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3224000000012

第12章 的冬病夏治方药百(5)

【方药功效】调肝理气,扶脾助运。

【主治病症】肝气犯脾型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脘腹疼痛。

(十三)中药内服第13方

【运用处方】温阳利水方

【方药组成】桂枝10克,炮附子10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牡丹皮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车前草30克,旱莲草1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

【方药功效】温阳补肾,利水消肿。

【主治病症】慢性肾炎,水肿。

(十四)中药内服第14方

【运用处方】黄米饮

【方药组成】黄花30~50克,薏苡根50克,生薏苡仁30克,芡实30克,红枣6枚,白果15枚。

【制用方法】先将白果打碎,分离仁、壳,再将黄芪、薏苡根、白果壳用纱布包后与他药共同加适量清水浸泡,待诸药泡透后文火煎,煮沸5分钟后滤取汁,加水再煎1遍,然后将纱布袋内药物去之,余如薏苡仁、芡实、红枣、白果肉、药汁等作点心。每天随饭服适量,长期服用。

【方药功效】益气固涩,利水退肿。

【主治病症】慢性肾炎尿蛋白流失长期不止,伴腰酸疲乏、遗精等肾气虚衰者。

(十五)中药内服第15方

【运用处方】参黄降糖方

【方药组成】大黄6~12克,桂枝6~12克,桃仁9~12克,玄明粉3~6克,甘草3克,玄参12~15克,生地12~15克,麦冬12克,黄芪30~4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400~5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清热导滞,益气养阴,散瘀活血。

【主治病症】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口渴,易饥饿、消瘦、疲乏无力。

(十六)中药内服第16方

【运用处方】温阳散偏汤

【方药组成】川芎20克,白芍15克,白芥子6克,香附9克,白芷9克,郁李仁6克,柴胡9克,制附片15克,桂枝12克,补骨脂10克,鹿角胶10克,细辛6克,炙甘草1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病症】顽固性头痛。

(十七)中药内服第17方

【运用处方】天麻半夏汤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后下),制半夏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川芎15克,玄胡粉6克(冲服)。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化痰降逆,熄风止痛。

【主治病症】风痰上扰之头痛,头痛昏沉,纳呆恶心,甚至呕吐。外感头痛忌用。

(十八)中药内服第18方

【运用处方】温阳通脉汤

【方药组成】桂枝6~9克,熟附块9~12克,丹参15克,瓜蒌皮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2克,红花4.5克,川芎6克,枳壳6克,清木香6克,降香3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温阳活血,行气通脉。

【主治病症】冠心病心痛、胸痹。

(十九)中药内服第19方

【运用处方】逍遥降压汤

【方药组成】丹皮15克,栀子15克,黄芪15克,菊花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当归12克,薄荷9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开始服,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清肝解郁,平肝降压。

【主治病症】高血压。尤其对控制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发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十)中药内服第20方

【运用处方】身痛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12克,川芎6克,地龙2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制乳香6克,五灵脂10克,秦艽10克,香附12克,羌活10克,牛膝12克,甘草6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慢性腰肌劳损。

(二十一)中药内服第21方

【运用处方】少腹逐瘀汤

【方药组成】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元胡15克,没药5克,生蒲黄9克(包),五灵脂9克,小茴香5克,干姜3克,桂心3克(后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二)中药内服第22方

【运用处方】当归止痛汤

【方药组成】当归30克,元胡20克,川芎20克,白芍20克,甘草9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行血理气,缓急止痛。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原发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三)中药内服第23方

【运用处方】益肾通经汤

【方药组成】山药30克,巴戟天15克,香附15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柴胡15克,白芍18克,郁金12克,丹参21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方药功效】益肾疏肝,行血止痛。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功能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四)中药内服第24方

【运用处方】菟杞地黄汤

【方药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怀山药10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2克,制香附12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起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3天,连续服用2个月。

【方药功效】调补肝肾,理气和营。

【主治病症】妇科月经失调,功能性痛经,经量增多,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等。

(二十五)中药内服第25方

【运用处方】蛤蚧酒

【方药组成】熟地50克,首乌50克,黄精50克,肉苁蓉50克,巴戟天30克,杜仲30克,川断30克,鹿角胶30克,菟丝子30克,枸杞子30克,附子15克,淫羊藿15克,肉桂15克,蛤蚧1对,狗鞭2条,麻雀4只,广西米酒3.5千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浸泡50天以后即可饮用。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早晚各服15毫升。上方各料可以连续浸3次,第2、第3次米酒量递减0.5千克。

【方药功效】具有补肾壮阳,固精止泄。

【主治病症】肾虚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六)中药内服第26方

【运用处方】补肾填髓丸

【方药组成】鹿茸1克,人参3克,仙灵脾30克,蛇床子10克,巴戟天1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制首乌10克,山萸肉10克,当归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益肾添髓,补肾填精。

【主治病症】先天精气不足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七)中药内服第27方

【运用处方】兴阳丹

【方药组成】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韭菜子15克,淫羊藿15克,巴戟天15克,黄柏15克,白芍20克,蜈蚣4条,鹿角胶10克,胎盘粉10克,海狗肾1条,精硫黄3克,制马钱子1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次7~10粒,每天2次,温开水或少量黄酒冲服,15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戒房事。

【方药功效】补肾益精,兴阳起痿。

【主治病症】精气不足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八)中药内服第28方

【运用处方】温肾固精汤

【方药组成】附子10克,肉桂6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怀山药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芡实10克,诃子肉10克,莲子肉10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方药功效】温补下元,回阳固精。

【主治病症】下元虚寒之阳痿、遗精、早泄。

(二十九)中药内服第29方

【运用处方】益肾蠲痹丸

【方药组成】生熟地各150克,全当归100克,鸡血藤200克,淫羊藿100克,鹿衔草100克,淡苁蓉100克,炙乌蛇100克,炙全蝎20克,炙蜈蚣20克,炙蜂房100克,炙僵蚕100克。

【制用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另以老鹳草120克,徐长卿120克,苍耳子120克,寻骨风120克,虎杖120克,甘草30克,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8克,每天2次,食后服用。

【方药功效】益肾壮骨,蠲痹通络。

【主治病症】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四肢关节疼痛。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泡茶饮服。

(三十)中药内服第30方

【运用处方】补肾袪寒治尪汤

【方药组成】熟地24克,川断18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l2克,炙山甲9克,防风10克,制附片l2克,骨碎补20克,桂枝15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知母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松节10克,土元10克,麻黄6克,苍术10克,威灵仙12克,伸筋草30克,牛膝15克,豹骨或熊骨l2克另煎兑入(如豹骨、熊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9克醋淬先煎,三药同用代之)。

【制用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400~5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故需耐心坚持服用,不可仅服几剂即改方。服药2~3个月(或更长)收到显著效果后,可将此方2~3剂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天2~3次,温开水送服,以防复发。

【方药功效】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病症】尪痹,肾虚寒盛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

(三十一)中药内服第31方

【运用处方】五痹止痛丸

【方药组成】麻黄12克,苍术12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乳香8克,没药8克,炙川乌10克,炙草乌10克,当归12克,炙马前子1克,山甲珠12克。

【制用方法】上药粉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天服2次,早晚各1丸。

【方药功效】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主治病症】各种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全身关节、肌肉拘挛疼痛,关节扭伤疼痛,四肢麻痹、无力,瘫痪,痿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