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18

第18章 羊祜与堕泪碑

羊祜是西晋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出身汉魏名门士族。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任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给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声势显赫。羊祜十二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侍奉叔父羊耽也十分谦逊恭谨。

后来羊祜与王沈一起被曹爽征用,王沈劝羊祜应命就职,羊祜用“委质事人,复何容易”予以婉拒,王沈便独自应召。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与曹爽有关的很多人遭到株连。王沈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遂对羊祜说:“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您的话啊!”羊祜却安慰他说:“这种事情不是一开始就能预料的。”羊祜就是这样谦逊,有先见之明,但从不显示夸耀。

司马炎受禅代魏后,羊祜有扶立之功,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坚持不受公爵,因此司马炎封羊祜为侯爵。

晋武帝司马炎素有吞吴之志,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并保留散骑常侍、卫将军不变,出镇襄阳。因为经略荆州有功,他被晋武帝加封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羊祜上表坚决推辞:“我听到陛下的恩诏,让我获得等同三公的地位。我入仕才十几年,在朝内外任职,每次都能得到重用。人的智力不可能一时间有如此的进步,不能总是得到这样的恩宠,因此我日夜诚惶诚恐,把荣华富贵当做忧患。古人说:‘如果一个人的德行没有达到令人折服的地步而得到高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就不会入朝做官;如果没有功劳的人获得丰厚的俸禄,那些有功的人就会得不到鼓励。我身为外戚,却总是碰到好运,本应警戒自己。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过多的荣耀,实在让我不能承受。现在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没有获得高位,而我的地位远远超过他们,这怎么能使天下人没有怨愤呢?因此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公元277年,晋武帝下诏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相的官职,与郡公同级,羊祜再一次发挥谦逊本色,坚决推辞。

每逢晋升,羊祜都十分诚恳地退让,因此名德远播,朝野尊仰,都认为他应该居于宰辅之位。羊祜谦让不受,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始终清廉俭朴、谦逊谨慎。被羊祜推举提拔的官员前来答谢,羊祜也总是避而不见。有人认为羊祜太过谨慎了,羊祜却说:“古人训诫说,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就要佯装不知——这我还怕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我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却跑到我家门口拜谢,这是我不应该得到的。”

羊祜曾经与东吴陆抗两军对峙,使者互通往来,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气量,即使是乐毅和诸葛亮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生病,羊祜赠送他汤药。别人大多劝谏陆抗勿用,陆抗说:“羊祜岂能是毒害别人的人?”当时谈论的人认为是华元、子反又出现了。陆抗常常告诫士卒说:“羊祜一味推行仁德,我一味推行暴政,这样没有交战我们已经输了,应该各自保住界限,不要去追求小的利益。”孙皓听说边境上讲和,就责问陆抗,陆抗回答说:“一个乡里,不能够没有信义,更何况是大国呢?不这样做正是彰显德行,对于羊祜没有什么伤害。”

公元278年,羊祜病逝,举国皆哀。晋武帝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武帝的泪水流到鬓须上结成了冰,并如此评价羊祜:“羊祜素来谦让,志不可夺。人虽然逝世了,但谦让的美德仍然存在。这就是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

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到羊祜的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阵阵,连绵不断。就连吴国的守边将士听闻羊祜死讯,也为之落泪。

羊祜的谦逊仁德流芳后世。荆襄一带的百姓为了纪念羊祜,特地在他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上刻下石碑,建立庙宇,按时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会忍不住伤心落泪,杜预(由羊祜推荐给晋武帝,后吞灭东吴)因此称之为“堕泪碑”。荆州人为了避羊祜的名讳,把房屋的“户”改叫“门”,另把“户曹”也改为“辞曹”。

华元、子反:华元为春秋时宋国大臣,子反为楚国大臣。楚宋交战之时,两人为使,均向对方如实说出本国情况,被后世奉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