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3252700000025

第25章 借鸡生蛋成大业(4)

张果喜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后,就与日商建立了稳固的代理关系,全部佛龛产品都由日商代理经销。不久,新情况出现了。随着张果喜生产的佛龛在日本市场的畅销,一些颇具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销售这种佛龛非常有利可图,为降低进货成本,一些销售商就想走捷径,绕过代理商直接从张果喜那里进货。

张果喜慎重考虑了这个新情况。

从眼前利益看,销售商的直接订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厂方确实可以多得一些钱,捞到实惠。但从长远考虑,接受直接订货,就意味着将失去已花费了很大力气开辟的以往的销售渠道,甚至使以往的销售渠道背向自己,走到自己的竞争面,这无疑得不偿失。

从这种思路出发,张果喜婉转而又坚决地回绝了那几家要求直接订货的零售商,继续维持与日本代理经销商的盟友关系。后来,日本代理商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增强了对张果喜的信任,对推销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向来不轻易买账的日本代理商这次果敢地打出了张果喜是“天下木雕第一家”的招牌,从而使张果喜的产品在日本市场越来越稳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张果喜清醒地看到,生产佛龛是一种利润丰厚的行业,除了他的果喜集团公司,韩国与台湾制作的产品也有相当的渗透力,更不用说在日本本土还有成千上万的同类中小企业了。如果照以前那样,单靠原有的销售网络和一两个合资的株式会社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只能处于劣势而被人家踩在脚底下。

权衡利弊,张果喜决定扩大“同盟军”,把一些原先的对立派拉到自己一边。张果喜为慎重起见,还与他的智囊团成员对此细细地作了分析研究,选择了分散在日本各地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过多方协调,于1991年成立了“日本佛龛经销协会”,专门经销果喜集团的漆器雕刻品。这种方式变消极竞争为积极合作,当年立竿见影,张果喜在日本佛龛市场的份额占到六成,取得了更大的市场主动权。

这就是张果喜的连横合纵,其真谛在于周密思考,权衡利弊,摆脱眼前利益和一己之利的束缚,开阔视野,正确处理与盟友和竞争对手的关系,最终才能稳住阵地。

财商启悟:聪明的企业家着眼于长远,在对待盟友和竞争对手时善于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四面出击,而是广交朋友,周密考虑,谨慎从事。

结识明星炒自己马尔科姆·福布斯是一个善于利用和名人的关系达到既宣传自己,又获得商业利益的典型人物。

马尔科姆·福布斯在和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认识之前,已经是杂志出版界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那些乘热气球、骑摩托车及收藏法比杰金蛋、玩具士兵、总统文件等等怪异作风,又为他添了不少名气,再加上他那若有若无的同性恋问题,更使得原来清晰的名字被媒介冠以越来越多光怪陆离的名衔。不过,纵然如此,他的知名度如果和超级巨星比较起来,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再怎么有名的杂志大亨,圈外人知道的也还是不多。这就像棒球英雄一样,对不看棒球的人来说,再大的棒球英雄在他面前也只是无名小卒。

到底怎样才能提高知名度呢?那就是利用名人的关系,借用名人的名声。伊丽莎白·泰勒曾两次荣获奥斯卡提名奖,因担任《埃及艳后》主角而被世人尊称为“埃及艳后”,而她本人也被称为“好莱坞的常青树”。

马尔科姆与伊丽莎白·泰勒凑在一起是缘于一次商业合作。

泰勒为了推销新上市的“热情”香水,想找一个名声响亮而品位高雅的百万富翁帮忙。因为这种香水的使用对象是品位高而又性感的淑女,让她的香水吸引过去的则必须是品位高而又性感的百万富翁,而马尔科姆似乎很符合这个标准,马尔科姆本人对此似乎也乐此不疲。

这对马尔科姆来讲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扩大知名度的绝佳机会。

“做这个国际巨星的护花使者,就如同往银行里存钱一样。”

马尔科姆为自己大出风头的时机即将到来而内心雀跃不已。虽然在场的镁光灯全都把目标对准泰勒,但只要和泰勒站在一起,还愁自己不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吗?

从此,马尔科姆便和泰勒搅在一起,马尔科姆也从此粘住伊丽莎白·泰勒不放。

“我做什么都是享受人生,扩展事业。”马尔科姆表示他与泰勒出双入对可以达到目的。

虽然马尔科姆经常表示他和泰勒无意结婚,但同时也经常做出一些小动作,让外界保持对他们的浪漫的幻想。

还有一次,《新闻周刊》的记者采访马尔科姆,提到有传言他向泰勒求婚。马尔科姆笑着回答说那只是空穴来风,不过他并没有否认他们之间的罗曼史。

但不管怎么说,马尔科姆借助这种与名人的友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确越来越高。很多从不涉足商界的人因为伊丽莎白·泰勒而知道了马尔科姆·福布斯。马尔科姆的名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马尔科姆为伊丽莎白·泰勒和她所致力的艾滋病防治运动投入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在他70岁寿诞时,他要连本带利地回收了。

在这场耗资二三百万美元的超豪华晚宴上,泰勒以女主人的身份出现,从而成为宴会上最闪亮的明星。不过她充其量只是个配角而已,马尔科姆一直都在利用她的名气促销自己,不管她本人有没有感觉到。她只是马尔科姆事先设计好的盛大表演的一个活道具,而这也正是马尔科姆的前妻罗柏塔最不情愿扮演的角色。

年,马尔科姆为庆祝70岁大寿在摩洛哥皇宫举办了又一场晚宴。这次宴会总共有800多名工商巨子和政客显贵参加,包括记者在内的来客,所有的交通费用都由《福布斯》承担。

出席宴会的名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如巴巴拉·华特丝、亨利·基辛格、李·艾柯卡以及来自石油世家的哥登·盖堤、大都会传播企业的克鲁吉、英国出版王国的麦克斯韦尔、英国企业界霸主詹姆斯·高史密斯等;另一种贵宾则是《福布斯》出版企业的衣食父母,包括美国信托公司的丹尼尔、20世纪福斯特公司的巴端·泰勒、国际纸业的乔吉斯、西屋公司的马如斯、丰田公司的东乡原、福特公司的哈洛·波林、通用公司的罗杰·史密斯等。

这些世界上响当当的大人物,可以说是马尔科姆最宝贵的收藏品。他们的展出,不断为马尔科姆带来名望和利润。

财商启悟:一个人想在某些圈子里成名并不难,但是,如果想在很多圈子里声名远播可就棘手了。因此,不少富人都借助机会炒作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名气也可以带来财富;而和名人结交,也会使自己成为名人。

使你的资源增值约翰逊是纽约某大报的记者,他大学一毕业,当了两年兵退伍,然后就顺利地到一家大媒体报纸当财经记者,而且任何他要采访的对象,似乎都可以手到擒来。附带一提,由于约翰逊长得很帅,又是大报的记者,所以受到许多美女的青睐。

就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约翰逊有一次与公司主管发生冲突,心里觉得很委屈。这时候,突然有一家小型报纸想高薪聘请他,而且愿意让他主跑外地新闻线。

约翰逊心想:“我在新闻媒体圈才工作了一年,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现在有人出多50%的薪水挖我,又让我跑自己喜欢的新闻线,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受闷气呢?”于是约翰逊跳槽了。

约翰逊到这家小报纸上班采访的第一天,怪事便发生了。原本可以立即顺利邀约采访的明星和大老板,都推说有事,要另外安排时间;而原本安排给自己出书的出版社,也突然推说出版计划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要暂停;甚至那个本来见到他都很和气的豆腐西施,看到他新公司的招牌后,脸孔也换成一副欠她钱的样子。

刹那间,全世界都好像在跟约翰逊作对,变得不认识约翰逊这个人了。当然,约翰逊由于绩效不如预期,也时常遭受新老板的冷眼相对。

约翰逊觉得很郁闷,他不知道自己原来就像一只“狐假虎威”的狐狸,不知道以前别人对他表现的尊重与喜爱,是因为他背后代表的大媒体招牌拥有的舆论力量,而不是因为他本身的专业与人际关系的积累。

财商启悟:有时决定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并不是他的才能和价值,而是他背后隐藏的资源。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源。

学会包装美国豆芽大王鲁几诺·普洛奇在发迹之前,听说中国的孵豆芽很赚钱,尽管只知生产的简单过程,他还是找了一个合伙人皮沙,租用一间店面改成人工豆芽场,加上好几排水槽,就开始干了。他的合伙人皮沙说,他甚至还从来没见过一粒毛豆。但普洛奇鼓励他说:“孵豆芽我见过很多次,我知道整个过程,很简单。”

普洛奇请来了几个日本人当顾问,从墨西哥购进大量的毛豆,还请人在杂志上写了些并不见得有趣的“毛豆历史”的文章,并大量散发豆芽食谱。接着跟几个食品包装商人接洽,将生产的豆芽卖给食品包装公司,还直接卖给餐馆或其他的批发商。普洛奇的豆芽生产一开张便开始赚钱。

很快,普洛奇又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跟人签约,让他们把豆芽装成罐头,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他打电话给威斯康辛州的一个食品包装公司,得到答复,他们同意把豆芽制成罐头。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金属都优先用于军事,老百姓只有极有限的配给。普洛奇冒昧地跑到华盛顿,一直冲到军需生产部门。他虚张声势,用了一个气派非凡的名称介绍自己,这是他和皮沙为他们俩的公司取的名字:“豆芽生产工会”。这在华府官员听来,这个名字倒像是什么农人工会,而不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公司。于是,军需生产部门便让这位推销天才带走了好几百万个稍微有些毛病但仍可使用的罐头盒。

当普洛奇的生意继续发展下去之后,他和皮沙买下了一家老罐头工厂,开始自行装罐。他将豆芽加上芹菜和其他蔬菜,做成一道美国人喜欢吃的中国“杂碎”菜。普洛奇继续发挥他“虚张声势”的才能,将罐头外面贴上“芙蓉”标签,又故意将罐头“压扁”,让美国人觉得这些罐头来自遥远的中国,销路也就出奇地好,简直有供不应求之势。

以后,普洛奇一面扩大生产,一面将他们的公司改名叫“重庆”,并以“食品联会”的名义,举办大型的全国联销市场推销“重庆”生产的食品,给人造成“重庆”是一家规模宏大、资本雄厚的公司印象。就这样,普洛奇靠“虚张声势”建立企业形象,很快赚进了一亿美元。

财商启悟:

虚实相间,巧妙包装,方能在致富之路上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