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3255000000032

第32章 拉近火星与金星的“心”距离(4)

情到浓时,“趁火打劫”也无妨

课堂导读: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某一个人深深地吸引着你,你愿意看他疯狂地踢球,然后悄悄装作球迷递上你的爱心饮料;你愿意看他忘我地打游戏,自己装作陌生人坐在他的旁边陪着他;你习惯在同一条路、同一个时间等待他的出现;你希望有一天能跟他做朋友……但是,他已经有心爱的人。恋爱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单相思,喜欢你的人,你不喜欢;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

课堂精讲:

爱是没有先后,没有对错的。爱是勇敢地争取而不是卑怯地放弃。所以,要想结束单相思,抓住喜欢的人的心,首先要学会“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的行为一直为人们所不齿,因为乘人之危毕竟非君子之道。但是,在爱情战争里,“趁火打劫”是指当对方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送上你的温暖,最容易打动对方的心。因为,在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有人陪着他,他们会感到异常的温暖和欣慰,会因此敞开自己的心扉,甚至把你当成自己人。

在爱情中,要了解对方所需,在他最需要的时刻送上自己的温暖,但一定要心存善意和真诚,否则弄巧成拙,只会引火上身。同时,还要把握住“打劫”的度,千万不要让这个本来联系感情的好时机,变成对方厌烦你的起因。

课后总结: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或许很多人习惯冰封自己的心,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让人无法靠近,但其实,他一直在等待一份能温暖自己心灵的“爱”。因此,我们要学会“趁火打劫”,在最恰当的时刻、以最合适的尺度进行“打劫”,这样才能“劫”得自己的“爱”。

为爱情的美酒盖层保鲜膜

课堂导读:

很多人都曾有这种感觉:恋爱双方在热恋期如胶似漆,在情感上互相依赖与支持,品尝着爱情的美酒。但是这种美好的感觉是有期限的,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精神疲劳,心理上产生一种茫然和失落感;常会感到既想保持充满激情的爱恋,但又感到与恋人交往后产生的失落感愈来愈强,总觉得恋人不如从前,其魅力少了,体贴少了,各个方面都不如意了。是恋人变得不如以前好了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呢?

课堂精讲:

其实,这种不满足又茫然的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恋爱中的“高原心理”。

热恋前,男女双方是独立的个体,相互还比较拘束,不会要求对方整天和自己厮守在一起。在这种情形下,男女双方活动的空间比较大,使人感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

热恋后,双方整天厮守在一起,旁若无物,自由安排的活动时间没有了,与同伴轻松愉快地交流的时间没有了,因此,恋爱后活动空间相对缩小,社交范围相对变窄,精神生活也没有恋爱前丰富了。这种改变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不适感,感到人际关系的压力。而恋爱时期双方都是非常敏感的,彼此只要一点变化都能体验到,还会产生放大效应,这样会冲淡恋人之间的感情,“高原心理”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

“高原心理”会导致恋爱双方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使本来很美满的恋爱化为乌有。所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要将恋爱的期望值定得太高。初涉爱河的男女,幻想恋爱是脱离痛苦、摆脱孤独和追求快乐的灵丹妙药,因此对恋爱的期望值很高,而热恋后才发现恋爱不过如此,甚至有的还因恋爱不顺生出许多烦恼,所以稍有不愉快就感到非常难受。除此之外,恋爱双方还应适当地拉开一点距离,保持各自原有的活动空间和交际圈,了解并接受男女恋爱心理的差异性,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不妨多给自己增添一些神秘感,以吸引对方的兴趣。

课后总结:

当如胶似漆的热恋过后,恋爱中的“高原心理”就会出现,这其实也是婚后“七年之痒”的根源所在。要避免这种心理的出现,还需要恋爱双方共同努力,常给恋爱保保鲜。

我的另一半为何在下一站

课堂导读:

按照一般人所想象的,恋爱次数越多,恋爱经验就越丰富,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越加成熟,恋爱成功率也就越高。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表明,初次恋爱的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多次恋爱,而其中,如果双方都是多次恋爱的话,成功率就更低。

课堂精讲:

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一帆风顺者固然不少,但也有几多漂泊仍未能到达彼岸的人。许多年轻人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常习惯于挑挑选选、比比看看。婚姻是人生大事,不可草率,认真选择是正确的。但是,有的人不仅仅选择,而是通过多次谈恋爱来加以比较鉴别,殊不知,多次地谈,多次地等待,往往会使谈恋爱者产生自惑心理,即心理上总是等待更好的对象出现,久而久之产生出自我困惑、自我干扰。

婚姻心理学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以往恋人的回忆具有扬善隐恶的现象,即越是为自己与以往某个恋人分手感到惋惜,对方在你记忆中的好感会越来越多,结果越比较,越后悔,也越对眼前的对象感到不满意,最终只好告吹。

自惑心理是爱情道路上的障碍,如果要在爱情路上更顺利,就要克服自惑心理,首先要根据自身条件客观而恰当地制定择偶标准,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恋爱陷入“自惑”而不能自拔。

其次,谈过恋爱的人最好不要把新恋人与旧恋人间进行比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尤其在恋爱方面,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现在的人才是你真实的选择。一个比一个,越比越不足,没有一个是令人满意的,这就是对比产生的消极作用。因此,你无须比较过去,而应看重现在,着眼于未来。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的爱情和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

课后总结:

恋爱中的“自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也是多次恋爱后普遍出现的一种择偶障碍,它是在攀比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须克服恋爱“自惑”心理。

爱情中切勿优柔寡断

课堂导读:

小王今年33岁,文质彬彬,事业小成,有房有车。在这个同龄人基本都已结婚的阶段,心急的父母催他不停地相亲,他自己也很听话,一个半月内结识了5位女性。

本以为选择的范围越大,对自己越有利,谁料,在这5位女性当中,有2位女性令小王始终摇摆不定。一个叫小丽,27岁,身高168厘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工作、家庭以及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脾气有点火暴。一个叫晓梦,25岁,小鸟依人型,家庭背景很好,父母都是高干,外表清纯可爱,但非常娇气。

因为两人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而且小王对两个人都有几分好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种徘徊和犹豫拖拖拉拉地持续了一年,小王与2位女士也朦朦胧胧地交往了一年,但始终不敢肯定自己该与谁厮守一生。

结果,前不久小丽告诉小王:“我们只适合做普通朋友,因为你的优柔寡断根本不适合我。”没几天,晓梦也给了小王一个明确的交代:“在感情上,我更喜欢勇敢的男人,我们还是做好朋友吧。”

课堂精讲:

优柔寡断,人们总认为这是女人最大的通病,尤其是当她们身处爱情迷城中的时候。然而,现实生活中,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不光是女人,男人也一样,总是东想西想,不知所措,害怕一时做错决定,选错了人,造成终生遗憾。

我们要做的是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一个愿意与自己相知相伴的伴侣,因此,不要去追问到底谁才是你的另一半,而要问在眼前可选的范围内,你应该选择哪一个。在爱情上,若没有做出选择的勇气和能力,就算真命天子出现在你身边,你依然可能错过幸福。总是活在优柔寡断之中,迟迟不肯做出选择,爱连开始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天长地久呢?

事实上,人们往往不易察觉感情中的一个陷阱,就是“越挑眼越花”,越挑越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当遇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女孩时,有的男人依然会产生徘徊不定的心理,这种徘徊心理的产生、有的是与缺乏勇气有关,担心自己会被对方拒绝;有的则是与“贪婪”的心理有关,认为可能还会遇到更好的,担心这一次的选择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更好的机会。不过,这种“两情相悦”的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千万不要因为各种徘徊和贪婪的心理而一次次地错放了幸福。

如果此刻你还没有确定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伴侣,就不要再优柔寡断了,敞开你的心扉,拿出你的勇气,做出选择吧!

课后总结:

如果不止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爱情世界里,而你妄图统统选择,这种贪婪注定你哪一个都得不到,最终只会令自己伤神费力、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