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3181700000044

第44章 民间外交时代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与行动(3)

不久,在日本国内市场不振,欧美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钢铁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方从1975年到1976年的不到半年内,连续向日本追加了400万吨钢材的订货,被称为“重振日本市场状况的神风”。在钢铁贸易的基础上,稻山说服日本有关部门,中日双方又于1976年签署了为期10年的石油长期贸易合同。担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钢铁联盟会长、国际石油株式会社总经理的稻山,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还推动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援建了中国的宝钢。据中国原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回忆,“在稻山的组织和推动下,日本石油界参与了中国海域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从中国的渤海湾到中国南海和北部湾,日方参与合作的区块日益增多。在合作过程中,每当出现曲折时,稻山先生总是亲自过问,从中斡旋,使合作顺利进展。”毋庸置疑,稻山嘉宽是一位开拓当代中日贸易关系的先驱,也是当之无愧的中日关系的“掘井人”之一。

唐克:《钢铁、石油、围棋、友谊——悼念稻山嘉宽先生》,“稻山嘉宽回忆录”编辑委员会编《稻山嘉宽回忆录》,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1988年版,第681页。

3.冈崎嘉平太的亚洲睦邻论

有的经济界人士积极拓宽中日贸易的渠道,既是根源于对过去历史的认识和反省,很大程度上更是面向未来,为了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改善两国的政治关系,谋求地区的长治久安。与日本政界和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冈崎嘉平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冈崎嘉平太(1897—1989)1897年4月出生于冈山县,冈山中学毕业后,1916年考入东京的第一高等学校。1922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成为一名银行职员。1939年出任日伪上海“华兴商业银行”理事。1942年11月,日本成立大东亚省后,他回国出任参事官。翌年5月,转任日本驻汪伪政权大使馆参赞,再赴中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冈崎留在上海负责处理战败事务,与当地负责接受日军投降的汤恩伯将军斡旋,帮助在华日本人遣返。1946年5月,冈崎回国后辞去外交官职务,投身实业界,1949年出任池贝铁工总经理,1951年就任丸善石油公司总经理,1961年担任全日空总经理。同时,1954年担任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任委员。

冈崎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与中国留学生接触,加之战前在华活动的经历,使其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培养了对中国的亲近感。同时,他亲眼目睹了战争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也见证了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善待日本军民并顺利遣返的过程,从而产生了深刻的自责心理和反省意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冈崎一时曾产生过悲观的想法,认为“也许不能同共产党的中国友好。”但1951年左右,他通过与来访的新华社干部接触,感到中国的共产主义与苏联是不同的,遂下决心再次研究中国问题。他认为:

“我不是学者,但喜欢读历史。从经验对照进行观察中国共产主义是中国式的,不是照搬苏联式的共产主义,而是经过改造的、适合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性的中国式的共产主义。……

为了研究新中国,最重要的是必须亲眼看一看中国。也有必要同中国的要人见面,听听他们的谈话。”冈崎嘉平太著,陈耐轩、骆为龙译:《寄语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有鉴于此,战后弃政从商的冈崎,积极主张发展中日贸易,以改善中日两国关系。1958年众议院大选前,冈崎遇到松村谦三时表明:

“我很早以前就认为必须同中国友好,并应尽早开始同中国进行贸易。为了跟共产党各国进行贸易,我认为有必要拉住政府,让其给予合作”,“日本不和中国建交能行吗?我想必须想方设法建交”。

同上书,第158页;冈崎嘉平太传刊行会编《冈崎嘉平太传——信为经,爱为纬》,行政株式会社,1992年版,第350页。

在随后的会谈中,松村对冈崎说:“你能不能为我想一个常常去能跟中国要人见面的方法。”1960年池田内阁成立。1962年6月,在池田首相的授意下,冈崎提出了LT贸易的原型“冈崎构想”,其背景就是“响应从根本上促进中日关系的松村构想(从农业部门的中日经济合作开始,逐渐扩展到一般性的经济合作关系,渐次打开中日关系的僵局)……”。同年10月20日,冈崎在即将访华前夕,会见了日本外务省亚洲局局长伊关佑二郎,就中日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冈崎认为:

① 自己的一贯主张是,日本的对华关系比较特殊,不同于英美等国的对华关系;坚信日本民族必须与汉族维持睦邻关系,这是一种宿命。

中国科:《冈崎构想及其问题》,1962年8月6日,[日]外务省外交史料馆,CD号16,编号045986。

② 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去相互正确认识、理解对方。在这一点上,军部曾经犯下大错,以致误国。自己在上海亲眼目睹,他们依据片面情报,独断专行,不听其他正确意见。于是,造成相当程度上缺乏对对方的认识和理解。自己切望今后日本对中共不要再犯类似错误。

③ 我不是不知道共产主义的危险性,但是不能坐待中共崩溃,甚至数十年束手无为。当前需要正确把握共产主义中国的实际状况和动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大政方针,并付诸实施。

④ 从这种意义上,我高度评价松村和高崎的访华。这几年来,访华的日本人总体倾向是或者左倾,或者迎合中方。重开的中日贸易中的友好商社,也是些变态的团体。为了打破这种局面,确立先前的构想,我坚持自己的立场,考虑与中共直接做些生意,于是就此拜托了松村。所有这些都是出自于为了正确认识、理解中共的考虑。如今通过松村访华,前路业已开辟,继而就此对高碕访华亦寄予期待。这绝非只为了扩大贸易。自己决心加入高碕一行,就是出于以上考虑。

中国科:《冈崎嘉平太关于高崎访华等的见解》,1962年10月20日,[日]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缩微胶卷E’0212。

1962年10月26日,冈崎嘉平太以日方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随高碕达之助访华,这是他战后首次访问中国。周恩来在会谈中指出:“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了我国。特别是东北事变(九一八事变)以后,长期侵占了我国大片土地,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我们认为这是深仇大恨。但是,这充满仇恨的80年与中日友好的两千年的历史相比,还是短暂的。我们正在努力忘掉这种积怨。今后要加强同日本的友好,要共同努力来提高亚洲的文化、经济水平。……”冈崎嘉平太著,陈耐轩、骆为龙译:《寄语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页。这一发言让冈崎深受感动。冈崎表明,这一想法与他学生时代曾经有过的主张、愿望是相同的。青年时代的冈崎就是一位“亚洲主义者”,希望亚洲各国紧密团结,不进行争斗与战争,共创现代文明。

冈崎嘉平太:《备忘录贸易期满之前所感》,[日]《世界》1971年第1期,第205—210页。

1965年4月,冈崎作为国会参考人出席了日本众议院工商委员会的会议,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周恩来总理会见我们时说过这样的话。不只是周总理,战败时……负责接管的汤恩伯上将也这样说。而且,蒋主席也是这种想法。绝不怨恨日本,打算与日本握手,振兴亚洲……

不论对方是什么制度,或是何种想法,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身所处的亚洲的文明,消除贫困。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最初我很担心,但是,正在研究的时候,有了访华的机会,会见了周总理。他说了同样的话。所以,关于亚洲问题,国民政府的领导层也好,当前共产主义的北京政府也好,想法都是一样的。我感觉这是身居亚洲的人士的真实愿望。

关于贸易问题,南汉宸、周总理、廖承志都曾说过,如果可能,尽量从日本买,特别是成套设备。……但是,我确信对方不是那种吝啬小气的想法,不是说无论如何,忍受多少屈辱,也要从日本买。他们不事张扬,发自内心地想振兴自己国家的那种精神状态,不亲自前去一睹,实难明白。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问的是,在考虑上述问题之前,要考虑亚洲问题、整个亚洲落后于世界的问题,这样亚洲内部相争,生活愈加贫穷,文化愈加落后,亚洲民族会怎么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必须重新认识日本的亚洲政策。关于这些问题,日本人没考虑,而对方国民政府的人在考虑,共产主义的北京政府现在也在考虑。日本人就此必须进一步认真反省。冈崎通过与中国的接触,更加坚定了为恢复中日邦交和加强中日友好而奋斗的决心。1963年冈崎出任高碕达之助事务所代表,负责处理LT贸易事务。1964年担任日中综合贸易联络协议会会长。60年代后期,佐藤内阁追随美国,中国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中日备忘录贸易一度步履维艰,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作为备忘录贸易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冈崎,顶住各方压力,终于使备忘录贸易这条渠道维持下来。

[日]第48届国会众议院工商委员会会议录第26号,1965年4月8日,国会会议录检索系统。

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冈崎明确要求佐藤政府改变对华政策,推进两国邦交正常化。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冈崎表示:

日本政府认为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承认中国的积极态度不是国际形势变化的征兆,我对政府这种僵硬的论断感到吃惊。谈论该问题之前,我国政府、国民必须注意的是,我国的对华外交关系与其他各国明显不同。

对其他各国而言,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只是单纯的是否承认1949年除了台湾之外统一了中国大陆的北京新政权问题。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却并非那么简单。我国1952年与台湾的国民政府缔结了和平条约,考虑因此也就了结了所谓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

但是,这个媾和谈判,是与在台湾的国民政府之间进行的。事实上,对于其支配之外的中国大陆,没有实际效力。因此,只要国民政府没有再次复归大陆,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我国与中国大陆在邦交关系方面就没有效力。换言之,现状下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条约,我们就与占全国95%的中国大陆之间没有正常的邦交关系。……

我们不是仅仅承认新政权就行的问题,所以,我国与中国恢复邦交,不能落后于他国。何况,考虑到上述情况,我担心,现在我国政府采取的这种消极态度,或许会成为日本、或是亚洲和平的祸根。

……日本与中国(包括台湾)的问题,不是当权者是谁的问题,整个民族相互敌视对立的话,本国自不必说,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也难保证。

今后经过多少世纪,这也不会变。我切望认真考虑这一问题,为了正确把握事态发展,寻求切实解决之策,必须平日付出功夫,诉诸实践。

冈崎嘉平太:《解决中国问题之道》,春秋社,1971年版,第242—244页。

进而,关于台湾问题,冈崎认为“中日关系的难点就是台湾问题”,他批评了佐藤政府的台湾政策,认为这是“中国国内的问题”。我国的现状是,佐藤政府以来,遗憾的是,在联合国的行动方面,以及与台湾的相互关系方面,索性都积极推进了日台接触。列举其中主要的举动:

① 继续确认吉田书简的宗旨;

② 单独访问台湾;

③ 在与约翰逊总统签署的共同声明中,指出中国的威胁;

④ 在与尼克松总统签署的共同声明中,表明台湾关系着日本的安全;

⑤ 在日华合作委员会的共同声明中,默认了反攻大陆。

关于台湾问题,中国一贯认为是国内问题,与台湾保持邦交关系是干涉内政。然而,最近在我国有人认为中国与德国、朝鲜、越南同样,是分裂国家,主张与双方建交。但这完全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德国、朝鲜、越南其双方的主权,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而中国是内战的结果,现在的状况,绝对不是两个国家的性质。因此,现在的中国表明,将来必定要解放台湾。

承认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大潮流,其必然性要求我国向前看,以解决该问题。尽管如此,我国的现状是正好相反,可以说是真是逆历史车轮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