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不可不知的74个投资理论
3203700000005

第5章 钱生钱理论

◎资源再投资是所有投资者通常会使用的对付行业竞争者优势的一个有用策略。

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人们一般都会考虑在家里存点粮食,因为物价一日三变,保证不饿肚子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今太平盛世,衣食之外,大家又有了些余钱,这点钱如何保值、增值便成了许多人的话题。

把钱装在罐子里埋起来,这在随时准备逃难的年月,也许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如今除了贪官劫贼的不义之财需要藏匿以防查抄外,恐怕没有谁会把大把的票子埋在土里。把钱存入银行当然是首选,但这一般只能算“保数”,未必能保值,更难大幅升值。因此,人们都会考虑如何让钱生钱的问题。

拿基金投资来说,很多投资者喜欢现金分红,当账面的投资收益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拿在手里时,那种落袋为安的喜悦不言而喻,但是投资专家却表示:再投资优于拿现金。

对于一个现金运转正常、足以应付日常开销的投资者来说,突增的基金红利可能是一种“甜蜜的负担”——这些钱暂时用不到,但又不愿意放在银行忍受低利率,所以最终它们可能还是会返回基金市场。此时如果投资者申购了一只新基金,他就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申购费用。这样做反倒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红利再投资的分红方式。

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假设有两类收益率完全相同的产品,第一种每月将当月收益全部以现金方式派发给投资者,而另一类则不派发收益,全部用作再投资;再假设两类月度化收益水平分别为0.15%和0.25%,均为货币基金过去曾达到的水平,然后测算两种投资产品各投资1万元后不同年限的收益情况。

经过分析可以看出,两种处理分红的方式,虽然在年度收益较低及期限较短时差别不明显,1万元在0.15%月收益情况下1年才增加了1.49元。但也就是这么点小钱,让不少投资者忽略了将分红转而再投资的大收益。

将时间拉长,累积再投资产生的“复利”效应是很明显的,尤其是10年后较为突出。如果再配以较高的收益水平,这方面的差异就相当可观了。以月收益0.25%投资30年为例,两者相差竟然就近30%。

可见,即使像货币基金这样年收益并不高的品种,长期看来收益再投资也有明显的优势。

那么,怎样进行收入再投资呢?

在决定如何将收入进行再投资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特定的步骤。这些步骤能确保你的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回报,而有策略地运作并被充分利用了的。

★设定目标

目标决定你希望从投入的资金中获得什么。只要你能够将设定的最终目标分解成可管理的数据和小型目标,那么它们即使很模糊也无关紧要。

★决定投资

你每月可以拿出多少钱或资源来投资?你花多少钱将与你设定的目标成比例。假如想迅速赚大钱,你就得花更多的钱。假如仅仅是小试牛刀,你可以以较低的花费开始并采用灵活的增值方法。

★储存资源

既然你已经设定了目标并决定了投资水平,就要开始建立一个资源储备库来为你的再投资目的设立基金。建立资源储备库有各种方法,以下是一些例子:确定一种收入来源(比如所投资基金的分红);使用收入来源的一部分(比如家庭主要的收入);使用总体收益的一个比例(全部月收益的20%)等等。

★跟踪投资

做出投资之后,你还要交叉比较不同的投资方式,以确定哪一项为你带来了最高的长期和短期收益率。有比较有选择才能避免盲目投资。

相关链接红利再投资是收益的助推器

红利再投资体现了复利的威力。是否采用红利再投资,对基金的最终收益影响很大,这是很多投资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所谓的红利再投资就是把分得的收益再投资于基金,这些收益在折算成一定的基金份额之后,可以扩大投资规模,利用复利的优势,长期累积下来的投资回报会更可观。

在市场看好、预期基金净值上升空间依然较大的情况下,红利再投资如同助推器一般,可以使收益锦上添花,而且它在降低再投资成本的基础上还有利于投资者形成严谨的投资纪律和长期投资的习惯,而这正是基金投资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