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3182200000009

第9章 勤奋:情系梅花创奇迹(3)

关于召开梅国际登录二届年会的重大意义,因实行园艺植物的国际品种登录,早已被许多事实证明是在世界上多年行之有效,发挥了多方面作用的成功经验。它对确认并统一在国际上合法流通的植物品种名称与其有关来源等资料介绍,以及在减免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而引起的混乱与损失方面,产生了许多有益的作用。但是,我们这个被西方誉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国家,1998年前在园艺植物、主要是观赏植物的国际品种登录上,却是一片空白。例如牡丹、芍药品种要到美国申请登录,兰花(兰科植物)、杜鹃花要去英国登录,山茶类登录权威在澳大利亚,而丁香类新品种要向加拿大申请国际登录。总之,很多名花的登录权已被西方国家的协会、学会、植物园、树木园等捷足先登了。至1998年,总算中国梅花蜡梅协会经国际园艺学会批准,该会会长陈俊愉担任梅(含梅花与果梅)国际登录权威(International Cultivar Registration Authority即ICRA)。

两年内开展了不少工作,如:(1)编辑出版了《梅国际登录年报(1999)》与《梅国际登录年报(2000)》,均中英对照,国内外发行。(2)两年年报各登录60个中国梅花品种,这些国际登录品种已自《园艺学报》2000年起,逐期刊登部分彩照及其保存单位与登录号。(3)定期向国际园艺学会提交工作汇报,至少每年一次。报批成立了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Authority Center for Mei Cultivars即IRACMC),进行了人员分工。(4)成立中国顾问组,聘请顾问,任命秘书。(5)将已登录的第一批60个梅花品种列入国际园艺学会登录权威互联网及英国电子刊物《植物品种探新》(Plant Finder)中,便于国际交流信息及推广苗木。(6)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介绍世界植物品种国际登录的意义、现况,提出我国积极准备申请木樨属(含桂花等)等植物登录权威之展望。

自2001年梅国际登录二届年会起,梅品种国际登录中心将扩大开展工作,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2001年2月的年会上,我国顾问组及有关专家将向与会的日本、朝鲜、韩国、意大利、美国、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专家做梅国际登录工作汇报。(2)在二届年会上选定各国与地区联络员,每国或每地区各一人。(3)在年会上分发《年报》及有关资料。(4)交流情况和看法,研究如何扩大并深入开展梅登录工作。(5)今后除继续审批、登录中国梅花品种外,要着重联系、接纳外国和台湾地区的梅花与果梅品种国际登录。(6)讨论梅国际登录工作前景,拟订三年计划方案。

通过此次梅国际登录二届年会的召开,大大促进了梅花与果梅品种的国际交流、种苗及加工产品的推广以及梅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与弘扬,为梅基本结束其孤芳自赏的旧时代和进一步走向万里飘香的新世纪,做出了贡献。

6.探梅与识梅

1992年,黄岩探梅。

梅花,它绽放于百花之先。明代杨维桢有诗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故梅花有“花魁”之称。梅花傲霜雪、斗严寒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艰苦奋斗的高尚风格,深受国人喜爱。

早春,梅花怒放,绽红吐白,爱梅者纷至沓来。而在104国道的药山村一段,梅桩绵延几公里,规模非常壮观,这里是黄岩梅桩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全国梅桩的集散地。

“黄岩梅桩惊天下”,陈俊愉曾为黄岩梅桩盆景题词,也是他对黄岩梅桩盆景的评价和赞誉。

那是1992年2月,陈俊愉到黄岩考察梅花。黄岩九峰山麓,山景秀丽,梅花影绰,古桩疏影,繁花似锦。陈俊愉看着非常高兴,当即提笔献墨。

黄岩梅桩苍劲古朴,它们都来自野生古梅,能工巧匠们在天然精粹上整形、修枝、造型,一波三折,一尺三弯,或直,或斜,或临水,或悬崖,均按自然界典型环境形成的典型风格作经营布置,并按原素材自然树形之原韵来培植梅桩。一枝一意,枝断意连,疏影横斜,千姿百态,铁骨铮铮,凌霜傲雪。同时,梅花的品种与盆、案相称,梅桩与环境协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药山村“民间版”的梅桩看起来没有九峰报春园的梅桩那样精致,那份沧桑之美,经别具慧眼的盆景艺术师的再次打造,每一盆都是宝贝。

梅花庄园主叶仁高告诉访者,往年春节前后是药山梅花开得最艳的时候,但这年受冷空气影响,花开时间略微推后。“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

一般来说,梅花以“惊蛰”为候,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赏梅的环境也有讲究,如果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夕阳下,更会显得诗情画意。

花是将开未开最好,古往今来,黄岩人多爱含苞欲放时的梅花,故名“黄岩探梅”。

‘南京红’,先生的灵感。

‘南京红’这个具有浓厚南京地方色彩的梅花品种,目前已遍布全国。中山植物园的专家曾对外披露:此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东洋红’,改名源于该园内的一株梅花带给“梅花院士”陈俊愉的灵感。

‘南京红’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叫做‘东洋红’。90岁的陈俊愉来到中山植物园时,发现这株梅花非常有特色,记下了它的名字‘东洋红’。后来陈俊愉在各地研究梅花时发现,‘东洋红’在其他地方很少,认为应该是南京特有的,因此建议改名为‘南京红’。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可是你知道梅花有几个花瓣?有人答5瓣,有人说6瓣……确切地说,原始品种的梅花应该是5瓣,所以古人寓梅花有五福之意,但现在培育的梅花远远不止5瓣。比如,梅花山的镇山之宝——‘别角晚水’的花瓣超过45瓣。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作为花中君子,梅花凌霜傲雪的性格向来为中国人所推崇,南京人对它更有着难解的情结。

游客都说,在南京赏梅,有一个品种最不能错过,那就是全国独此一株的‘别角晚水’,尤为珍贵。浓浓的幽香,沁人心脾;重重叠叠好几十片的花瓣,合拢似一个个多情美丽的红粉佳人,让人心醉神迷。

《南京梅谱》记载,号称“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山有梅花350余种,这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别角晚水’。

‘别角晚水’这名字听起来古典雅致,而且它与人们平时看到的梅花完全不同。它的复瓣性很强,一朵小小的花朵上竟然会有45片至60片花瓣,连雄蕊都会变成一丝丝细细的花瓣,花蕊中间还有高高的“楼阁”,花是淡玫瑰红色,浅碗状,花瓣层层叠叠,内有碎瓣,微风拂过,花朵在枝头颤动,格外婆娑多姿。

梅花院士在梅花山发现了这株“第一梅”。

‘别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类宫粉型的优良品种,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一朵花,有45片以上花瓣,且香型清香幽雅,十分珍稀。

说起梅花山上这“天下第一梅”,还有一段小故事:

1970年代末陈俊愉在南京,当时他在梅花山上意外地发现了一种从来未见过的梅花,花瓣层层叠叠格外美丽。后来由于梅树衰败、维护不当等种种原因,陈俊愉再次来到梅花山,却未能见到。直到1993年,陈俊愉数次来到梅花山,寻遍全山终于发现了一株,实在难得。

名字的演变也大有来历,还和南京话有关系呢。

陈俊愉会说一口南京话。从他撰写的一份梅花山梅花调查记录中看到,‘别角晚水’最初时用南京话命名为‘蹩脚晚水’。这是因其开放时常有花瓣开得不完全周正,花瓣边缘常有凹陷,南京话称之为“蹩脚”,后来陈俊愉觉得听起来不雅,取其谐音为别角;“晚”是因为它属于晚梅,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才会绽放;“水”因为它花色水红,碎瓣流动。名幽雅,情意浓。

2006年3月,陈俊愉再次来到南京梅花山,还在梅花谷梅花研究中心亲手植梅一株。

目前,这株有五六十年树龄的‘别角晚水’母本,被移栽至梅花盆景园北半部,并挂牌向游客隆重推介,为梅花山锦上添花。时至今日,现在的梅花山上已用嫁接的方式,培育出几百株后代植株,但母本全国仅此一株。

千年铜鼎叹梅核。

梅最初是以果而名闻中华。古人以梅代醋,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书·说命》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商代君主武丁对宰相傅说,阁下的重要性就好比做羹汤时用的盐和梅。直到现在,云南大理白族和丽江的纳西族同胞,仍然保持用野生梅子炖肉炖鸡的殷商古风。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的发现,正好印证了《书经》里的记述,因铜鼎中炭化的梅核,经碳-14鉴定,查明距今已3200年。更令人振奋的是,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证明应当是公元前5495—公元前5415年的梅核。这就大大推前了我国梅树的历史,使它可与伊拉克椰枣树齐名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两种果树。

发展梅花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无论是梅花研究,还是梅花文化,最终都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陈俊愉不仅在北京、内蒙古赤峰、山西太原、陕西延安、山东沂蒙等北方地区大力推广抗寒梅花品种,还根据花卉商品化生产的需要,积极倡导梅花小盆景、梅花切花和春节露地开花盆梅的开发和生产。陈俊愉在指导北京梅岭、青岛梅园等北方梅园建设的同时,还定期组织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和梅花学术研讨会。他与企业家合作,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筹建梅国际登录精品园(含展览温室),梅花将结束其孤芳自赏几千年的历史,昂首挺胸走向世界,为全球人类和世界园林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梅花误会了,认为梅仅为观赏之物。”陈俊愉说,2006年河南新郑的考古发现,我国利用梅子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到了商代,梅子和盐都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大约从汉代开始,梅从野生发展到引种栽培,培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花梅也从果梅中分化出来,但梅加工业一直没有停止过,话梅、脆梅、陈皮梅、酸梅汤、梅醋、梅酒等产品也代代相传。“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梅花产业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目前各地以梅花为旅游主题的年游客接待量达200多万人次,带来逾30亿元的收入。当今,全国共有梅花盆景、梅桩景存量数百万盆(株),价值上亿元,其中进行市场交易的约占1/4,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另外,每年出圃梅花苗木400多万株,可创产值4亿元。蓬勃发展的梅花产业,倾注了陈俊愉无数的心血。

“你尝尝,味道怎么样?我这里没有假的。”陈俊愉从电视柜上拿出一盒无核梅饼,倒出几粒递给来访者,“梅花和梅子都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柑橘、苹果都高。”

陈俊愉说,将梅果加工成乌梅、话梅、梅脯等,具有开胃和助消化的作用,有利于钙质吸收,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将它做成酸梅汤、青梅汁、梅醋、梅酱等,是典型的消夏食品;青梅酒和梅花酒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从外形上说,梅花娇小玲珑,花形多样;从文化内涵上说,我国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比其他所有花卉的诗词歌赋的总和还要多。梅花的暗香和意境打造了独特的中华花文化之秘境,从此意义上说,无花能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从食用梅到赋予梅文化内涵,可以从《诗经》中寻找答案。《诗经》中,梅是体现古人浪漫情怀的最佳佐证。在商朝时期的河南北部,梅子青时,就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时候。由于母系社会遗风尚存,姑娘会摘青梅(尚未熟透的梅子)扔给她欣赏的小伙子,以示爱慕。

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作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早期的梅花在千万年历史中都是单纯的5瓣,经长期的驯化栽培,梅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从果梅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依据各种资料推算,梅从野生发展到引种栽培大约是从汉朝开始。秦汉之际,陕西、四川大兴土木搞园林建设,《蜀都赋》中记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梅已作为城市绿化树种被应用了。魏晋时期之后,有关梅花的诗文逐渐增多,甚至有人以单枝梅花赠友表达“聊赠一枝春”的心意。时至宋元,栽培梅花兴盛,形成了艺梅的时尚。文学绘画创作的兴盛,可谓是梅花见重于宋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闻香品味识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