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军中大医:黎介寿 黎磊石合传
3181900000003

第3章 流金岁月

1.双星下凡

1924年农历九月十三日零点三十分,湖南长沙望麓园4号的老宅里,一声嘹亮的啼哭响彻夜空,向世人宣告了又一个生命的诞生。

“是个男孩儿!”产妇黎周霞苍白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碰巧的是,黎周霞的生日在农历九月十二日,男婴产出时,刚过她的33岁生日。周霞出生于长沙东乡,曾祖父是长沙很有名望的一位商人,可惜祖父是个纨绔子弟,把祖上艰辛创下的家业折腾得一败涂地。那个逐渐衰败的家庭重男轻女,没有让她念书。嫁到浏阳县西乡黎家后,周霞改随丈夫黎溥棠的姓,叫做黎周霞。

望着儿子宽宽的额头,一如星辰般明亮的双眸,恬然静卧在母亲的怀抱里,黎溥棠喜不自禁。在旧社会的中国,哪个男人的心目中,不期望多生几个儿子呢?

看着兴高采烈的丈夫,产后虚弱的黎周霞从被窝中伸出手,拉了拉丈夫的袖子说,“溥棠,别傻站着,给儿子起个名字吧!”

正在这时,只听见“哐”地一声,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冒冒失失地闯进门来。

这个孩子叫黎鳌,是黎溥棠和黎周霞的大儿子,是年刚上小学二年级。顽皮的黎鳌,昨天晚上放学后破例没有出去玩耍。原指望着母亲生日到了,能吃上为她庆贺的佳肴,没想到,家里十分奇怪,不仅母亲的房门紧紧关闭,门口还莫名其妙地拉上了一块白帘子。大人们围着灶台忙前忙后,一会儿烧开水,一会儿冲一碗红糖水端进屋里,只是不见佳肴端上桌来。

好奇的黎鳌,看着一屋子人忙忙碌碌,睡意全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啊,啊……”突然,屋里传出母亲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出什么事了!”黎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不由分说便闯进了母亲的房间。正沉浸在喜悦中的黎溥棠吓了一跳,见是大儿子黎鳌,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黎鳌焦急地问:“我妈怎么了?她生病了!”

奶奶看到大孙子闯进房去,急忙迈着小脚跑进去,拎着黎鳌的耳朵往外拉,笑眯眯地骂道,“小祖宗,快回你屋睡觉吧。没事,你妈又给你生了个弟弟!”

弟弟?黎鳌的眼睛一亮,是啊,自己虽然有过一个弟弟,可很小的时候就病死了。几个妹妹和自己也玩不到一块去,真没劲!这下可好,又有了个弟弟,我要带着他一块去湘江游泳,一块儿去赛马场骑马,一块玩扔石子,一块跟细伢子打架,那多带劲儿!兴奋的黎鳌,和大人们一样整夜无眠。

“哇,哇!”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响亮,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惊飞了沉睡的鸟儿。

黎溥棠抱起儿子,细细看了看他的脸蛋,这孩子长得酷似黎鳌,宽额浓眉,天庭饱满,两眼炯炯有神。他在黎家的孩子中排行第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望着冥思苦想的丈夫,妻子黎周霞轻轻地吐了一口气:“溥棠,老天在这个时候给了我老五,怕不是让他来给我祝寿的吧?只是这个生日,我过得太痛苦了,也许这辈子都忘不了!”

黎溥棠心头灵光一闪:“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里的这句话让他来了灵感。“春酒”就是用枣或稻子酿的酒,“眉寿”就是高寿的意思。“介”是个通假字,通“借”,相当于祈求的意思。“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就是酿造好了春酒,为人祈求长寿的意思。这个孩子在妻子刚过完生日的时候出生,分明就是来祝寿的,那么,就叫“介寿”吧!听到“介寿”这个名字,襁褓中的孩子仿佛有了灵性,一下子停止了啼哭。

黎溥棠抱着儿子走出堂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中,迷漫着淡淡的菊香。

怀抱着儿子,黎溥棠突然想起长沙这个地名的由来。湖南的地名,多与星宿有关。比如,二十八星宿中,娄星和底星相交辉映的地方,就叫做“娄底”,“长沙星”是司人间寿命的,所以又叫“星沙”、“寿沙”。这个儿子出生在长沙,又在妻子生日刚过那天降临,叫做“介寿”,实在是名至实归。

此时的黎家老五介寿一脸安详,沉睡在父亲有力的臂弯里。全家人都怀着善良的愿望,希望他能像“长沙星”那样,给家里带来福禄满门的长盛之气。

然而,当时的国家命运多舛,个人的小家又岂能长盛不衰?

上世纪之初,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等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在1905年创办了湖南“惟一学堂”,后更名为广益中学。

解放前的湖南私立广益中学,以慎选良师、严谨治学、质量优良、管理严格而闻名。黎溥棠和哥哥黎赞唐,便在这所中学任教。黎溥棠教英文,黎赞唐教算术。

当时,广益中学的薪俸是按照工作量计算的,教初中一节课银洋八角,教高中一节课银洋一元二角。虽然报酬不高,但黎溥棠和黎赞唐冲着学校的良好校风,一直坚持在那里任教。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革命势力高涨。就在这年夏天,英文教员黎溥棠担任了学校校长。连年战争,民不聊生,当局教育司的教学经费也因战乱难以到位,广益中学当年不得不停止招收新生。

动乱纷争,世道崩坏,并没有影响到黎介寿享受童年的恩宠。母亲黎周霞将黎家祖传的长命锁,套在他的脖子上。按照奶奶的告诫,这个长命锁要戴到12岁,以保介寿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然而,长命锁并没有给小介寿带来安康。相反,黎介寿生来就体弱多病,动不动就发烧咳嗽。倒是黎鳌,名字里虽然没有“寿”字,却长得高大壮实,虎虎有生气,就像他名字里的那个“鳌”字。

北伐战争愈演愈烈,黎溥棠任广益中学校长后的第二个月,湖南长沙“九七”国耻纪念反帝游行示威爆发了。黎校长亲自带着学生们上街游行。半个月后,也就是1926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公历10月26日),在示威游行的风暴中,橘子洲头蹦出了四块石头,黎周霞又为黎溥棠生下了一个儿子。

黎家的孩子,出生时都有一番说道,黎鳌生在端午节前夜,是出来吃粽子的;黎中生在中秋,是出来吃月饼的;黎介寿在母亲诞辰次日凌晨降生,是来给母亲祝寿的。而这最小的六子,出生时非年非节,他是来干什么的呢。

也许真有天意,由于连年战乱,当局顾不上办学兴学,黎溥棠和全校教师的薪水好几个月都没有着落,眼看就要“关门歇业”了,恰巧就在小六子呱呱坠地那天,教育局给广益中学的工资拨到位了。

那时候发工资不是发钱,而是发米票。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米相当于120斤,一张米票就是一石大米。

黎溥棠一下子发到了四张米票,全家人喜气洋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这四张米票能保证一家人几个月不用忍饥挨饿,这对一个已经揭不开锅的家庭来说,是多大的喜讯啊!望着米票上一个个大写的石字,黎溥棠心想这是小六子给全家人带来了好福气,四张米票,每张一石,何不叫他“磊石”,就取“四四如意”(事事如意)之意吧。

怀抱着刚刚出生的磊石,照顾着满地奔走的介寿,9岁的黎鳌又时不时地调皮捣乱,黎周霞的生活在这个动乱的岁月里,倒也十分充实。看着这三个或大或小的孩子,她的心里踌躇满怀,唉,谁知道这三个儿子未来会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她怎么也没想到,她含辛茹苦教养长大的三个儿子,将是未来拯救万千黎民于病痛和死亡的国医圣手、一代大医。

2.快乐童年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人们忙于“革命”和生计,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无所适从,黎介寿和黎磊石的童年却流金似火,无忧无虑。

几个孩子中,最让黎周霞省心的就是老五介寿,这个儿子从小乖巧,就算是趴在地上看蚂蚁打架,也能一看半天。他还有个嗜好,就是喜欢拆拆弄弄,家里的闹钟、蚊香架、马灯等物件,无一不被他“摧毁”得七零八落。刚开始,只是玩命地拆。后来,拆坏了还能再装起来。父母亲也就由着他折腾,毕竟在那个年代,小孩子的玩具很少,拆拆卸卸的,总比玩那些爬高上梯的危险游戏要好。

黎鳌和黎磊石就没那么让人省心了。

黎鳌是个孩子王,他满脑子都是新鲜玩意,街坊邻居那些半大小孩玩的,都是黎鳌玩剩下的。

一个黎鳌就足够让黎周霞操心的了,这回又添了黎磊石。这小子打从月子里就是个“夜哭郎”,一点委屈都不肯将就。

那段时间,人们经常看到黎周霞抱着磊石,半夜三更在路上溜达,一边溜达一边抖呵。不抖呵不行呀!一旦没有新奇感,这个“夜哭郎”便放开嗓门,大声嚎哭,就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奶奶说,磊石从小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黎磊石虽然小两岁,小时候却老是欺负黎介寿,哥哥总是谦和地让着这个刁蛮的弟弟,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八十多年。

黎磊石从小爱看书,从四岁识字时开始,就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懂。有一段时间,家里开饭的时候,总是找不到黎鳌,他不是在湘江里游泳,就是在骑马场里骑马。后来,又找不到黎磊石,他准是躲在家里哪个角落里看书。小小的心灵里,被孙悟空、猪八戒、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和精彩的小说情节占据了,哪里还顾得上吃饭。

找不到黎磊石,黎周霞经常急得团团转。这时,懂事的黎介寿就悄悄走到她身边,“妈,您别喊了,弟弟躲在门后看小说呢!”

黎周霞猛地拽开门,一把将小六子揪了出来,手掌举得高却落得轻,从黎磊石头上亲昵地拂过。磊石装作很疼的样子,一手捂着头,一手拿着书,眼睛还盯着,一本正经地说:“妈,您别打扰我,我看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吃饭!”

童年,就在黎介寿的拆拆卸卸和黎磊石的小说里,慢慢褪去了欢快的光影。不经意地,黎介寿和黎磊石也长大了。少年黎鳌早就摆脱了童年的顽皮,成长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中学生。黎介寿和黎磊石又像大哥黎鳌那样,疯狂地迷上足球场上的绿茵,迷上了湘江的波浪。

和所有的少年一样,足球是最能发泄体力、展示雄性的运动。黎介寿、黎磊石兄弟俩都喜欢争着踢前锋和中锋的位置,谁也不肯当守门员。

足球场上,黎介寿一脚神传,足球飞快地跑到对方球门下,黎磊石配合哥哥猛地一射,球进啦!兄弟俩像充满活力的小狮子在足球场环游飞奔。黎介寿和黎磊石的童年,就如同飞速旋转的足球,激情四射地释放着青春的热量和光芒。谁说乱世里的孩子就没有快乐和追求?那飞速旋转的足球啊,就是两兄弟对自由和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