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眺望地平线:邓友梅传
3183900000001

第1章 引子

被誉为当代“京味儿派”小说代表人物的邓友梅,因生动地刻画出“清明上河图”式北京市井人物的生活百态而享誉全国。邓友梅却说:“我可不想因为要当作家而甘心受苦。历史上的苦难不是我选择的,受苦的时候我也没想到去写作。改革开放后,我突然感到隐藏在内心的情感一下子被激活了,就非常想表达出来,那时候一夜写两万多字也不觉得累。”

邓友梅的人生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他小学四年级失学,12岁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小交通员,13岁被日本侵略者骗至日本做了一名劳工,14岁返回祖国后再度参军,15岁开始文学创作,25岁一举成名,却遭到政治迫害停笔22年,当他再度登上中国文坛的大舞台,却脱胎换骨般成为“京味儿派”小说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生经历看似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实则却是中华民族缩小版的近现代史,无不和整个国家的命运相依相系。

人无从选择属于哪个时代,无法选择历史所赋予的气候与环境,但是,在人生路上所持有的信念、追求与理想,却是一个不甘沉沦的人的自主选择。邓友梅用不懈的努力,把时代附着给自己的际遇与遭受化作巨大的动能,使自我得到全方位的升华,用文字扩展到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上,展现出一派“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无限风光,也铸就了一道令世人瞩目而又卓而不群的人生路标。引子第一章幼梅傲雪

我这辈子吃过不少苦,就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美的世界要靠美好的人来创造。在商业社会里,一个职业作家要在这个世界具备生存的能力,有的作家出于现实的考虑,确实把文字变成了产品。可是,不管怎么说,仍会有一批真诚的作家不会忘记中国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优良传统,他们是优秀的“脊梁”作家。他们会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最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滋养、感染、培育我们的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美好的心灵。

——邓友梅

1. 得名幼梅

春日的天津城被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氛团裹着。善男信女聚集在海河三岔口岸边,在这个承载着中华千年漕运文化的地方,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天后宫门前,举行皇会,为天后圣母庆生,以求祛灾赐福。

皇会在老年间叫娘娘会。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御驾停泊于三岔河口,适逢会期。各路花会龙腾虎跃、鼓乐喧天,内容丰富多彩、百戏云集,显示出一派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景象,乾隆见此于是龙颜大悦,欣然与民同乐了一番。天后宫的娘娘会,便被后人称为“皇会”。

耍狮子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练武术的以及唱戏哼曲的,把天后宫前的广场以及宫南、宫北一带,绘成了一幅民俗浓郁的风情画。起驾的队伍沿约定俗成的会道浩浩荡荡行进,把皇会推向了这一天的最高潮,锣鼓声与喧闹声几里地外都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