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3183300000013

第13章 校长生涯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2)

3.告诫科大教师

1992年,谷超豪面对新来中国科大的年轻教师,做了很精彩的讲话。

他说,首先,中国科大要紧跟国家改革的形势,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培养出好的学生,培养出愿意为社会奉献的学生。改革一方面要使学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优秀的思想品质,能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到责任感,就是对自己负责任,对家人负责任,更是对国家负责任。

另一方面,改革还要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中国科大是紧跟着国家需要设立院系的,现在更不能落后,要抓好第三个创业期,争取学术力量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基础研究是一个耗时、耗钱的方向,教师们如果都不能有很好的心态,就不要说学生们不能静下心来搞研究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国计民生很近,这时就要多和企业、前沿科技联系,争取在关系民生的项目上取得成绩。

其次,谷超豪希望年轻老师在工作上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同时爱惜时间,爱惜身体。

有事业心,就是不能把工作当作一个苦差事。苏步青教授在国家那么困难的时候回国,物质很差,一天三餐吃的都是自家种的土豆和白菜,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国家的条件好了,教师的待遇也高了很多,如果一心向国外的工资水平看,那就不会有信念教好学生了。

有责任心,就是对于学生,除了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虽然进科大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但强中自有强中手,对于那些一开始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学生到了学校,无论学业还是生活,教师都有责任照顾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没用。

有进取心,就是学问是没有止境的,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容易在自己的学科上做出一些成绩。如果认为在科大当老师就可以止步不前了,那不仅会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更给学生做了坏的榜样,科大也就不可能前进了。

爱惜时间,爱惜身体。青年教师如果不能全身心放在科研工作上,等青春逝去再想做什么就很困难了。青年时期是积累知识的时期,这时如果积聚了很多能量,厚积薄发,在今后的科研上一定会有大的贡献。当然,仗着年轻不注意身体也是不好的,如果年轻时把身体搞垮了,等不到出成绩的时候就成了病秧子,像谷先生自己就是因为中学时期缺少营养,上了年纪就总是生病。健康如不能保证,搞科研就会分身乏术。

谷超豪校长在科大任职期间,不论出差还是出国,总忘不了带回点饼干、糖果,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尝一尝。他对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知冷知热,于细微处关心备至。1993年元旦前夕,校长办公室在校外办专家楼举行聚餐晚会,“两办”工作人员会聚一堂,辞旧迎新。谷超豪身穿咖啡色的高领毛线衣,外加一件棕色的夹克背心,精神矍铄地来到晚会现场。他先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在新的一年里大家有新的成绩,有好的身体,有快乐的心情。谷先生一向不善于交际,学生时代就不太喜欢讲话,在这种场合下也只是敬大家一杯酒表表心意。就在大家酒酣之时,谷先生让他的秘书把他几年来出国、出差收到的纪念品如领带、香水、巧克力等编上号码,然后让在座的每人抽一个号码,最后他亲自公布“中奖”号码并发送礼品,每个工作人员都领到了一份很特别的小礼物,算是校长对大家新年的祝福。大家收到小礼品当然很开心,因为这是校长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大家的关爱,礼轻情意重。

1993年9月,谷先生任职期满离开科大,曾赋《五年记事》记录他在科大五年的点点滴滴。

其中一首是记录科大美丽的景色的:疏枝摇落雪半融,寒风拂面是春风。

黉宫自来耐霜雪,绰约春光含苞中。谷超豪在诗中说,太阳给柏树带来温暖的拥抱,春天给柏树吹来和煦的风,一树的雪花自知不能再逗留,悄悄地逃走了。春天到了,干嘛还要怀念那凛冽的严冬?我们耐得住寒冷,还有什么困难经受不住呢?

还有三首是对科大5年工作的汇总:耕耘未敢半日闲,上下兴衰一念间。天时地利交会处,能得人和事不难。

弹指一挥五春秋,几多欢乐几多愁。寒雨雾江赖共济,沧海云帆庆同舟。

接力换届诸事平,瞩望下棒多所成。团结奋进再创业,寰宇极目上几层。在这5年里,谷超豪从不敢放纵自己偷懒半天,借着科大的人才和环境,团结众人为科大的非线性事业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是饱蘸了墨汁的一笔,这是用尽书写人全身气力的一笔,下笔时沉着,收笔时坦然——谷超豪的这一笔是那么的流光溢彩。

二、温州大学(1999—2003)

温州,一直被人们誉为“数学家之乡”。正是这方土地培养了谷超豪在数学上的卓越成就。为了回报家乡,他在担任了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后,欣然接受温州大学校长一职;为了回报家乡,他把海内知名的数学教授引进温州大学;为了家乡,他在联合办学审批过程中不遗余力;为了回报家乡,他用自己的年薪在温州大学设立了奖学金……

现在的温州大学党委宣传部的同志们说起谷超豪先生筹建新温州大学时的情景,依然很感动。谷超豪是乘火车到温州的,车子刚开入青田,他便起身站在窗边眺望。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看着家乡的巨大变化,他的眼泪模糊了双眼,他要亲眼看到家乡的每一处景色,用心记下家乡的每一个改变,到青田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谷超豪就这样一直站着、看着、记着。

2001年,谷超豪在参观苏步青老师的旧居时写过三首怀念温州的七言绝句——难忘家乡山和水,清新俊逸见峥嵘。世人都说莱茵美,只缘未到瓯越东。

地灵岂能无人杰,谢苏二老最光荣。百岁华年千秋业,设局构图味无穷。

温州竟成数学乡,苏诗砥柱立中流。百折不挠勤创业,春风教化沐神州。家乡山清水秀,家乡人杰地灵,这里是数学之乡,这里也是温州人的创业之乡。谷超豪对温州有着剪不断的乡情,他的诗歌也传达出了他对家乡深沉的爱。

1999年,谷超豪出任温州大学校长。他情注桑梓,心系教育,为推进温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订了《温州大学跨世纪改革与发展规划》。这个规划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确定了升格为本科院校的近期目标和发展为综合性大学的中远期目标,并相应提出了全面加强各项基本建设的工作任务。他对学校的大政方针做了具体的规划,对如何提倡学科建设,如何办高一层的教育,如何提倡学术风气,使学校有好的学术环境,怎样提高师资力量,等等,都做出了很好的规划。当时,温州的一个企业集团把持了校园建设,校区建设一直拖着不能完工,对他们的学科建设造成了很大困扰。省里对这种情况很不满,学校的正常招生也出现了危机。谷超豪心急如焚,找到上面的领导进行商讨,此事才终于得到了解决。

谷超豪认为,温州的经济如果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级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此外,还要有理论、有思想库。温州需要综合性大学作为思想库,培养高级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这一目标,谷超豪积极奔走。

2002年5月,谷超豪邀集孙义燧、陈式刚、戴金星、贺贤土、胡和生、姜伯驹、李邦河、林群、伍荣生9位温州籍中科院院士,向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联合温州师范学院和温州大学组建新温州大学的建议。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他曾先后多次当面或致函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及温州市委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温州大学办学的进展情况。2004年1月14日,他在给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写信时,殷切地说:“温州经济发达,高教滞后的情况亟待改善,亟需一所综合性大学……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和专家能考虑到地区的亟需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大力予以支持。”

这封信寄出去5个月后,经申报考察,2004年5月,教育部发文同意将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2006年2月,教育部发文批准正式设立新温州大学,温州的高等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谷超豪在新温州大学的揭牌仪式上欣喜寄语:适应温州发展,放眼世界未来,团结协作奋进,争取杰出贡献。

每年新生的开学典礼,谷超豪都亲自到场,要求他们勤奋学习,身心健康,学做真人。在毕业典礼上,他勉励毕业生要有抱负,要奉公守法,敬业乐群。他的谆谆教导成了温州大学学子的座右铭。2001年10月,谷校长在茶山新校区的新学年开学典礼上对新生讲了三点希望:“一,学会做人,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公共事物,关心公共利益,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公民的利益,公共场所的利益,另外还要遵纪守法,特别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这是道德规范的最低要求;二,勤奋学习,就是要用功,要珍惜时间;三,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

此外,2003年,谷超豪在温州大学捐资设立“谷超豪奖学金”,用于表彰温州大学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激励其立志成才。谷老将在这里工作期间的所有收入全部捐出来作为“谷超豪”奖学金的基金。现在,这一奖学金已成为温大学子获得奖励的最高殊荣。

“我在安徽时,人们一提及黄山,就会说起中国科技大学。我想今后人们说起温州时,不但有温州的经济,还有温州大学。”这是谷超豪对温州大学的希望,更是对温州故土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