兴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收缩增强之效,并且蒲黄还有止血作用,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数目增加,故本方具有缩宫逐淤之效。

〔加减〕凡因淤皿内阻引起血不归经或血行不畅者,诸如产后恶露不绝、不全流产及痛经等病,均适宜用本方。如血虚明显者,党参改用50克;出血量多者,党参改用100克;腹痛甚者,五灵脂改用15克;下淤血块多者,加三七粉3克(分冲);出血日久者,加桑叶20克;血气臭者,加黄柏10克;浮肿者,加生芪50克:食欲不振者,加生山楂15克。

〔按语〕本方为缩宫逐淤之剂,故凡产后胎盘残留、不全流产引起的子宫收缩不良,出血不止者,皆可用之。此外膜样痛经用之亦宜。

12.2益气清宫固冲汤

〔组成〕太子参15克炙黄芪30克生地15克黄芩12克贯众炭15克乌贼骨15克重楼30克

〔功效〕益气清富,固冲止血。

〔主治〕适用于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崩漏、胎漏以及人流或产后恶露不绝等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者。症见面色少华,头昏乏力,腰脊酸软,心烦口干,舌偏红,苔薄中剥,脉细数。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煮煎沸后文火煎半小时,二煎沸后文火煎半小时,两次药液合并,分2次早晚空腹温服。每天1剂。

〔方解〕妇科血证,其病机以气虚营热,虚实夹杂者居多。益气清宫固冲汤即据此而拟。炙黄苠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益气摄血之要药;太子参甘苦微寒,既可补气,又能清热滋阴,为一味清补之品,两药合用共有益气摄血,健脾固冲之效: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为营血分之要药:炒黄芩清热、安胎,两药相伍滋阴凉血,清热宁络;贯众炭为止血治崩漏之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贯众煎出液有收缩子宫之效,且收缩子宫而收止血之效可与麦角称雄;乌贼骨味咸性温,功专收敛止血,为止血之良剂,两药合伍共有解毒固涩之效:重楼缩宫而止血,使塞流与澄源并举。诸药协奏,益气清宫固冲也。

〔加减〕凡属气阴两虚,营热扰冲之妇科血证,使用本方均可收到明显效果。如夹淤者,加煅花蕊石15克、参三七末5克:气虚较著者,用潞党参易太子参,加焦白术、炙升麻:阴虚较甚者,配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阿胶:胎漏者,加芋麻根、桑寄生、菟丝子。

〔按语〕本方乃姚氏治疗气阴两虚,营热扰冲之妇科血证的经验方。在治疗月经过多100余例病人,以及50多例产后恶露不绝者,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典型病例〕周某,女,24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

产后40天恶露淋漓不断,西医诊断为子宫复旧不全。投宫缩剂及抗炎止血药不瘥。阴道下血色紫红小块,量不多,小腹隐痛,精神萎顿,头昏腰酸,舌质微紫、薄白苔,脉细数。此乃气阴两亏,淤热阻胞,拟于益气养营、化淤止血。

处方:炙黄芪30克、潞党参15克、乌贼骨15克、贯众炭15克、生熟地各12克、炒黄芩12克、重楼30克、煅花蕊石15克、三七末5克、炒川断12克、服药6剂,恶露得净,转拟健睥益肾,调补气血。半月后,康复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