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3218500000053

第53章 实干兴邦(3)

误导一个国家的科研战略,政治家是重要角色之一,科学家也是不可忽视的角色。人们常常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是普遍真理。这话当然对。但是,对于技术的应用是有国界的,科学家也有自己的祖国。现在有人经常打着“国际主流科学界”“科学家共同体”的旗号强行推广某种科技政策,容不得一点反对或质疑的声音。这种以科学的名义反民主的做法,值得警惕。它往往成为科研战略误导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它与司法界某些人强调“司法独立”一样,强调“科学独立”。但是,“独立于谁”是个大问题,难道要独立于中国之外,不受中国主权的约束?与此同时,打着无国界普遍真理的旗号,实质上干着有国界区分彼此的事情,正是科研战略误导的常用手段。

因此,要实现“中国梦”,中国就要发展科技。科技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它既关系到国家安全,也关系到经济领域的竞争。所以,对于不发达国家,不能排除被故意误导的可能。对此,我们应该抱有必要的警惕,防止误入歧途甚至失足。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

“中国梦”既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之梦,也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2013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时与奥巴马总统会晤,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句话被媒体简化成“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并引发了很多评论。我认为,“相通”不等于“相同”,“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但两者并不冲突,这是“相通”的实质。有人刻意为了强调“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生硬地得出结论说:“中国梦”是国家之梦,“美国梦”是个人之梦,这样的观点太过机械。

首先,我们从个体的角度观察。何为“美国梦”?简单说就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出身、不论民族、不论文化背景,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它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理想鼓励人们,这种理想能够实现,才使得人们对这样的社会充满热情和希望,社会也因此而充满活力。在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到美国的新移民大都是原先在欧洲因各种原因而难以生存的,他们挤在拥挤的船舱里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很多身无分文,甚至还欠了债。在举目无亲的地方他们开始奋斗。很多这样的“美国人”在美国这个新国家,获得了他们在欧洲根本不可能获得的成功。这就是“美国梦”的个人之梦: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普通人通过个人奋斗和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在美国社会,这种“成功”尤其是指金钱上的成功、名利上的成功。有人也将其称为“发财梦”。

我们必须承认,实现“美国梦”对于西方世界的确是一大历史的进步。通过个人奋斗而能获得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打破等级制度。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每个人的命运都由天生的等级地位所决定,个人奋斗对于结果的影响很小,这是一种天生的不平等。因此,在等级社会不存在所谓“美国梦”。西方世界彻底打破等级制度始于法国大革命,由此我们也能理解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为何会对启蒙思想情有独钟。但是,法国大革命那么轰轰烈烈,也没能彻底扫荡欧洲历史悠久、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拿破仑指挥的唱着《马赛曲》进军的平民部队,最终被欧洲的等级制度镇压。因此,美国作为继承法国大革命精神的新兴国家,从一开始就以自己没有“老欧洲”的贵族阶层而骄傲。那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平民社会。很多在欧洲活不下去、没有出头之日、被歧视的底层民众,从欧洲逃亡到美国。在那里,没有人歧视他们,他们摆脱了欧洲强大的等级制度,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他们由此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美国梦”的实质。它在西方历史上是第一次真正出现。虽然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美国梦”的理想和精神基础,但是,只有在远离欧洲的美国,它才真正成为现实。“美国梦”对于西方人无论如何都是一大历史进步。正因为如此,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后,写下了他的名著《论美国民主》,对美国给予谨慎地赞扬。

在这个问题上说“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是有道理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普通人通过个人奋斗而功成名就的例子就屡见不鲜。例如,那一时期苏秦、张仪名满天下,比较而言,张仪算是贵族出身,苏秦只是贫苦农家出身,但他们在历史上能够纵横捭阖都不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而是通过读书以及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其中,苏秦的“锥刺股”,以及“前倨后恭”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典故。再如秦国的吕不韦从商人而做到丞相,出身普通的李斯也做了丞相,他们的经历都很像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身贫寒,通过个人努力、奋斗而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人比比皆是。此外,那些读书做官而名留青史的也不胜枚举。中国古代还有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例如关羽、岳飞等,也是由普通人靠个人努力而成功。即便是经商,远的有司马迁《货殖列传》中普通人的发财传奇,近的有晋商、徽商、闽商、粤商、浙商等。

平民百姓能发财,能成为高级军事将领,能做大官,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当“美国梦”成为欧洲人历史上第一次最激动人心的兴奋时,它在中国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换句话说,所谓“美国梦”不过是中国传统在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确是相通的,而且,“美国梦”不过是传统的“中国梦”的仿效版。

我一直认为美国在西方国家中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变为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关键就在于,美国是所有西方国家中学习中国传统最多、接受中国传统最多的国家。事实上,中国从很早开始就对美国有好感,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中国人喜欢美国。清朝时期,美国最早同中国发生商业关系时,中国人就认为美国人是所有洋人中最老实的,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和官派留学也是前往美国,清朝政府支持的大批劳务输出对象也是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人对美国政府以及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充满期待;毛泽东也喜欢华盛顿,也是他开启了与美国的融冰及合作的新纪元。美国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人的确对美国有一种与欧洲国家不同的好感,而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新兴的美国在不少地方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不管美国对中国传统的这一学习和接受是有意还是无意,它的确是美国能够强大和繁荣的重要原因。当然,从社会个体的角度说,平民百姓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现在各个领域,其中,尤以通过读书获得成功最令人称道。在美国则主要是发财,即崇尚吕不韦、晋商、徽商那样的成功。

其次,我们可以从国家的角度观察。美国同样有国家繁荣富强之梦。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就像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新朝代建立时的开国功臣一样,希望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盛世。美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也把国家富强当成自己的使命。这一点,“美国梦”与“中国梦”也是相通的。没有一个国家的领袖或精英会故意想把自己的国家搞垮。但“中国梦”与“美国梦”在这个问题上确有不同。美国自建国以后几乎没有相邻的外敌,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周边国家对美国的威胁很小,美国建国后除了内战,本土遭遇攻击一是珍珠港,二是“9·11事件”。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原因,历史上经常遭遇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后来又不断遭遇来自东部海上的入侵。因此,中国长期以来就有比较严重的外患。这种差别造成的结果是,“美国梦”的国家富强更多是进攻型的,而“中国梦”的国家富强主要是防守型的。

“中国梦”与“美国梦”在国家层面上的不同,对民众的个人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美国民众来说,由于国家很少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关心个人大于关心国家。有人说“美国梦”是个人梦,这个说法不算全错。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国的个人梦与国家梦关系不是非常紧密。“9·11事件”后,这一现象明显改变,无数美国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但这种遭遇外部威胁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毕竟很少,因此这种紧密关系未必能长期延续。相反,由于外患的长期存在,中国的个人梦历来都要与国家梦联系在一起,这对于中国人是常态,两种关系疏远并不常见,也不具普遍性。中国人的个人之梦很多时候都要依靠国家政府来维护,国家之梦的实现也要靠每个人的热情和努力。两者之间能否融合协调,能否形成“家国一体”的利益共同体,是中国国势、国力的根本。

最后,我们再从民族的角度观察。虽然说“美国梦”的主要特征是普通人通过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但是,“美国梦”在这个问题上是有明显缺陷的。从美国建国时开始,所谓“美国梦”就有区别,它主要是欧洲白人之梦,排除了大量原住民,即印第安人。直到今天,印第安人要想实现个人的“美国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美国梦”还长期将黑人排除在外,这一现象直到马丁·路德·金以后才有改观。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就是对广大美国黑人长期没有资格实现“美国梦”的声讨,“美国梦”这一排除特殊人群的做法,几乎延续了两百年。此外,清朝时期大量前往美国、替美国修桥筑路的华工,长期以来也被美国的“排华法案”排除在实现“美国梦”的行列之外。因此,“美国梦”在很长时间里都只属于欧洲白人,甚至即便是白人,实现“美国梦”的可能也不完全相同。

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黑社会,美国人称为“黑手党”。美国黑社会最早集中在几类人群中,例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社会的主流是信奉新教的清教徒,他们长期歧视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以及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使得来自欧洲的这些移民在美国难以通过正常手段实现“美国梦”,只好通过非法的、暴力的手段实现。美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黑手党头目,从他们的个人奋斗经历以及他们光彩照人的外表来看,他们完全是实现“美国梦”的典型代表。然而,就是因为美国社会对他们长期存在的歧视,他们不得不成为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目。如今,美国黑社会有所演化,黑人及拉丁裔成为美国黑社会的主要力量。换一个角度看,这一现象也说明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着歧视和不平等,使得某些族群为了实现“美国梦”,只能采取非法手段。这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美国梦”的标准相当简单,几乎只有发财,比较容易采用非法暴力手段来实现。如果是像中国人一样走读书之路,使用暴力几乎就没什么用了。

比较而言,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歧视虽然也存在,例如“华夷之辨”,但程度要比美国轻得多,而且主要以文化习俗为主,而并不以种族或宗教信仰为主。今天人们说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甚至有人说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美国族”,实际上就来自对借助文化实现民族大融合的中国传统的借鉴。今天,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文艺节目中经常拿某一类人开玩笑,嘲笑某一类人或某一地域的人。这种带有歧视的现象虽说不太好,但大多数中国人对此只当是玩笑,不会太介意。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则很容易引起轩然大波。我们当然可以说美国人对此的敏感体现了反对歧视,但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之所以那么神经过敏,就是因为融合得还不够。

笼统地说,“中国梦”在历史上比当今“美国梦”更广泛、更良性。近年来,“美国梦”的实现已经越来越难。美国早期历史就像一张白纸,地大物博、地广人稀,需要开发和建设的领域众多,初到美国的欧洲移民大都是在欧洲待不下去的人,身份、地位、原始财富积累都差不多,使得很多人都能够很快地白手起家,实现个人梦想。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当初起点差不多的美国人,如今已经因为历史的积累出现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尤其是“美国梦”以财富为主要标准,二百多年来,美国社会最能赚钱的资源都已经被少数人掌握,从而使得当今更多的美国人再难实现所谓的“美国梦”。

如今,能够实现“美国梦”的越来越成为少数,它变得只具有象征意义。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我才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失去的天堂。”另一位美国知名专栏、畅销书作家芭芭拉·埃伦里奇2005年写了一本书质疑“美国梦”,她在书中写道:“……美国中产阶级从小就被灌输老派的清教徒理想:辛勤工作可以换来物质上的富足和安全。对于劳工阶级来说,这一点从来就是虚假的……现在的社会学家也普遍承认,对于支撑我们企业官僚机构的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来说,这一美好的理想也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

当今美国少数人依然能够实现“美国梦”,奥巴马也许算是一例。但在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机缘?美国公立教育的水平明显不如私立教育,进一步促成了“龙生龙、凤生凤”的马太效应。公立学校主张的“快乐教育”,也让没钱享受高质量私立教育的大多数人难以获得与少数精英公平竞争的实力。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要避免当今“美国梦”所蕴含的不公平,要排除美国社会新等级的固化,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尽可能地享有在各个领域公平竞争的权利,让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之梦与国家民族之梦充分地结合,让更多的中国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潮流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中国一同崛起”是当今中国青年的一个响亮的口号。“中国梦”要将其真正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