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3200200000028

第28章 奴仆守门户

《百喻经》里有一个让人又好笑又好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很有钱。一天,因为朋友有急事,必须出远门去帮助他,于是便把家中的奴仆找来,交代道:“我现在临时有急事,需要出门一段时日,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看紧门户,并且把草寮里的毛驴绑好,不得有所闪失。”

主人出门之后,奴仆果然很听话,依言日夜不休地守着门户,丝毫不敢怠慢,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天。后来有一天,恰巧邻村举行祭祀大会,请来了技艺精湛的乐班来表演,十里八乡的邻居们竞相前往听戏取乐。奴仆的朋友也满怀热情地来邀请他前去同乐,这个奴仆虽然也很想去看热闹,但是一想到主人临走时的叮咛嘱咐,面有难色地说道:“谢谢你的一番盛意,虽然我很想去邻村看表演,但是我的主人临出门时曾经交代我要把门好好守住,我不能违背他的命令啊。”

朋友听了,仍然不依不饶地劝诱他,奴仆经不起朋友的一再鼓舞,突然拊掌大喊:“哈!有了!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只要把门卸下来扛在身上,把毛驴绑在腰间,那样就可以和你一起去玩了。”

奴仆说完,毫不迟疑地把两扇朱红的大门卸了下来,用绳索小心翼翼地系在毛驴的身上,再把另一头的绳索绑在自己的腰际,然后欢欢喜喜地和朋友一起去了邻村,通宵达旦地尽兴玩乐,彻夜未归。

奴仆走后,留下空空荡荡的门户,也没人看管。半夜的时候,一个小偷来行窃,一看富翁家门户大开,于是放大胆量,把细软值钱的东西,塞满鼓鼓的一大布袋,然后从从容容地逃跑了。

等到富翁办完了事,赶回家中,一看家里财物全被洗劫一空,悚然大惊,便把奴仆传来询问:“我出门时不是一再叮嘱你,要把门户看好,你怎么擅离职守,让小偷来闯了进来呢?”

奴仆却一脸无辜地回答说:“主人!你是曾经交代我要把门守好,把毛驴照顾好,因此我出外的时候,也不敢忘记把门和毛驴随时带在身边啊!”

主人发疯似的喊道:“我要你守好门户,就是要你把财物守护好!你这个蠢东西!”

那个愚笨的奴仆仍旧一脸茫然:“咦!主人!你只叫我把门和毛驴守好,你并没有叫我看管财物呀!”

主人被他气得不行,最后无奈地教训这个奴仆:“叫你守住门户,就是要你守住一家的财物、生命安全,财物既然已经尽失,徒然空守住两片大门,又有什么意义呢?”

感悟

在处理事情时,要洞悉原委真相,把握根本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守住的不仅仅是住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要守住自己的智慧的心门。我们要善于用智慧来自如地开关我们的心门,才样才不会做出愚痴的事情来。

佛学常识比丘

比丘是指男子出家进入佛教,受具足戒且满二十岁以上的修行僧,是由梵语转化而来的名词,意指托钵僧。中国将此字音译作比丘、苾刍等;意译作乞士、除士等。在印度,一般称出家以后游历各地者为游行僧或称沙门。

在印度,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型态是: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住于阿兰若处,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以期证得涅槃。《杂阿含经》卷四云:“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

佛禅故事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么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