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李曦又将目光瞄向了家乡丹麦的著名产品。他发现,随着上海的进—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入住上海,同时许多家庭搬迁新居,如果把高品质的丹麦家具打入中国百姓的家庭,定能填补市场的空白。不久,一组名为“北欧风情”的系列家具迅速占领了上海乃至北京、深圳、大连等地市场。至2000年底,李曦已经创出9亿元的资产。
财商启悟:因为“无”,才会被“有”所吸引;因为存在“缺少”的,才有了充实的空间。陌生往往就伴随着神奇、商机和灵感。只要善于转换和把握,就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收益。
废纸篓里的纸条自新任老板长川上任以后,常磐百货公司营业额每年翻一番,其经营物品几乎包揽了全县所有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
长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他刚刚到常磐百货上任时,公司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用品商场,和他们公司同样大小的百货公司县城还有五家。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尽快地出效益呢?
如今人们买东西常集中采购,为防止丢三落四,先写一个购物清单。有一次,长川看见一位女顾客买完一件东西要走时,把一个纸条扔到商场门口的纸篓里,他马上跑过去拣起来,发现上面写的顾客需要的另两种东西他们商场里也有,只是质量不如顾客点名要的品牌。他根据这一信息,更换了该商品的品牌,果然有很好的效果。于是长川经理开始每天把废纸篓里的纸条全部拣回去,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很快地,他就知道了顾客对哪几类商品感兴趣,尤其青睐哪几种牌子,对某类商品的需要集中在什么季节,顾客在挑选商品时是如何进行合理搭配的,等等。在长川经理的带动下,常磐百货总是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适应顾客,并且合理地引领顾客超前消费,一下子把顾客全部拉进了他们的店里。
财商启悟:巨大的商机常常就潜藏在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当中。小到废纸篓里的一些废纸条,有时会预示着消费的方向。善于发现细节,您就能掌握投资的方向。
小石子铺就赚钱之路日本有一家高脑力公司。公司上层发现员工一个个萎靡不振,面带菜色。经咨询多方专家后,他们采纳了一个最简单而别致的治疗方法——在公司后院中用圆滑光润的小石子约800个铺成一条石子小道。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出15分钟时间,让员工脱掉鞋在石子小道上如做工间操般随意行走散步。起初,员工们觉得很好笑,更有许多人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足很难为情,但时间一久,人们便发现了它的好处,原来这是极具医学原理的物理疗法,起到了一种按摩的作用。
好创意自身就是财富。一个年轻人看了这则故事,便开始着手他火红的生意。他请专业人士指点,选取了一种略带弹性的塑胶垫,将其截成长方形,然后带着它回到老家。老家的小河滩上全是光洁漂亮的小石子。在石料厂将这些拣选好的小石子一分为二,一粒粒稀疏有致地粘满胶垫,干透后,他先上去反复试验感觉,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确定了样品,然后就在家乡因地制宜开始批量生产。后来,他又把它们确定为好几个规格,产品一生产出来,他便尽快将产品鉴定书等手续一应办齐,然后在一周之内就把能代销的商店全部上了货。将产品送进商店只完成了销售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把这些产品送进顾客眼里。随后的半个月内,他每天都派人去做免费推介员。商店的代销稳定后,他又开拓了一项上门服务:为大型公司在后院中铺设石子小道;为幼儿园、小学在操场边铺设石子乐园;为家庭装铺室内石子过道、石子浴室地板、石子健身阳台等。一块本不起眼的地方,一经装饰便成了一块小小的乐园。
紧接着,他将单一的石子变换为多种多样的材料,如七彩的塑料、珍贵的玉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要。
粒小石子就此铺就了一个人的一条赚钱之路。
财商启悟:小处着眼,小处着手,你会发现商机无处不在。
卖给赤脚人鞋子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需求信息,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惟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那里。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为了避免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上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
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了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市场。”
与A的态度相反,B看到这种状况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的人交上朋友。
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份报告,制作了一大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的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皮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A认为没有市场,B认为有大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我们赞赏后一位销售人员,他有发展的眼光,他能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懂得“不穿鞋”可以转化为“爱穿鞋”。为此他进行了努力,并获得了成功。
财商启悟:面对同一种市场,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前景,这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兵贵神速彭云鹏于1977年开始自己创业,几乎是白手起家,仅用了10多年时间,他创办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便成为印尼屈指可数的几家大集团之一。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他的财富现已超过45亿美元。
彭云鹏的业绩实在令人瞩目,经济界人士认为其发展秘诀贵在神速。
彭云鹏之所以于1977年创立胶合板厂,是看准了当时世界市场胶合板紧俏。而印尼巴里多岛盛产木材,自己又有胶合板生产技术和销售关系,因此迅速把工厂扩大到68条生产线,使其胶合板产量不仅成为印尼第一,而且在世界上居首位。为了确保胶合板生产所需的木材,彭云鹏又以速战速决的战术,在印尼申请到500万公顷的森林特许伐木权,另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10万公顷的特许伐木区。
为了适应庞大的伐木业及夹板制造业的需要,彭云鹏果断地设立了180多家相关配套公司。
包括运输公司、贸易公司、金融公司、酒店及房地产公司。为了充分发挥开伐木材的作用,他又伺机成立了造纸厂,这一造纸厂是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儿子合作的,共投资1.6亿美元。由于有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该项目很快就建成了。
彭云鹏早就懂得“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的哲理,他乘着自己业务迅速扩大之势,及时地向国外拓展。他通过在香港、新加坡、处女岛等地设立机构,开展胶合板、纸张的销售及进行各种投资、筹措资金等活动。1993年,他与林绍良联手购入华裔富豪谢建隆的阿斯特拉国际的部分股权,他占股达20%。他又与郭鹤年联手,投资1亿美元于新加坡的圣陶沙游乐场。
年底和1994年,彭云鹏将其属下的巴里多太平洋木业集团等上市,加上其所属的阿斯特拉集团控制的3家上市公司在内,彭云鹏在印尼本土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值超过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