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3179400000021

第21章 《儒藏》春秋(2)

汤一介的回答是:“必须做,编纂《儒藏》是我国一件当务之急的大事。因为只有儒家思想才是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今天对中国文化的传统主流做一次系统的整理,不仅会对我们的民族发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了解中华文化。”

自2004年《儒藏》编纂工程正式开始至今,已是第7个年头。7年中,汤一介也经历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无论是面对“人才奇缺”、“学风不好”,还是“资金不到位”等各类工作中的问题,汤一介始终全力以赴,以一颗赤诚的心坚定地面对《儒藏》的编纂工程。

在汤一介的带领下,《儒藏》(精华编)36本已经完成,这是汤一介在2010年为完成《儒藏》(精华编)330本的编纂工作和编一部《儒藏总目提要》制定的10年规划的内容之一。目前《儒藏总目提要》的第一步《儒藏总目》已经开始进行。

此外,汤一介还曾谈到他为《儒藏》编纂工程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有的记者问我,你编纂《儒藏》的标准是什么?我说我的标准是,我编了《儒藏》之后一百年不会有人来超过我的,而且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的本子就是我这个本子。”

《儒藏》的编纂工程无疑是巨大和艰难的,但是汤一介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一项浩如烟海又繁冗复杂的工作,这种生命理想般的执著,既是汤一介无悔的追求,亦是一代哲学大家惯有的风范。

5、成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2009年12月4号,北京大学正式批准成立儒家研究院,这是汤一介哲学生命又增添的新血液,也是长期以来汤一介一直想做的事。从很早的时候汤一介就看到,教育部在四川大学设有一个道家道教研究基地,在中国人民大学设有一个佛教研究基地。可是教育部还没有在哪个大学设立一个专门研究儒学的基地。

从我们国家整体来看,这种情况说明儒学研究在中国的教育领地所处的地位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汤一介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要建立这样一个基地,如果要把这个儒学研究基地放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就要有一个机构来做这件事情。

但是也有人认为,在北京大学建立一个儒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的传统不相吻合。因为北京大学在人文学科方面的思想也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批判儒学的地方。当年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派联合起来举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提倡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所以,有人认为北京大学是中国激进主义产生的摇篮,不适宜建立儒学研究院。

但汤一介认为,五四时期是想把中国传统中糟粕的东西去掉,并不是要抛弃整个传统。如今北京大学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一是已经完成了9卷本的《中国儒学史》,二是计划完成330本的《儒藏》(精华编)已出版了36本。而成立儒学研究院,就是要把北京大学文科各系研究儒学的力量整合起来,加强研究队伍的力量。因此也可以说儒学研究院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儒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

2010年6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如期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会场召开,这一成果,同样浸满了汤一介倾力付出的心血。按照汤一介的计划和安排,儒学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同时也是一个中国经学史的讨论会。因此在会场上悬挂的大会横幅上写的是“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国经学史研讨会”。儒学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做《中国经学史》的撰写工作,届时会把全国的一些学者请来,大家一起讨论中国经学史到底如何做。

成立大会上,作为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汤一介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为大会致辞后作了发言。他指出,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自古以来,儒学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它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是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研究室、《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所的基础上,联系多方面儒学研究力量建立而成。儒学研究院将开展一系列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包括《儒藏》精华编的编纂、多卷本《中国儒学史》以及《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等著作的编写。同时,儒学研究院将开展若干面向中国现实社会的核心课题,如儒学与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等,并与各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在发言中,汤一介还对儒学研究院的发展前景充满坚定的信心,他相信,在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汤一介与北大校长周其凤一起为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揭牌。与会的还有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等。他们在发言中都对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寄予了由衷的鼓励和深切的希望。而这些,无疑也是汤一介一直以来努力追求和为之拼搏的。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终于成立了,汤一介在很长的时间里最想完成的一件事终于得以实现。在当今国际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的形势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成立,无疑是北京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有利于整合北京大学原有的儒学研究资源,更会对培养新时代学术研究的人才,推进儒学研究的世界性和时代性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汤一介将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办院目标和宗旨总结成五句话,即:“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为办好儒学研究院,汤一介又亲自定出儒学研究院招收学生的标准: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主要是研究课题。让研究生参与到课题中来,硕博是连读的。硕士阶段两年,主要学习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考据学等,这是研究儒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此外汤一介还对儒学研究院招收的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必须掌握一门外语,而且主要是英语。因为儒学研究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要能与世界学术界进行交流,不懂英语就听不懂人家讲什么。这两年就是这两类课程,其他课可以不要,也不需要写论文,只要把课程学好。如果学不好,两年以后可以淘汰一批,学得好的,到博士阶段再写论文。

关于以后儒学研究院的发展规模,汤一介认为:“现在的规模还不会太大,儒学研究院首先是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整合在一起,共同做课题、带研究生、开设儒学课程。下学期就准备开《中国儒学史》,请9个分册的主编,每人讲两个星期。每个主编就把自己研究的这一段的中国儒学史问题讲清楚。原来我们没有开设过《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现在我们有条件开设这门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是一个开放的机构。”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汤一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的又一贡献,也是继接受《儒藏》编纂工程的重任后,汤一介又挑起的一副重担。因而也更让我们看到,一代国学大师在哲学研究的道路上仍然在前进的风采。

6、反对称自己为大师

汤一介在80岁寿辰时曾说过,时光倒流50年,或许他能成为一个哲学家,而现在他已经过了79岁,已经不能成为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