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空间之黛玉嫁到
3239100000113

第113章 专业坑臣坑儿一百年(2)

更重要的是,她这般乱说,不管是不是属实,都要在外人面前落得个犯口舌的罪名了,这可是自误啊!不管怎么样,湘云这嘴里乱说的毛病必须让她给改了,不然以后害人害己。

打定主意的黛玉拉了湘云坐下,“云妹妹可不能这般说!你这话若是让史侯夫人听到了,该有多伤心?我不过是个外人,给你礼物是心意,史侯夫人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而不是对你不管不问,这岂不是更重的心意?我瞧你的样子,便知你在史家是过得极顺心的,这不就是史侯夫人疼爱你?我向来信奉以真心换真心。史侯夫人真心的疼爱你,你是不是该回以同等真心的孝顺?”

湘云在一边若有所思,惜春看湘云转变了态度,也就不再说。倒是迎春、探春,听到这些话也深有些赞同。特别是探春,深以为然。她原是是姨娘的女儿,还是王夫人极其讨厌的姨娘,但是她一心认王夫人为娘亲,事事以王夫人为先,王夫人可不是对她多了些宠爱?至少比同是赵姨娘生的环儿处境要好得多,这府里轻易没什么人敢欺负她。如今到了邢夫人名下,自然也要如此才是,小心孝顺着邢夫人,邢夫人自然会看到她的好的。

探春却不知,她那里会和贾环一般?贾环可是儿子,以后是要跟宝玉争家产的,没见王夫人连大孙子贾兰都看不顺眼吗?只因贾兰是长房嫡长孙,可以说比宝玉身份还贵重,那是要继承他们这一房宗祧的,要分走大半家产的,而宝玉这个嫡次子也只能比贾环好一点罢了。因此,王夫人对这两个人那是忌讳得很。

探春如何能比?探春到底是个丫头,以后嫁出去了陪一份薄薄的嫁妆就行了,还能帮宝玉扩展人脉,自然要握在手里。还有一点很阴暗的心思,探春是怎么也猜不到的,那就是,用探春这个庶女去对付她的姨娘,那情形,怎一个爽字了得!尤其是看到探春亲近自己这个嫡母,却嫌弃赵姨娘的时候,看到赵姨娘眼里明显的黯然,王夫人不知道有多欢喜!

不过这些,探春只怕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她如今已经认在大房名下,已经是大房的女儿了,与王夫人没什么关系了,与赵姨娘,也没什么关系了。

迎春却是深有体会。以前她作为大房的庶女,爹不疼没娘爱的,性子也懦弱,连奴才都能欺负她。自从改在邢夫人名下了,她便天天去给母亲请安定省,邢夫人生病了,她也衣不解带的照顾,果然邢夫人如今对她和蔼的多了,有时还会赏给她一些衣裳首饰布料之类,如今,连奶娘也不敢随意欺侮她了。

尝到了甜头自然要加倍努力,迎春和探春心里都暗暗的下了决定,以至于一段时间过后,大房呈现出了一种极为和谐的状态。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黛玉看湘云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也不打扰她,径自与三春姐妹说话,谈诗论词的,也是各有心得。

其实黛玉有心想重开诗社,姐妹们闲来作诗填词的,也很是雅致。只是想想,宝姐姐是要参加小选的,以宝姐姐的才貌这次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选上的吧?到时候就见不着了。就算没选进宫,宝姐姐也肯定不会过来将军府了。而宝玉,不说也罢,肯定是没可能再与她们一起起社的,倒不是黛玉相像前世一般与宝玉厮闹,主要是诗社里没了蘅芜君与怡红公子,黛玉感觉开不起来了。

倒不是黛玉自视甚高,前世每次起社,也只有宝姐姐的作品与黛玉斗个旗鼓相当,只是黛玉的偏哀伤忧愁,而宝姐姐的偏大气。湘云倒是勉强能与黛玉比较一番,而三春的诗才都不算出色,这就没什么意思了。因此,黛玉不得不打消了这个想法。

快晚膳的时候,贾母又派人去请了黛玉姐妹几个过去用饭,黛玉看到外祖母平静慈爱一如往常的脸色,稍稍安了心。

没有了王夫人这个搅家精,府里只有老太太和大房的几个主子,都传下了令,要府中上下全都好生伺候着林姑娘,不许惹林姑娘生气。再加上林家现在也确实是炙手可热,于是所有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时时捧着黛玉,倒是没什么烦心的事情,几日的欢乐时光一晃而过,林家来人接黛玉回府,史侯夫人也派来了几个婆子接湘云回家。黛玉注意到,那几个婆子对着湘云都是毕恭毕敬的,可见史家上下并没人敢慢待湘云,想来湘云应该能听进自己的话才是。自己能做的也就这些了,话也只说这一次,如果以后湘云还是那样,黛玉觉得自己也无能为力了。

六月二十是老皇帝禅位、新皇登基仪式,这算是一件大事。这段时间,礼部是最忙的,老实说礼部也犯难。若只是新皇登基,那太好办了,这个都是有旧例的,按着旧例来就行。可是偏偏多了一个太上皇,还要太上皇亲自把皇位传给新皇,这个就不好办了。

礼部去问太上皇,太上皇养病,根本不见他们,也见不到,都被新皇挡在外面了,于是颤巍巍的去问新皇,谁不知道现在的新皇、以前的雍王是出了名的冷面贴心?老尚书是心肝颤颤啊!结果人新皇就一句话:“你们自己看着办。”然后没音了,礼部老尚书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新皇的下一句话,正打算告退的时候,上级又开口了:“不可铺张。”

老尚书是一把辛酸泪啊!这个看着办是怎么办啊?还不可铺张,难怪都说雍王最是小气、俭省,果然的,这么大的事还惦记着省钱。心里腹诽着,老尚书回到礼部衙门,向大家传达了上级的命令,然后——集思广益想对策。

可是这个真的不好办啊!历朝历代就很少有禅位的,除非是被新皇逼下去的,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传位给秦王李世民;再比如唐朝开元盛世之时的唐玄宗李隆基,或者,还要加上给勇猛的抢了老爹皇位的李世民带了绿帽子的武则天?……嗯,唐朝真开放,连退位的皇帝都比别的朝代多,可惜用不上!这两个皇帝都是因为各种不妥的行为被逼下去的,让他们沿用,他们也不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