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肥胖:不得不说的话
3226200000006

第6章 肥胖与儿童

1.儿童肥胖发病率居高不下,让人担忧

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们常发现,儿童存在着几种“恶习”--好吃肉食不喜欢吃粗粮蔬菜、爱看电视不爱运动、爱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爱吃垃圾食品不爱吃家庭三餐,这些不良的习惯既有儿童自身的喜好,很多时候也与家庭的娇生惯养密不可分。如此生活,造就了一大批体态肥胖的儿童。据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我国超重儿童的比例已超过10%,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近年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小学生肥胖率高达20%。

肥胖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怎样帮助孩子远离肥胖困扰,成了父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儿童过胖比成人肥胖病还难治疗,因孩子肥胖,不但脂肪细胞增大,且其数目也不断增多。儿童期肥胖者可能为成年后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留下隐患。

2.肥胖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是父母的理想。如果自己孩子因为肥胖备受歧视就会成为父母的心病和困扰。由澳大利亚墨尔本默达克儿童研究所针对2000名年龄在5岁~10岁的少年进行的儿童肥胖与生活质量关系之间的持续性追踪研究结果正式对外公布。结果表明,少年儿童的肥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呈现出绝对的反比趋势--体形越胖,生活质量越低。由于儿童体型的肥胖,他们经常不能参加一些正常体态孩子的游戏、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受到排斥、取笑,这都会伤及小孩的心灵使其逃避与同学的交流,变得自卑心重、缺乏自信,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等,对今后融入社会造成障碍。

一些研究还证实,肥胖婴儿学会走路比正常婴儿晚,而且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多,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肥胖可能导致少年儿童呼吸困难,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增高,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着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白天就会总是嗜睡或精神萎靡不振。

3.糖尿病青睐肥胖儿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亚太区大会上,专家称,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平均每10年就翻一番,儿童2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但临床上儿童2型糖尿病日益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而通过研究人们发现,这都是肥胖惹的祸。

导致糖尿病年轻化趋势的根源就在于儿童肥胖病。研究认为,在肥胖儿童体内很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不足,从而出现糖尿病的情况。但是因为儿童期较强的代偿能力,加上营养好,儿童糖尿病很容易因为发病隐匿而被家长忽视而误诊误治。因此,有专家指出,对于体态丰满的儿童检测血糖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

据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统计,该医院1982~1995年,儿童2型糖尿病的数目增长了10倍,且目前10~19岁新诊断的糖尿患者中,2型糖尿病已经占到33%。而且,儿童糖尿病的类型与肥胖明显有关,2型糖尿病孩子的平均体质指数是5±1.1kg/m2,而同龄的1型糖尿病孩子的平均体质指数仅仅是(20±0.8)kg/m2。肥胖显然容易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

4.肥胖诱导儿童性早熟

专家认为美国儿童肥胖病发生率的增长促进了儿童的早熟。《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报道,美国的黑人女孩和西班牙裔女孩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明显早于白人和亚裔女孩,同时超重的发生率也高。这一发现说明:美国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加与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密切相关。对6500名少女健康资料的研究发现,黑人女孩与白人女孩相比,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可能性高55%,而西班牙裔女孩要比白人女孩高76%。亚裔女孩发生早熟的可能性最小,她们与白人女孩相比,在14岁或14岁以上进入青春期的可能性高65%。分析认为,这些现象和女孩的体重有关。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女孩中有40%超重,而在11岁之后月经初潮的女孩中超重的比例是25%。

另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肥胖也是儿童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的独立危险因素。

肥胖病的心理调整与预防教育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压抑地感觉到,减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减肥失败已经不是新闻,而因为减肥导致患者蒙上心理阴影,干扰正常生活的已不在少数。一些人因为体型肥胖受尽了社会的白眼和冷漠,在学习机会、就业招聘等受到挫折。这些事情的存在是人们对肥胖认识不够的表现。我们认为,控制肥胖不仅仅需要依赖药物和医生的努力,也需要患者本人以及社会群体的积极响应,从大众心理、社会管理和教育机制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