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3255000000008

第8章 欲操控人心,先修炼心术(3)

因此,会说话的人,在与人交流时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我”与“我们”,只差一个字,但造成的效果却天壤之别。人与人交往程度的深浅,有时就在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抓住并牢牢掌握,久而久之,我们也能成为一个交际高手。

课后总结: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有的说话方式则会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好感。若想把自己表现得更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应善加利用这种“卷入效果”。

适当进行自我暴露,拉近与他人距离

课堂导读:

小琪是同宿舍中最擅长交际的一个,并且人也长得漂亮。但同宿舍甚至同班的其他女孩都找到了自己的男朋友,唯独漂亮、擅长交际的小琪仍是独自一人。

为什么呢?她身边的同学都表示,她太神秘,别人很难了解她。和她有过接触的同学都说她对自己的私生活讳莫如深,从不和别人谈论自己,每当别人问起时,她就把话题岔开,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课堂精讲: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当封闭的,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这种人不一定都是内向的人,有的人话虽然不少,但是从不触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饶有兴趣地与你谈论各种事情,却从来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一旦你将话题引入略带私密性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插科打诨,转移话题。可见,一个健谈的人也可能对自身的敏感问题有相当强的抵触心理。相反,有一些人虽不善言辞,却总希望能向对方袒露心声,反而能很快和别人拉近距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当自己处于明处时,对方处于暗处,你一定不会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当一个人向你表白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对方信任你,想和你有情感上的沟通,这就会一下子拉近你们的距离。

人和人在情感上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共同之处,从而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联系。向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赢得对方的心,赢得友谊。

课后总结:

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靠信任和与别人相处的不断体验,而适当的自我暴露则正是信任对方的表现。适时、适当适度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从而交到真正的良朋知己。

得人恩惠,要记得适时回报

课堂导读: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了圣诞卡片。虽然他也估计会有一些回音,但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而他们其实都不认识他。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打听一下这个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就自动回赠了一张。也许他们想,可能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了,或者这个教授有什么原因才给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是没有错的。

课堂精讲:

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一说,即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一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送一件礼品;如果一对夫妇邀请我们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也一定要记得邀请他们到我们的聚会上来。其实这种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的心理,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行为准则之一,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互惠原理之所以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在影响,二是内在作用。所谓外在影响,指的是社会既定的行为潜规则要求人们在接受好处的时候要懂得回报,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倘若某个人在接受他人好处后没有进行回报,那么他的名声就会变臭,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唾弃和嘲弄,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再给他帮助;内在作用指的是自身从小受环境影响而习得的社会道德,即每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潜移默化地被教导要知恩图报。出于这两种原因,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就不得不主动遵守互惠原理。

一个永远不肯吃亏、不肯让步、不与别人互惠的人,即使得到了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他也是输家,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继续交往。只有在礼尚往来的交往中,人际关系才有可能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稳固。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而要高低交替。

课后总结:

没有人喜欢与知恩不报的人来往,要与人建立亲密稳定的关系,就要遵守互惠原理,平时多关心身边的朋友,送一些体贴的小礼物,这是拉近你与他人关系的有效方法。

第4周迅速掌控人心的心理操控术

表情是内心活动的无言表达

课堂导读:

三国时,一天,有个陌生男子前来拜见刘备,并声称有重大的事情要见他。侍卫为了安全起见,拦住了此人。不料,此人在殿外大喊:“当今三国鼎立,谁都想一统天下,我有可使对方俯首称臣的良策。玄德公!玄德公!”

刘备听到他说有治国的良策,便亲自迎接他到殿内。那人先是恭维了一番,然后就深入攀谈起来,越谈越投机。这时诸葛亮走了进来,那人一见诸葛亮便神色慌张,托词说要上厕所,起身匆匆离开。

此时刘备向诸葛亮大赞此人,诸葛亮却说:“主公!我看此人并非善类,他见了臣,脸色骤变而神情紧张,连眼睛都不敢正视我,而是左顾右盼、行色不安,奸相外露。从他那慌乱不安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此人心怀不轨,要不又怎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呢?我想,他一定是暗藏杀机而来。”

刘备听了,大吃一惊,赶忙命人前去捉拿。岂料,厕所哪有人影,那人早就逃之夭夭了。刘备此时才知道自己险些丧命,惊骇得冷汗直冒。

课堂精讲:

诸葛亮通过那人的神色变化,洞悉了其奸计,使刘备免遭一劫。

在人类的心理活动中,表情最能反映情绪的变化。正如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表情是反映一个人态度、情绪和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基本线索和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对一个人面部表情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内心的欲望、意图和状态,借此即可形成对他的认知。研究发现,脸部不同部位的肌肉在表达不同情绪时各有轻重,例如眼睛对表达哀伤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前额则能较丰富地表达出惊奇。当然,要表达比较强烈的情绪往往需要这些部位的协同作用。

在所有的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一个人的表情可以流露出其在当时的情绪变化。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通过一个人的表情,可以最直接准确地捕获其心理活动。所以,我们应学会读懂他人的表情,这可以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很多的好处。

课后总结: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在2万种以上。抓住对方的表情变化,透视对方的情绪,可以直接地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显然,看透对方的表情,是了解和掌控人心的重要渠道之一。

观察手部动作,读懂对方的潜台词

课堂导读:

经济危机来临,小郑不幸被公司裁员,然而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女友又提出了分手。他觉得十分绝望,双手十指交扣,痛苦地紧握在一起,似乎觉得无法承受,他的双肘支撑在桌子上,握紧的手顶着脑袋,觉得自己头痛欲裂。

小郑的手部动作透露出了他此刻的心理世界,在遭受了一系列打击之后,小郑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于是开始自我封闭。紧握的双手所形成的闭合空间这是他封闭内心的外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