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3254500000021

第21章 关系的真谛(2)

婚姻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对惯有快感的培养方式,其实是一个导致堕落的因素,因为“习惯”中没有爱。爱是新鲜的,不是单纯的满足感或习惯,不是一种惯性,爱是无条件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总会由恋爱时的新鲜渐渐地沦为一种习惯,习惯对方的存在,包括对方的唠叨、争吵或甜言蜜语、关心爱护、说话的口气,习惯对方头发的香味、身上的汗味、穿衣打扮等,把这些当成了像准时上班工作一样的重复行为。这种习惯就像抽烟和酗酒,这些使心灵慢慢退化,退化的过程就是找到一些虚幻的安全感。所以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平淡得如死水一般没有生命力,我们也不以为然地默认了这种毫无生机的状态,像行尸走肉一样游走于日常的柴米油盐当中。

只有少数彼此相爱的人看清了习惯对爱的戕害,因此他们走到一起不仅仅是习惯或者权宜之计,也不是基于生理和性的欲求,那样的婚姻关系才是有意义且牢不可破的。那份爱才是无条件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才能合二为一,两个人的关系才是自由而和谐的。

那么,习惯为什么能对爱造成戕害?根源在于人们缺乏敏锐的察觉力。爱必须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才能感觉得到,习惯产生不敏感,它会破坏爱。爱不仅是快乐,一件记忆的事物。它是强烈的敏感和优美的状态,敏感的注意力才把头脑从习惯中解脱出来。要从习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我们需要内向地觉醒,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的妻子或丈夫,重新考虑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会的荒谬,从而唤醒我们敏感的心。

冲突和矛盾的真相

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分歧是矛盾的根源,概念和行动之间的间隔也会助长冲突。只有热情和敏感地觉知当下才能停止冲突和矛盾。

——《爱的觉醒》

冲突和矛盾是我们生活的另一个活生生的面貌,任何一种不和谐和缺乏爱的行动和思想都能导致冲突和矛盾。

从前有一个渔翁在梦中见到了上帝。上帝问:“你想和我交谈吗?”

渔翁说:“我想和你交谈,可是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微笑着说:“我的时间是永恒的。”

渔翁问上帝:“你觉得人类最烦恼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人类为名利而活,又为名利而烦。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用金钱来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充满忧虑,但却忘记了现在;他们既不生活中现在之中,也不生活于未来之中。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会死去,但是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未活过。你们看上去和平与幸福,但实际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就是你们人类!”

诚然,人类已经拥有了数不尽的物质财富,而我们还想拥有更多。虽然很多人也许并不想像现在一样拼命,但生存的压力逼迫着我们不停地工作、挣钱;虽然我们和人交往得越来越多,但是内心却越来越孤独。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处境:随时随地都充满着无尽的矛盾和冲突。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世界,可是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原因在于所有的关系都是冲突。

我们和外界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有冲突,我们自己也和自己存在着冲突。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形象和真相之间的冲突,若是我们没有找到矛盾和冲突的真相,那么冲突就会一直持续循环下去。了解真相是唯一重要的事,而不是去说明应该怎么样。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分歧就是冲突的根源,概念和行动之间的间隔也会助长冲突。真相和形象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追求形象会导致各种的冲突、幻觉和虚伪。反之,了解真相却能带我们进入完全不同的心境。

矛盾和冲突的真相是什么?我们的内心一直需要安全感,但头脑又能觉察危险,这就是冲突的来源。而真相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安全和永恒,因此我们整个的生命、关系、活动、思维和生活的方式,都在制造挣扎、冲突与奋战。意志力和某个欲望对立,也会产生冲突。过往的记忆和当下的真相对立,也会导致冲突。心中的渴望、想要改变的欲望、接受真相和想超越真相,这些都在激发冲突。

社会关系的交往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因为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彼此心中的形象也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活在孤立的状态中。所谓的关系,只不过是看到彼此的牢墙罢了。因此不论是泛泛之交还是知己好友间的交流,都在为维持这份关系奋战而产生痛苦,可见,心智的本身和思想就是冲突。

这种种的矛盾和冲突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停止它们呢?

有矛盾,必然有挣扎奋斗,而奋斗是破坏、是虚耗。在那种状态中,除了对抗、斗争和更多的失望与忧伤外,我们什么也创造不了。我们的大脑里面想的是如何停止冲突,而实际很难做到,这样又制造出了另一个新的冲突,于是我们永远陷在恶性循环中。冲突会摧毁热情和敏感度,因为冲突存在时,我们的心既不活跃,也不热情,好像心智已经被自己的冲突伤害了,因而失去了敏感度。所以正确的问题应该不是如何停止冲突,而是知道只要拥有热情与敏感度,冲突就会停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不把生命看成是一个永久的欲望,而是看作一系列持续不断地变化着的暂时的欲望,那么就没有矛盾了。

要摆脱矛盾,我们必须毫无选择地觉知现在。觉知现在需要极大的热情和敏感度,在每一个当下了解真实的自己。只有在了解中、在领悟中、在不选择地觉知真实存在之中,才会有从矛盾和冲突中解脱的可能。

我们寻找恒久的安全感

人若追求安全感,内心必定总被恐惧的阴影笼罩,因为除了物质上的富足,我们更想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

——《关系的真谛》

在生活中,有危险、恐惧、杀戮、暴力,一切事情都是未知数,明天总是变幻莫测。所以我们一直都在致力于为心灵追寻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份安全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找到一种恒久的状态。

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开国之君,他生性狡诈多疑,《世说新语》里讲了一个关于他多疑的故事:曹操因为怕别人在他睡觉时暗害他,便常常对部下们说:“我睡觉的时候,你们千万不要靠近我,因为我有一个怪毛病,喜欢梦中杀人,而且自己一点也控制不了。你们一定要小心。”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假装睡着了,一个他宠爱的姬妾轻轻走过来替他盖上被子,谁知魏武帝猛得跳起来,将这名姬妾杀死在地,然后躺回床上继续装睡。左右大惊失色,从此他睡觉时再也没有人敢靠近他。

从《世说新语》记载的这个故事来看,曹操生性多疑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但其中也是因为他严重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内心充满了被杀的恐惧、担忧和焦虑。为什么作为一个位高权重、手握重权的君王还会如此没有安全感?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我们现代人是否也像曹操一样终日都在寻找一个叫做安全感的东西?

人从生到死充满无尽的冲突和痛苦,所以我们渴望安全。那份安全不仅是心灵上的,还有外在的安全。生活的混乱和焦虑,对生存状态的失望,工作上的竞争与压力,想要被人爱却没人爱的感觉,此起彼伏的战争,都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永恒,让任何事情,任何恐惧、暴力、忧虑、不确定感和负罪感都不能打扰到我们。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想要的状态,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内心和外在都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