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3218500000020

第20章 艰难抗争(5)

尽管清朝政府一路上礼待阿美士德一行,但是,在与拿破仑见面时,阿美士德明确地向拿破仑说:只有用武力,通过战争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拿破仑对阿美士德的这个构想充满蔑视,他说:同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国家作战是最大的蠢事。你们英国一开始可能会成功,但最后你们会被中国打败。阿美士德对拿破仑的这番话不以为然,他说,中国只是表面强大,其实很软弱。于是,拿破仑说了一番对中国人来说最著名的话。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着的狮子,“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在它脸上”。拿破仑接着说,“但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时隔将近两百年,我们再来回味拿破仑与阿美士德的这番对话,不禁感慨万千。拿破仑是了解中国的。拿破仑对中国的了解,来自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家对中国的了解。启蒙运动的很多思想来源就是中国。法国大革命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是受中国思想影响以后,在欧洲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平民造反,对欧洲千百年来牢固的贵族阶层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震动。法国大革命其实类似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但在中国,这样的起义无数次发生过,而在欧洲,法国大革命是第一次。法国大革命后的“人权宣言”上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它受中国影响的证明之一。拿破仑之所以在欧洲既令人敬仰,又令人闻风丧胆,咬牙切齿地痛恨,恰恰是因为他从中国获取了精神资源。经由耶稣会传教士,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传播中国思想的桥头堡,法国宫廷也因此成为当时风靡全欧洲各个宫廷的“中国热”的策源地。今天的法国依然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因此,正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精髓,催生了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拿破仑这个想成为欧洲秦始皇的伟大人物。与阿美士德对话时,身陷囹圄的拿破仑也许在反思,如果他领导的不是法国这样一个小国家,而是中国那样的大国家,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对于拿破仑想当欧洲秦始皇的心态,身为英国贵族的阿美士德未必能理解;对于拿破仑轻易便能发动民众,使之成为无穷力量的源泉,阿美士德又能理解多少?

但是,阿美士德对拿破仑的反驳也是正确的。阿美士德来了一趟中国,回到英国宣称因为不愿向中国皇帝叩头而没有完成任务,结果名声大噪,当时的英国显然更倾向于阿美士德对中国强硬的主张。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正从精神和文化上开始摆脱小国、岛国心态,以西方中心论为思想基础,向世界巅峰冲刺,中国是它需要攻占的最后一个强大的阵地。几年后,从1823年到1828年,阿美士德担任印度总督。也就在这五年时间里,英国销往中国的鸦片数量猛增。到阿美士德离任时,东印度公司销往中国的鸦片每年约为2万箱。阿美士德担任印度总督五年,发动了第一次英缅战争,为期两年。这似乎是一场扫清清朝政府外围的战争,但这一次英国没占到多大的便宜,共有1.5万名英国和印度士兵阵亡,英国因庞大的战争经费一度陷入经济危机。这场战争为缅甸王朝换来继续维持六十年时间,直到1886年第三次英缅战争缅甸才亡国,原为清朝藩属国的缅甸彻底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从此,鸦片也由英国人带入缅甸,直到今天依然为祸世界。

阿美士德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受到较大挫折,也许影响了英国对中国动武的时间,但并没有影响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心。1840年,英国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因为中国人禁止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英国便说中国妨碍自由贸易,于是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结局证明,阿美士德当初对拿破仑说的中国只是外强中干的话,实际上是对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远征军陆海军总兵力最初只有7000多人,后来增加到2万人,约占英国当时全国兵力的1/10。如果那时80万清朝军队能像缅甸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那样消灭1.5万名英国和印度士兵,世界近代史就会被改变。但是,清朝未能做到这一点。广州三元里,数千中国农民手持农具为武器,包围了外出抢劫的英国小股部队,共毙伤英军少校以下官兵近50人,生俘10人。英军不得不退出广州。然而,这一场中国民众自发的武装抗英,没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反而在英军撤出后贴出告示,要求民众“后勿再犯”。清朝政府上层与民众的脱节再次显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没能在那时形成,中国和世界的命运由此被英国人改变,中国只能逆来顺受。阿美士德当初对中国的判断,此后至少在一百年里被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拿破仑对中国的判断也依然是正确的。拿破仑说中国这头狮子睡着了。的确,它熟睡了太久,一次次战争都没将中国这头狮子打醒,无数的苍蝇在狮子熟睡的脸上炫耀着舞姿。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年中,中国这头狮子也有醒来的时候,太平天国是一次唤醒的努力,之后便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等。然而,恰如鲁迅所言,在那间铁屋子、黑屋子里,醒来的只是少数人,呐喊声惊醒的也只是少数人。直到抗日战争,全体中国人都醒了。到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全世界已经看到中国这头狮子醒来后气势磅礴的气象。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优秀的中国人为民族振兴而献出了生命:关天培、陈化成、谢朝恩、江继芸,麦廷章、祥福、韦逢甲、海龄、郑国鸿、葛云飞、王锡朋、朱贵、史荣椿等,在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左宝贵、丁汝昌、戴宗骞等,在甲午战争中殉国;聂士成、罗荣光等在抵抗八国联军时阵亡;还有很多仁人志士为了推动变革或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而慷慨就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等太平军将士;“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女英雄秋瑾;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等;还有大量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中国人,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能够免除被奴役、能够走向繁荣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

一次次不屈不挠的抗争,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败。成功不是终点,失败并不可耻。我们继续走在路上,有时会停下脚步,有时会回头张望。我们要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走来,我们才能知道要往哪里去。每一次失败都不能遗忘,每一滴鲜血都不能白流。失败孕育了成功,鲜血浇灌了鲜花。在无数的牺牲和失败之后,光荣的胜利就会到来,中国和世界正在孕育一个伟大的时刻。

拿破仑说“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至今已将近两百年,中国真的醒了吗?中国真的彻底醒了吗?在我看来,中国人的确已经从生理意义上苏醒了,但是,中国人真的从精神意义上苏醒了吗?中国这头狮子即便已在生理上苏醒,但如果不能从精神上苏醒,它将依然处于庞大的迷惘中。对于当今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来说,精神上的真正苏醒就是要从崇洋媚外中醒来,要从西方中心论中醒来,要从西方几百年来不断制造的各种迷魂汤中醒来。在千万种絮叨、指点面前保持充分而强大的自信,就是中国真正的精神苏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在精神苏醒的状态中描绘的蓝图。“中国梦”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动力,是一种幸福的期待,中国人将万分清醒地将它变为现实,这就是我们的自信。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片土地,到另一个地方生根发芽。我们只能是我们祖先的后代,继续完成他们未竟的心愿,实现他们未实现的梦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