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银海扬帆:于洋传
3184700000003

第3章 在革命队伍中成长(1)

1.为八路军做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正式投降了。15岁的于延江终于亲眼看到东北大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早已接受了二哥革命思想的教育于延江,此时下定决心要为八路军做事,跟着共产党走革命道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的长春是苏联红军掌握着实权,国民党政府的官员有公开的合法身份,共产党则处于半公开状态,这就形成了长春特殊的复杂的政治形势。

这个时候的长春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也是一片混乱,有主张“卖掉日本人的电影机器分钱”被人称“要钱党”的国民党一派,也有以搞艺术或技术为主的自发群众组织。后来还是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联合群众组织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不仅保护了电影厂的机器设备,而且将全厂保护了起来。在这个各派势力都很活跃的洪流中,小小年纪的于延江始终稳稳站在“八路军”的立场,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

虽然是“联盟”里年龄最小的一员,于延江却自豪地站在队伍中和大家一起参加长春市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大会。更让他难忘的是,在这次大会上,他还和浦克等一起参加了《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

抗战的胜利,也迎来了家人的团聚。一天傍晚,做秘密工作的二哥于延泉扛着一袋白面回到了家中。几年不见,二哥看到小弟弟于延江又长高了。而此时的二哥也成了中国共产党接管长春公安局的第一批中共特工人员。一直盼望参加革命队伍的于延江觉得这一次自己可以跟着二哥去当兵了。但是二哥却交给了弟弟一项特殊的任务:加入长春公安局做秘密工作。

面对当时长春政治形势复杂的特殊局面,接手长春公安局工作的共产党必须了解社会各个组织的政治动向,这就需要从事秘密工作的人员为公安局工作。二哥正是看到弟弟出入电影厂的方便,能够随时将各派的活动汇报公安局,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于是,在二哥的指引下,于延江找到了当时长春公安局的王健同志,正式接受了公安局布置给他的任务。虽然是秘密参加了公安局的工作,但少年于延江仍感到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他终于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为八路军做事了。

从此,已经走上电影表演道路的于延江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也迈开了步伐。这个15岁的少年,在革命斗争的暴风骤雨中,开始了他“中国革命电影”的征程。

2.走进东北电影公司

1945年10月1日,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东北电影公司正式成立。于延江也正式成为公司演员科的一名演员。比起先前拍电影主要是为了挣点钱帮母亲分忧的少年,此时的于延江更加认真工作、刻苦学习。因为他认识到,走进电影公司,就意味着自己选择了电影表演为事业,就一定要勤奋和努力。

为了抓紧时间多学习,于延江搬进了公司的单身宿舍,他专心阅读有关表演的书籍,也不放过和老演员一块练习舞蹈,学表演的机会,他的表演在一天天进步。

由于条件所限,当时的东北电影公司主要的演出是舞台剧。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演员们先后在长春大会堂演出了他们经过认真准备和精心排练的话剧《阿Q正传》、《葛嫩娘殉国》、《太平天国》、《家》等话剧。于延江虽然是年龄最小的演员,但也参加了好几部话剧的演出。参演的虽不过是话剧舞台,但对于小小年纪的于延江来说,无论是自己亲临舞台表演的实践,还是在一旁用心观看老演员的表演,都是感受表演艺术魅力的难忘时刻。而此时的东影公司也在长春名声大振,一时间在老百姓的口中有“东影公司是共产党的大本营”之称。

然而政治斗争毕竟是残酷的,尽管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延安派来了田方等同志加强对东影公司的领导,但是在苏联红军第一次撤离长春时,国民党立即就逮捕了东影公司的几名主要领导人。形势突变的情况下,东影公司的地下党组织被迫撤出长春。过了几个月,国民党又开始捕杀共产党,但很快苏联红军又回来接管了东影公司。这个时候的长春,真可谓斗争激烈残酷,形势瞬息万变。

这种形势下,很多正义的人都积极保护电影厂。于延江更是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秘密使命,他严密监视着国民党在电影厂的动向,把准确的情报及时汇报到公安机关。

1946年4月,共产党的军队终于打进了长春,东北电影公司重新被共产党接管。不久,当上了长春市公安局侦查科科长的二哥于延泉也穿着军装回来了,兴奋的于延江一心要参加革命队伍的愿望更强烈了。

3.第一次被捕

刚刚过去一个月,国民党军队又大举进犯,长春形势陡然突变。紧急情况下,东北电影公司在上级领导的命令下,决定全厂暂时迁往哈尔滨。按规定,为保护人民的财产,电影器材第一批全部撤走,家属第二批,演员则最后走。母亲虽不愿意和延江分开,但在二哥的劝说下,还是撤走了。紧接着,二哥也随着大部队撤离了长春。于延江服从党的安排,留在长春等候撤退。

想不到国民党军队很快就打进了长春,没有来得及撤走的于延江遭到了逮捕。那是几天后的清晨,还在睡觉的于延江朦胧中感觉窗外有人,他还没有穿上衣服,就被冲进房屋的国民党兵紧紧围住。

两个国民党兵押着于延江直接去了原来的公安局七分局。走出屋门的于延江看到,电影厂里到处是一拨一拨的国民党士兵在搜查,还有两个国民党兵把守着厂子大门。没想到一个晚上的工夫大部队就全走了。原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动作快,东影准备第三批撤走的许多演员还没有接到撤离通知,国民党部队就进来了。

不满16岁的于延江第一次遭到国民党的逮捕,他的双手被绳子捆在背后,挂在警察局的墙上。母亲和二哥都不在身边,小小年纪的于延江既害怕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虽然如此,于延江在警察的威吓和审问中却丝毫没有乱了阵脚,无论警察用什么方式审问,他就是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没参加。

由于演过电影,审问的警察也认出了于延江是演员,借着警察对演员好奇的心理,他对警察说了好多演员的情况,看着一副孩子模样的于延江,警察不由放松了审问,终于同意让他找当时比较有名的演员王人路做保人保他出去。

在王人路的帮助下,于延江第二天走出了警察局。

4.再次走进电影厂

对于还不足16岁的于延江来说,第一次被捕虽然遭受的折磨不算太多,只是在刚一进去时挨了两个耳光,被捆绑双手挂了半天,但他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保护了共产党地下工作的机密。走出警察局后,于延江的革命立场更加坚定,他决心逃出虎口投奔解放区。

经过这次被捕的于延江不仅经受了锻炼,思想也在成熟,他认识到,要想逃出长春,必须得有合法的证件,可是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定要找一个正式的工作后再想办法。

不久,占领长春的国民党派人来接收电影厂,来到电影厂的“接收大员”就是当年主演《夜半歌声》的当红演员金山。其实金山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所以他在查看了整个电影厂后,说了一句让人后来才明白的话:“共产党够厉害的,把机器全都搬走了!”

于延江当然不知道金山是地下党员,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要找一份正式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投奔解放区的计划。因此当他得知金山要为电影厂招收一批新演员时,立刻就着手准备去报考了。

为了报考成功,于延江还真是动了不少心思,经过反复思索,他认识到,要想考进电影厂,必须在考场上引起考官金山的注意。于是进了考场的于延江模仿了一段主考官金山当年主演的最叫座电影《夜半歌声》男主角宋丹萍的独白。

果然这一段表演不仅吸引了金山,而且由于表演出色,金山很满意地收下了这个不满16岁的少年进电影厂当一名见习演员。

于延江第二天就进了电影厂,他得到了工作证,也把20多块钱的薪水领到了手。终于有了合法身份,于延江的第一步计划实现了。没过几天,国民党中宣部长春电影制片厂宣告正式成立。又没过几日,国民党向共产党中原解放区发动了进攻,中国大地第二次国内战争即解放战争爆发了。处在历史紧要关头的于延江心中的愿望只有一个:投奔解放区,跟着共产党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