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3208000000028

第28章 诺贝尔(4)

我们只要看以下这些数字就可以了解到达纳炸药的需求是以怎样的速度剧增的。当年生产达纳炸药11吨,次年为78吨,第三年为185吨,到了1874年生产量达到了3120吨。

看到这喜人的需求量,诺贝尔怎能不高兴,然而,更令他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他的祖国瑞典也开始订购达纳炸药了。

达纳炸药使世界的筑路和开矿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前,由于过于费时和费钱而不敢想象的矿业、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某些极其重要的企业,现在都能够马上破土动工了。许多重要的隧道、运河、采矿、铁路等都相继使用达纳炸药。

仅以诺贝尔生前进行的几项大型工程为例,就有1872年~1882年完成的圣戈特哈德铁路隧道工程;1876年~1885年完成的纽约东河地狱门的暗礁爆破清除工程;1890年~1896年完成的铁门地段的多瑙河疏浚工程,以及1881年~1893年完成的希腊295英尺深、4英尺长的科林恩运河开凿工程等等。

尽管达纳炸药受到了人们的无比欢迎,给诺贝尔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但各国当局对达纳炸药仍然还是心有余悸,制定出种种措施来对它加以限制。

1871年春,诺贝尔的第一座法国达纳炸药工厂几经周折后,终于在法国南部的波利尔落成了。

可是,1871年秋,法国国民议会再次通过了禁止私人制造炸药的法令。巴布以诺贝尔的名义,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和索赔,同时他仍然坚持在波利尔继续经营。

19世纪70年代,是诺贝尔经历丰富与完成工作较多的年代,也是他充满各种忧虑的年代。1865年至1873年间,诺贝尔先后在9个国家建立了不下10座工厂,投产初期的年产量总共达3000吨。

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

自达纳炸药问世并在全世界打开销路之后,给诺贝尔带来了很高的荣誉和巨大的财富。但他并没有安富尊荣,就此满足。

他认为,任何一项新的成就,无论它有多么成功,也只不过是发展这条长链上的一环而已。所以,他一方面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开拓业务,另一方面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与试验,有条不紊地继续改进他早期的几项发明。从1869年起,诺贝尔就着手研究改进达纳炸药。

在这个时期,诺贝尔注意到用硅藻土来吸附硝化甘油,虽然有效地减少了硝化甘油在液体时的危险性,克服了硝化甘油炸药的一些缺点。但是,它仍然有某些缺点,如:达纳炸药在遇到压力或接触到潮湿的时候,吸附在硅藻土空隙中的硝化甘油就会渗出,容易发生事故;还有达纳炸药里含百分之二十五的惰性硅藻土,这种固体物质非常稳定,在爆炸过程中不参加化学反应,从而限制了硝化甘油炸药的爆炸力,使它的爆炸力仅相当于硝化甘油炸药的百分之七十五。

因此,永不满足的诺贝尔在自己设备精良的实验室里又开始了新的研究。他力求发现一种既有硝化甘油炸药的强大爆炸力,又有像达纳炸药那样使用相对安全和容易处理的新炸药。

达纳炸药的成分是硝化甘油和硅藻土,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是不可能再增加了,可硅藻土的作用是吸附硝化甘油,它本身既不能燃烧,也不能爆炸,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比硅藻土更理想的固体吸附剂。这种固体吸附剂自身必须是活跃的,并且还能燃烧,而且它还必须既能降低硝化甘油对于震动的灵敏度,又能降低它的凝固点,这样才能制造出一种比达纳炸药更有威力的炸药了。

诺贝尔把眼光转向了其他炸药。当时,由英国炸药专家、著名的化学家阿贝尔制造的火药棉炸药,虽然爆炸力远远小于达纳炸药,但它经过处理后,性能较稳定,质量很轻,还可以制成子弹和炮弹。达纳炸药的安全性虽然更高,却无法广泛用于军事方面。

诺贝尔想,若是能把这两种不同的炸药掺合到一起,把它们各自的优点全都集中起来,那该多好啊!

可是,火药棉中的杂质不易清除,而且它还不吸附硝化甘油,怎么能掺到一起呢?

一天晚上,诺贝尔的助手费伦巴赫已经下班回家了,诺贝尔还继续留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这已经成了他多年的习惯。

晚上,诺贝尔常常都是这样,独自一个呆在实验室里做试验,有时一做就是一整夜。他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搞科研,因为这样既能排遣一个单身汉的寂寞与孤独,又能集中精力进行钻研,有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可是,这天夜里,不知为什么诺贝尔的心情出奇地糟,刚做了一会儿实验,“啪”的一声,试管破裂了,破碎的试管把他的手指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血立刻就流了出来。

“唉!真是一个倒霉的夜晚,取代硅藻土的物质还没找到,手又给扎破了”。诺贝尔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一边随手拿来一种叫硝棉胶的创伤膏贴在了手指上。他又在实验室工作了一会儿,还是不顺手。诺贝尔把试管往实验台上一放,索性脱下实验服,准备上楼睡觉去了。

要是在往常,诺贝尔只要往床上一倒,眼睛一闭,用不了多一会儿就睡着了。可是今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而且手上的伤口火辣辣地、钻心地痛。诺贝尔感到有点奇怪,受伤的事在实验时是时有发生的呀,他从不觉得怎样,可今天这么点小伤,为什么手指却痛得那么厉害呢?莫不是什么东西流进伤口里了?

诺贝尔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一骨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他猛然想起自己在临睡前曾摆弄过硝化甘油,是不是硝化甘油渗过硝棉胶进入了伤口造成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说明硝化甘油具有渗透硝棉胶的性质。

想到这里,诺贝尔连睡衣都没换,就又跑回了实验室。

硝棉胶之所以可以当创伤膏,是因为它可以溶于酒精而形成像糨糊一样的薄膜。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作硝化纤维的物质,这种物质含氮量低,易溶于乙醚和酒精,成为胶状物,而且它本身就具有爆炸性。

诺贝尔取出硝棉胶,把它溶进一支装有硝化甘油的玻璃试管中,结果它们很快混合到一起,并生成了一种均匀的黏液,像是糨糊状的硝化甘油;接着诺贝尔又试着把硝棉胶单独加进预热后的硝化甘油中。嘿,这次生成的是一种有一定强度、弹性和塑性,并且透明的褐色的冻胶。

诺贝尔通过用各种比例混合进行实验,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最合适的状态。他通过实验发现,冻胶的爆炸力竟然大大地超过了硝化甘油。

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诺贝尔凝视着玻璃器皿里那刚刚诞生的新炸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一轮红日微笑着从东方冉冉升起,她好像特意前来为诺贝尔道喜似的。

前来上班的助手费伦巴赫一推门,发现诺贝尔穿着睡衣呆坐在实验室里,吃了一惊,忙问:“先生,发生什么事了?”

诺贝尔猛地抓起费伦巴赫的手,高兴地狂呼大叫:“哈哈,费伦巴赫,我的实验成功了!成功了!新炸药研制出来了……”

费伦巴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说什么?先生,是找到了代替硅藻土的物质了吗?”

费伦巴赫赶紧走过去,想看看玻璃器皿里到底是什么东西,诺贝尔把自己配制成的炸药给他看,“这就是硝棉胶同硝化甘油混合到一起后所形成的东西。硅藻土是把硝化甘油液体吸附进去,而硝棉胶却是同硝化甘油溶到了一起,并且硝棉胶本身就有很强的爆炸性。”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啊!先生,赶紧给它取个名字发表吧。”

“叫什么名字呢?是叫它爆炸糨糊?糨糊炸药?还是叫它胶质炸药呢?”

最后,诺贝尔把这种新炸药的名字确定为“胶质炸药”。

这种新炸药引爆后,所含的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能全部燃烧,还可以产生非常强大的爆炸力,它的爆炸力比达纳炸药高出百分之四十六。同时,它既安全又可靠,遇火不爆炸,遇水不受潮,特别适合于水下工程。

1875年,“胶质炸药”首先在英国取得了专利权。翌年,它在美国申请了专利权。

“胶质炸药”一问世,在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地球母亲脸上所发生的很多改观,都是由它造成的。在开凿圣哥大隧道的施工中,“胶质炸药”第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威力。

高能量、高爆炸速度的胶质炸药的诞生,不仅使陆地工程,而且使海上工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全世界的普遍欢迎。

然而,“胶质炸药”并非到处都适用,它仅适于坚固的矿岩爆破和水下爆破,而且它的价格还比较高,这是诺贝尔唯一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于是,诺贝尔在这种新炸药的基础上,又开始研究用途更为广泛的廉价安全炸药。他的研究思路是:减少胶质炸药中的硝化甘油和硝棉胶的含量,这样就会减弱爆炸力,降低成本,再添加木炭粉吸附硝化甘油使其不渗漏,添加硝酸钠(钾)作为氧化剂来强化木炭粉的燃烧,以补偿因减少硝化甘油而减弱的部分炸力,使其仍保持为烈性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