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
3211500000017

第17章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盗墓者动机揭秘(2)

考古发掘中,同样也可以看到因占用前代墓室而“将远年之坟盗发”的实例。例如,江苏徐州茅村发现的一座画像石墓,主持清理的考古学者指出,整个墓室结构中有两处值得注意的现象:一处是墓门及其附近的建筑。现存入口处封门的石板,宽度虽大于墓门,但高度短1厘米,因此与横额及墓顶无法吻合。“压在东壁下面的石条,经过加工,并在棱角上刻成凹弧;压在上面的横额,左右两端各短2厘米,无法与其他两横额相衔接,而且是四条横额中唯一没刻画像的一块。从这些现象分析,估计不是原来的建筑,是后来重新拼凑上去的。”另一处是墓顶。“现存墓顶都是打开的,前室全部揭走,后室仅存三层,部分残段落在墓底,砸下来的碎石遍满底部。”此外,墓内随葬器物不仅破碎、残缺,而且位置混乱。“这些现象都证明,此墓早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从墓室结构和画像石的内容看,其建造年代应当为东汉晚期。然而墓中出土随葬器物,如陶俑、铜簪、瓷碗等均为唐代风格。特别是出土钱币5枚,其中“开元通宝”4枚,“天佑通宝”1枚,均为唐代钱币,其中“天佑通宝”铸行年代在晚唐。墓中随葬品的年代,大致确定在唐代天佑年间。考古工作者根据诸种现象分析说,“此墓的石筑结构及画像石是东汉的原石原建,晚唐时,利用此墓室重新下葬,故后室均为唐代随葬物。”这应当看作比较典型的占用前代墓室的例证。

政治惩罚显威严

开棺戮尸不仅是对死者的极大侮辱,对被戮尸者的亲人也有很大的打击。开棺戮尸常常作为一种政治打击手段,运用在斗得你死我活的政敌之间。因此说,掘墓,有时又是一种政治惩罚与政治迫害的形式。

《三国志》卷六《魏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说:“(董卓),发何苗棺,出其尸,枝解节弃于道边。”说的就是董卓专政,曾经发掘车骑将军何苗的墓葬以发泄政治仇恨的事情。

《晋书》中《王机传》说,王机割据广州,陶侃遣督护许高征讨,王机军败退,病死于道。“(许)高掘出其尸斩首。”也是以掘墓宣示政治惩罚的史例之一。

《南史》中记载:帝自以为昔在东宫,不为孝武所爱,及即位,将掘景宁陵,太史言于帝不利而止。乃纵粪于陵,肆骂孝武帝为“齄(zhā)奴”,又遣发殷贵嫔墓,忿其为孝武所宠。初,贵嫔薨,武帝为造新安寺,乃遣坏之。又欲诛诸远近僧尼。辛丑,免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子鸾为庶人,赐死。因为父亲生前没有给自己足够的爱护,竟然要掘父亲的陵墓,被人制止之后,又发掘其父所宠女子之墓的行为,虽然是表现皇族中亲情隔膜之重及父子仇恨之深,可是也说明了掘墓也有泄个人私愤的目的。

南朝萧梁时代,在梁元帝萧绎与岳阳王萧备的战争中,有相互发掘坟墓以发泄愤慨的史例。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曾经有掘后梁太祖朱温墓的奇想。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一位王慕容皝(huàng)于咸康九年(公元341年)攻打高句丽。当时,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都城设在丸都(今平壤)。前燕与高句丽连年征战,高句丽屡败于前燕。是役,前燕出兵4万,大将慕容翰与高句丽王钊大战,结果前燕大胜,乘胜追击,直捣黄龙,高句丽王钊单骑出逃。慕容皝没能俘虏高句丽王钊,为了彻底挫败敌方锐气,他发掘了前代高句丽王钊的坟墓,将其枯骨带回燕国。高句丽无奈,只得向前燕称臣纳贡,才在第一年换回了王利的尸体。此举极大地打击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前燕国抗衡。

开棺戮尸不仅可以打击军事上的敌人,在某些时候也能打击政治对手。唐代睿宗李旦第二次即位成为皇帝的时候,是在朝廷铲除韦氏,平定外戚之乱之后。为了彻底肃清朝堂上的外戚势力,并以此为鉴杜绝今后外戚的发展,唐睿宗对有罪的外戚进行了夷墓、斩棺、戮尸等严厉的惩罚。武三思是武则天时代之后继续干权乱政的武氏家族成员,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当时的太子李重俊诛杀了武三思父子。据《旧唐书》记载:“及睿宗李旦继位,下令掘武二思父了之墓,开棺暴尸,夷平坟墓。”武三思的族弟武恢暨虽然一生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但其妻太平公主因作乱被赐死,其时已死的武枚暨也受到牵连,被平毁坟墓。唐中宗时期势力最大的外戚当属皇后韦氏一族,韦氏被诛杀后,她的族人也自然不能幸免。睿宗下令将韦氏的父亲韦玄贞、堂兄韦询的坟墓夷平。唐睿宗通过这些看似残忍有失大度的方式,惩罚了唐中宗时期专权乱政的外戚,并彻底杜绝了之前唐代数十年外戚乱政的现象。

在这方面,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因为无辜受牵连而被戮尸的吕留良应该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了个学生张熙,从湖南跑到吕留良的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张熙跟他们一谈,很合得来。于是他回去向曾静汇报后,曾静就约两人见了面,四个人议论起清朝统治,都十分愤慨。于是大家就秘密商量,怎么想办法推翻清王朝。

后来曾静和张熙策动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结果被岳钟琪告发。雍正亲自审问曾静等人,不过他认为曾静等为“迂妄之辈”,决定予以赦免,吕留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然而当时,吕留良及其儿子都已经死了,没有办法进行处罚,于是雍正就命人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掘坟毁墓虽然有失道义,但却能在政治上给予敌人有力的打击,所以自古以来很多帝王权臣都会将这种方法作为政治手腕加以运用。

挖祖坟破坏风水

中国古代出现的挖人祖坟、断人龙脉的事件数不胜数,而盗墓之所以被世人视为断子绝孙的行为,也是因为祖宗的地气被泄露,所以才恨得咬牙切齿。

古人在墓葬的选址上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相信墓葬选在一个好的风水宝地,可以庇荫后代,给后人带来福祉。同样,如果对头有了一个好风水的墓地,尤其是对于帝王来说,就极有可能会使山河变色,被人取而代之。因此,破坏对手墓地的风水宝地,以求自安,也是一种盗墓的动机。

从战国到明清,曾经涌现出众多研究地理风水、气脉的堪舆高手,这些著名的地理师门集天文、地理、自然于一身,不仅堪龙踏脉,还精于通过考察自然来预知未来。史书记载,三国时的管骆堪舆术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一日,他随军西行,路过母亲的坟墓时不由得大惊失色地说:“林木虽茂,但不能长久;玄武无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齐备,法当灭族。”时不过两年果然应验了他的话。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一位王慕容皝(huàng)于咸康九年(公元341年)攻打高句丽。当时,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都城设在丸都(今平壤)。前燕与高句丽连年征战,高句丽屡败于前燕。是役,前燕出兵4万,大将慕容翰与高句丽王钊大战,结果前燕大胜,乘胜追击,直捣黄龙,高句丽王钊单骑出逃。慕容皝没能俘虏高句丽王钊,为了彻底挫败敌方锐气,他发掘了前代高句丽王钊的坟墓,将其枯骨带回燕国。高句丽无奈,只得向前燕称臣纳贡,才在第一年换回了王钊的尸体。此举极大地打击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前燕国抗衡。

古代堪舆理论认为:凡天地万物的形成、生存空间的优劣,无不是“气”的作用。如果谁家的墓茔葬在了风水宝地,就选中了生气之地。得生气的地穴才是活穴,不仅能荫及子孙,还可以保江山社稷不倒。这也是古人,甚至今人都会花大功夫大把钱,请堪舆师寻找风水宝地的主要原因。民间传说,朱元璋这个穷和尚之所以能够开创大明王朝,成为了九五之尊,就是因为他的祖坟葬对了地方,恰巧那里有王气,是真龙结穴之处。

先人们曾经把“气”分九种,其中最为尊贵的是帝王气。帝王气内赤外黄,或赤云如龙,气游于天,此种云雾森然如华盖,有时呈现出五色,多数出现在早晨或黄昏。如果某地出现帝王之气,将有真命天子出现,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在身边网罗了一批风水界的精英,随时准备进行厌气破势。

大家不要以为干挖坟盗墓的缺德事都是民贼的专利,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史上来看,大规模的破坏墓地风水多属于“官方行为”,许多皇帝都干过挖别人祖坟的事。

《南齐书》第十八卷《祥瑞志》记载:武进县彭山是萧道成家的祖坟,那一带岗峦起伏,绵延数百里,上空时常有五色云气出现,郁郁冲天,并且有神龙出没。萧道成是刘宋朝廷的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宋明帝刘或对他早有猜忌。消息传到了京城,刘或十分忌惮,害怕萧家的运势昌盛,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于是派出风水先生高灵文前去堪典,高灵文和萧道成关系密切,当然不会说老朋友的坏话。他在萧家的祖坟转了一圈,回来对宋明帝说:“万岁不必将此等小事放在心上,那不过是王侯将相的运势罢了。”接着又跑到萧道成家里说:“老哥,准备坐龙廷吧!你家的祖坟是块风水宝地,贵不可言,有君王之相!”宋明帝听了高灵文大师的话依旧放心不下,暗自派人到墓葬四周以打猎为名,将墓葬挖开,并且在墓室四周打了几个四五尺长的大铁打,企图破坏萧家祖坟的风水。可是最终也没有逃脱被萧道成取而代之的命运!

无独有偶,唐肃宗也干过这样的事,与宋明帝不同的是,他派出去的风水先生挖坟大功告成。

大唐王朝到了肃宗李亨这一代,先是虎父犬子,接着就是兔子生耗子,当真是一窝不如一窝了。那时候注定是多事之秋,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将大唐江山搅得昏天暗地,半路又杀出来个回鹘族的骨力裴罗。此人骁勇善战,先平西域,再破突厥,然后独霸大漠和草原,对中原这块肥肉也是垂涎三尺。唐肃宗李亨光收拾国内的烂摊子就够手忙脚乱了,哪里还有心思来应付来自外部的威胁。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决定把自己的女儿送给骨力裴罗做老婆。其实这也符合中国历史的一般规律:男人不行就换女人,打不过别人就和亲,通过做姻亲的关系来换和平。把女儿嫁出去之前,肃宗派了一批人到回鹘去考察,摸一摸骨力裴罗的老底。考察团里有位奇人异士,在行进的途中,不停地东张西望,遇见一个小山包就爬上去,用土圭测日影,用罗盘定方向,还在纸上画些莫名其妙的符号。原来他是位风水先生,担负着寻找回鹘龙脉的重任。

什么是“龙脉”呢?自从秦始皇被称作“祖龙”、汉高祖称自己是“龙种”之后,龙就成了君主象征、比附的对象。于是,龙脉就有了至高无上的喻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是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历代帝王都花大力气为自己“寻龙探穴”,为自己也为后代选择“万年吉地”。如果挖断龙脉就会泄了王气,所以唐肃宗李亨才想到了这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风水先生完成了勘探任务之后,立刻快马加鞭回到长安,神秘兮兮地向唐肃宗汇报说:“皇帝陛下,经过小臣精心勘测,终于发现了回鹘的龙脉所在,就在大漠之南,一座名叫福山的小山丘,他们先祖的坟茔全部都埋葬在那里,只要挖坟掘墓并毁了这座小山丘,回鹘的王气就散了,骨力裴罗很快就会呜呼哀哉。”唐肃宗听后大喜,立刻吩咐风水先生带领大批间谍赶往福山,把它搬回来。这批人来到福山后,将山上的坟墓挖掘一空,接着用火烧,用醋灌,将小山丘分解成一个个小块,装车运了回来。不久,骨力裴罗果然死了,回鹘走向低潮,边患威胁自然解除了。

挖几座坟丘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既然有如此功效,自然会深受皇帝们的欢迎,因此历史上许多帝王都成了挖坟盗墓的模范。如果谁家的坟地冒了天子气,皇帝佬儿必定会除之而后快。为了避祸远身,晋代的名臣羊祜(hù)就曾经自掘父亲的坟墓,破坏其风水,表时自己没有政治企图。

羊祜出身名门,可谓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不仅是一位超级帅哥,还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文武全才,兵书战策无不精通。这么优秀的条件会让所有的人眼红,出身好、长得好、学习好、口才好,拥有了做一个成功男人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注定将来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一天,有位老风水先生给羊祜家看风水,只见他详细地看了看墓地周围的地势和水流分布情况,不住地点头称许。观看完毕,老人家手捻须髯,一脸严肃地对羊祜说:“你们羊家的祖坟上有龙脉,将来会出帝王,不过要小心,如果风水被破坏了,你们羊家可是要绝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