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3182100000024

第24章 养生之道(2)

方成住了多少年的房子够陈旧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面积50多平米,三个房间,最大一间仅14平米,到处都堆满了书刊,他自喻为“多功能厅”,书房、客厅、画室、餐厅都是它。他用浓墨在一个纸条上写了“多功能厅”4个字贴在门上。对着门口的那张小折叠桌不足一米宽,是吃饭的“餐桌”,是刚解放时置的,也算“古董”了。方成办画展的上百幅比这折叠桌子大的展品,都是在这小桌面上画的。房子中间一张放满了书的圆桌便是方成写图31方成的“多功能厅”作的“书桌”,方成说,“因为屋子小,画案都被书占了,只好在这儿腾块地儿写写东西了。”靠墙的画案上堆满了图书,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是个画案。房子简直像个大仓库,除了几样老掉牙的旧家具和床铺外,最占地方的就是书了。这“多功能厅”里还有一个金属的小梯子,方成有时要登上这梯子,在很高的书架上找书……”

住房那么拥挤,方成没有抱怨什么,在这陋室生活了多年。来过这陋室的名家可不少,像侯宝林,谢添,袁世海,张中行,王若水,钟灵,邵燕祥,魏明伦,韩羽,姜昆等等。诚如刘禹锡《陋室铭》所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方成说,“这就够了。”

就是在这么拥挤的“多功能厅”里,方成还从画家变成了“写家”,出版了多部杂文集,成了众所公认的一位杂文家。而他那篇写于1957年的杂文《过堂》——构成方成所谓“漏网右派”、“反动文人”罪名的材料,进入21世纪后,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中国当代杂文的经典作品,先后被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杂文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之中。

《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编选者的选文标准是:“有思想含量的,选;文体创新的,选;传神写照的,选;韵味深长的,选;鞭辟入里的,选;嘻笑怒骂的,选;短小精悍的,优先选;好玩好读的,侧重选……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置于100年这个时间的长河里参照来选。”

入选作品的作者包括了中国近百年间众所公认的著名学者、作家、诗人,如梁启超、秋瑾、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蔡元培、邵飘萍、胡适、邵力子、高长虹、陈西滢、梁遇春、陶行知、林语堂、邹韬奋、茅盾、瞿秋白、曹聚仁、郁达夫、廖沫沙、胡风、徐懋庸、冯雪峰、老舍、丰子恺、聂绀弩、巴人、阿英、钱钟书、柯灵、夏衍、巴金、闻一多、郑振铎、臧克家、吴晗、梁实秋、何其芳、李健吾、叶圣陶、艾青、吴祖光、萧乾、李广田、邓拓、郭沫若、余光中、邵燕祥、李敖、冰心、王蒙、施蛰存等。

真是“千秋功罪,自有历史评说”!

方成直到2003年85岁时,终于有机会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了,100多平米,是单位统一盖的,房价已经比市价便宜了不少,要资历深级别高的才有“资格”买,除了这还不行,还要付一笔数额不菲的房款,可是方成竟连买房的钱都凑不够,这可把他难住了。后来,老家中山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到北京来拜访他时,得知此事,便由中山市政府出资,帮他买下了房子。住进了有电梯的高楼宿舍,这下让方成乐得不行。买了房,并不富裕的儿子掏钱帮助装修了房子,方成逢熟人便说自己住上了“五星级”:“有空到我那‘五星级’的新房来玩啊!”见到老朋友,也不忘开个玩笑:“进五星级酒店就是麻烦,来来去去都得换鞋。”有记者登门,他会幽默地说,“我这里可是五星级的,要换鞋的哟。”新房有一厅四间,可以用一间摆画案,当作专用的画室了,方成幽默地说,“有了这画室,作大幅画方便,我作水墨人物画就多些了。因作书画方便,我在书法上有些进步。这是别人告诉我的。”

在方成看来,保持快乐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知足。他说,“知足常乐大家都会说,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我们有的老同志退下来后,无所事事,整天看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牢骚满腹,到处挑毛病,结果,自己把自己气病了,多划不来。原来,有人到我家,看我住的房子只有35平方米,床上堆了有200多本书,我儿子给我买的电脑都没地方放,就问我:你就没有不满足的事?我说,我这个人对生活要求不高,已经很满意了。有人说我太傻,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就在这小蜗居里,我照样画出这么多画,写出这么多书。”

后来,方成住进“五星级”里,依旧又忙开了。房子新了,也大了,可要干的事仍是那么多,写文章,出书,开讲座,出席社会活动,最忙的一年出差达21次。他出版的一本书叫《图解年记》的,既是他在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的文事活动照片,也是他这一年多的风采记录。他以90岁高龄之身,马不停蹄地踏访了十多个省市,南至厦门、深圳、珠海、中山,北至东北边境漠河,出席友人画展,出任竞赛评委,做学术演讲,会友探亲,云游采风,硬是潇洒哟!

近两年,方成繁忙依旧。时间在他的身上好像老是不够用,走过了90个年头仍还有好多没做完的事。他每年都计划出版一两部书,出去旅游几次,还有随时出差参加一些会议活动。迄今为止,方成已出版画集、杂文集、评论集、专著等共50部。现在,方成的出书计划已经排到100岁了哩!方成就这么忙呀,忙呀,他说:“忙得连生气的工夫都没有了。”

2010年5月下旬的一天,92岁高龄的方成刚从广东回京。中山籍画家李延声携老伴登门造访。谈兴渐浓,李延声萌生雅趣,要当场为方成画像。于是,在主客的随意闲聊之中,李延声完成了画像。方成在画像旁题字“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天天忙,越忙越有趣,越忙越健康。九二叟方成。”随后钤盖了自己的三枚印章。

进入2011年后,方成的生活里除了写作、锻炼外,还多了一点小娱乐——打麻将。他说,“我已退休20多年,今年已届93岁,不画漫画了,就常写文章,存在电脑里。有时复制一些水墨人物画。一为解闷,二为健脑,养生之道也。体质尚顽健,饮食如常,但被禁酒。每日清晨手推轮椅到社区小公园练体操,还能跑几步呢。每周两晚和孩子们打四圈麻将,一乐也。”

2.“幽默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

除了以“忙”养生之外,方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养生良方——“幽默”。

方成是很看重幽默的,他觉得幽默像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人变得心情愉悦,身体放松,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他甚至觉得,一个国家国民的幽默感是检验这个国家社会和家庭和谐程度的一个标准。当有记者向方成讨教如何才能在生活中学会幽默时,他说:“就是要多看书、多学习,将幽默当成生活的习惯。记得当年我和侯宝林等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幽默细胞就经常出现,话语中的‘包袱’多了,自然就成了幽默。”“其实,幽默没那么难,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幽默可以有很多,柴、米、油、盐、酱、醋、茶里面都能开发幽默。”

见过方成的人都有同感——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者怎么竟能如此精神矍铄、反应快捷、思维敏锐?而接触过方成的人,都会对他的诙谐幽默、平易和蔼、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留下深刻印象。

有不少人向他请教:“可有何养生的灵丹妙药?”他的回答是:“我比过去的皇帝强。中国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我都当两届了!皇上什么营养都足,有一样‘营养药’他没我多。——笑!这玩艺儿花多少钱买不来,我自己能造,自给自足,还有富裕,所以至少能活100岁!”

他把幽默看作是最重要的养生之道。他说,“幽默是一种出世之道,也是养生之道。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必定是一个性情开朗、豁达,待人处世比较宽厚、爽朗大度的人。这样的人能不健康长寿、永葆活力?”

是呵,正是这种幽默,滋养了方成的开朗、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让他永葆生命的活力,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方成深信“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幽默”,他的生活中也真是处处都有幽默,时时都有幽默。幽默在方成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方成自认:“幽默不止存在于我的漫画、杂文和理论研究中,而且大量地存在于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嗜酒,爱喝黄酒,偶尔也喝干红。饭桌上,我频频举杯:‘葡萄美酒要干杯!’有时说‘您随意,我干了’,然后一饮而尽;有时说‘您随意’,停一下,‘我也不干’。喝醉了,则回到房间嘴里念念有词:‘醉卧沙发君莫笑!’”

对于方成来说,幽默成了一种养生之道。他为人幽默,作画幽默,谈吐幽默。他的幽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每当别人介绍他是中国著名漫画家,是国宝时,他会冷不丁地插上一句话:“跟大熊猫的级别差不多了。”

有人由衷地称赞方成老德高望重、“著作等身”时,他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可没有那么矮!”

有一次,一位熟人第一回到方成家拜访,只见不大的房间里,书架上塞得满满的,画案、沙发、地面上到处堆的都是书报杂志。当客人告辞时,左看右看却看不出房门在哪里,有点尴尬,方成走到他前面推开房门,笑眯眯地说:“不得其门而出。”客人会心地大笑起来。

方成讲电话时,声音宏亮、清朗。一天,有记者电话打到家里要联系采访,是方成接的电话。记者误以为是方成的儿子,便问“你爸方老在吗?”方成心知肚明,知道来电话的人一定是想错了,便故意逗乐,大声说:“我爸呀,早死了,你找他呀?”

每次出门时,朋友们都对他特别关照,叮嘱他“别乱跑”,担心迷路。方成“一本正经”地答道,“我不乱跑,我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跑,过两天得去南京、杭州、扬州……”

看到方成的头发还黑,有人问他:“您染过发吧!”方成答:“不敢,怕别人说我打什么主意。”那人又问:“那怎么没有白的?”方成说:“白的都掉了。”

有一次在餐桌上,方成说他是素食者,旁人还没反应过来,他脸上狡黠地一笑,接着一转口:“素炒腰花、素熘肝尖,什么都成!”

别人说他这身体比运动员还棒,方老答道:“我就是运动员呀,哪次运动都没躲过去。”

有人请方成题字,他故作为难状:“我没练过字呀!”推辞一下,见推辞不掉,于是挥毫泼墨,写道:“没正经临过帖,下笔歪歪斜斜,横不像横撇不像撇,谁敢要我敢写。”其实方成的字是有功底的,自有他的“方氏风格”。

一次,方成几人乘电梯往上走,不知怎么搞的,电梯被下面楼层的人按键叫下去了,电梯内有人抱怨了两句,只听方成漫不经心地说出一句:“还是电梯好,能上能下,我们有些干部能上不能下,还不如电梯呢。”

住饭店时,方成出入都先找“安全出口”。如果楼不高,他连电梯也不坐,就从“安全出口”上下楼,戏称“安全出口”更安全呀!其实呢,他是要乘机活动活动腿脚。

方成有时需要戴助听器,一次,记者采访,他边调整着助听器的音量,边对记者说:“我的耳朵是有选择的,有些话到耳边就被过滤了,我听不到也就没烦恼。”

方成吸烟多年,一般每天要吸一盒,有时在家里工作忙起来时一天仅抽三五支也可以。有一次外出,同行几人在途中休息时吃雪糕,方成不吃,自个抽烟,问他咋不吃哩,答曰:“那点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