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3254400000029

第29章 忠告十:做诚信之人(3)

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时,曾亲自制作了一块“戒欺”匾,上写道:“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胡雪岩认为,制药“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体现出一定的道德自觉。

药店开张之日,胡雪岩亲自去站柜台。当顾客对药品微露不满时,胡雪岩立即笑脸道歉,收回原药,并承诺两天内赶制好药调换。他还在店堂内放置了一只大香炉,终年香烟缭绕。碰上题客拿着不满意的药前来交涉,胡雪岩总是告诫下属,不要和顾客争吵,凡是顾客认为不满意的药品,一律投入香炉焚之,并给另配新药。

胡庆余堂生产的花露,在顾客中享有较高声誉,每年销量都很可观。为满足需求,每年都大量生产,一般总是当年卖不完。如存放到下一年再卖也是可以的,但药效和香气都稍为逊色。为了对顾客负责,胡庆余堂严格规定:凡当年卖不完的花露,一过夏天,就全部倒掉。

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的动、植、矿物,品种繁多,分布极广,属性复杂,甚至对产地也有特殊要求;仅典籍所载已达3000多种,其真伪优劣直接影响质量,往往事后极难分辨。胡雪岩派人去各地专门采购各类药材,“坐庄办货”,就在货源处进行检验。不仅贵重药材如此,即使是桔皮,尽管浙江又多又便宜,但因药性不够理想,也要远去广东采购陈三年的“陈皮”。凡采购的药材,均由指定的“进货阿大”把关验收。

胡庆余堂的道德自觉,一直延续到今天。近几年来,不事张扬的胡庆余堂,实现利润每年以近乎100%的速度增长,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胡庆余堂国药之所以与同仁堂齐名,之所以百年仍存,诚信经营乃为根本所在。

诚信就是金钱,而且比金钱更重要。真正的商人懂得,偷奸耍滑只能蒙混一时,却无法长久盈利。

失信的代价诚信会带来丰厚的馈赠,失去诚信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国送一美女褒姒给周幽王,幽王宠爱异常。褒姒生子伯服,幽王便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虽得幽王宠爱,贵为皇后,却从来未见她笑过。幽王虽觉得褒姒很美,但如果笑了不是更媚人吗,便千方百计引她笑,但是徒劳。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举烽火:烽火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这是报警的烟火,如敌人在夜里入侵点柴火,敌人在白天来侵就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一处,一直点燃传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立即赶来救援。于是周王便带褒姒到骊山去玩,并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立即率兵急如星火赶到,褒姒看见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前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笑了,诸侯却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为了欣赏褒姒笑的媚态,屡次点起烽火,诸侯上了一次当失望,第二次就怨恨,第三次就不来了。这时敌人真的入侵了,这是申后的父亲申侯恨幽王废了皇后和太子,便发动缯国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势孤,无兵救援,被杀于骊山下。敌人俘虏褒姒,将周王室钱财宝物掳掠一空。西周灭亡。

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竟不惜以国家安全开玩笑,失信于诸侯,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这是咎由自取。还有一个关于失去诚信因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故事,叫《瓜代有期》。说的是春秋时期,齐襄公为了帮助卫侯朔回国复位,约会宋、鲁、陈、蔡四国出兵攻打卫国。周王派兵救卫,被打败。齐襄公怕周公问罪,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当副将,带兵去守卫蔡丘,以防备周兵打来。

两位将军临走时小心地问:“守卫边疆的任务很艰苦,我们不敢推辞,但什么时候可以期满调回呢?”这时齐襄公正在吃瓜,随口就说:“现在是瓜熟的季节,等明年这个时候,我就派人来代替你们好了。”

一年过去了,两位将军在边疆吃到了新瓜,想起了齐襄公的许诺,就打发人回京城探听消息。探听的人回报说齐襄王已出去一个月了,还没有回京,当然调他们回京的事也就没有影了。连称知道齐襄公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非常生气,想去杀掉他。管至父建议说不如先向齐襄公献上新瓜,提醒他应该派人来代替他们了。不料齐襄公听说他们请求调回,反而大发雷霆:“派人去代替你们,要由我说了算,怎么可以请求呢?再等瓜熟一次好了。”两位将军到此再也忍耐不住了,带着愤怒的守边将士打回京城,杀掉了齐襄公,另立了一位新国君。

瓜代无期命有期,齐襄公失信于臣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所以孔子反复告诫为政者要“敬事而信”、“谨而信”,万万不可失信。

2003年4月1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庄严宣判:“深圳政华集团总裁吴志剑因犯合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数罪并举,决定判处有期徒刑17年……”

是什么使昔日才华横溢的“商业天才”一步步堕落为国法难容的阶下囚?在这个过程中,丧失诚信为吴志剑开启了地狱之门。你曾经想过所谓无伤大雅的谎言的害处吗?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关紧要的谎言。任何的谎言都会有损失你的诚信形象。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讲假话犹如用刀伤人,尽管伤口可以治愈,但伤疤却永远不会消失。”他还说:“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了假话开脱。”

萨迪的话说得很耐人寻味。说谎或说假话,常被一些人视为“聪明”的处世之道。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或推脱责任而说谎,或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骗人。他们自以为得计,或暂时得逞,但假的就是假的,谎言早晚有被揭穿的一天,那时他们将因自己的不老实而失去他人的信任。谎言在被骗者心头留下的伤疤是很难消失的。我们都知道那个说“狼来了”的故事,他可以一次再次地骗人,但当狼真的来了时,却没有人再相信他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羊被狼叼走。

说谎或说假话,其实是一桩很累人的事。一位哲人说得好:

“一旦撒了一次谎,就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全力把它记住。”

撒了谎,就要设法“圆谎”,而谎话总是漏洞百出的。为了圆一个小谎,就要说一个更大的谎。谎言就是这样把撒谎者—步步逼上了不归之路。其实很多骗子就是这样从小骗变为大骗、巨骗的,最终落得个触犯法律、身败名裂的下场。著名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一针见血地说:“谎言就像雪团,它会越滚越大。”而这无法控制的雪团只会毁掉说谎者。

靠说谎取巧者常担心谎言被人戳穿,靠行诈牟利者要提防诈术被人识破,心术不正的人往往因此而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综观世事可知,欺诈并非处世久计。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得好:“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欺诈之术迟早会被人识破,而一旦他的真实嘴脸暴露出来,则上下左右的人必将他低看一等。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人在火车上坐下后,把自己的包裹和行李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后来,车上人越来越多,车厢越来越拥挤。这时,有一位先生问他旁边的座位是否有人。他说:“有人。那人刚刚去了吸烟车厢,他一会儿就回来。你看,这些东西就是他的。”但这位先生怀疑他所说的话,就说:“好吧,我坐在这儿等他回来。”于是,这位先生把行李和包裹拿下来,放在了地板上和行李架上。这个人怒目而视,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不久,这个人到站了,他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但那位先生说:“对不起,你说过这些行李是一个在吸烟车厢的人的。我有义务保护这些行李不被你拿走,因为你说这些行李不是你的。”这个人发怒了,他开始骂人,却不敢去碰那些行李。乘务员被叫来了,他听了这两个人的话后说:“那好吧。我来掌管这些行李,我会把它放到车站。如果没有人认领,那就是你的。”乘务员对着那个为了占座位而否认自己行李的人说。在乘客们的哄笑声和鼓掌声中,这个人没带行李就灰溜溜地下了车。他刚下车,火车就开动了。第二天,他拿到了自己的行李。为了霸占一个不属于他的座位,他撒谎了,为此受到了惩罚。

生活中,有的人总把自己看做“智多星”,把别人看成“糊涂蛋”,动不动就对别人用心计、耍手腕,把自己所拥有的那点小聪明发挥到极致。他们或以谎言取巧,或以诈术牟利,以致在生活中成为别人厌恶的对象。

丧失诚信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没有了诚信,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你,没有了诚信,社会也会抛弃你!

如果一个人声誉损坏了,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弥补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如果连他自己的品格都不要了,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