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38

第38章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将其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杀死,取得太子地位,并继皇帝位,史称“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一统天下,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分别封为太子、秦王、齐王。在这三个人当中,李世民的功劳和威望都是其他两个人无法比拟的。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是李世民的建议打消了李渊的疑虑,李渊曾向李世民许诺:“如果能成就天下大业,功劳都是你的,应该立你为太子。”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又受命领兵东征西讨,平定各路诸侯,立下大功。而李建成则建树甚微,只因为是李渊的长子而被立为皇储。

李建成生性怠惰,贪酒好色,而李元吉常有过失,因此两人都不受李渊的宠爱。李世民功勋名望与日俱增,所以李渊就有改立太子的念头。李建成自知功劳和声望都比不上李世民,担心自己的太子地位受到威胁,于是联合齐王李元吉压制李世民。他们讨好李渊宠爱的妃子,通过她们向李渊进谗言诬蔑李世民。于是李渊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对李世民逐渐疏远,而对李建成、李元吉日益亲近。

后来,李建成、李元吉多次诋毁李世民,李渊信以为真,想要罢黜李世民,因为大臣的规谏才作罢。后来,李元吉又建议杀掉李世民,李渊因为没有借口而拒绝。这些阴谋诡计,让李世民的部下十分担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仇恨已经酿成,一旦爆发,不止是秦王府风波不断,整个国家都会受到震动。为了国家的安定,不如劝说秦王先下手为强。”长孙无忌也早有这样的考虑,于是和房玄龄、杜如晦一同面见李世民,商议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早有除掉李世民的打算,但是李世民有勇有谋,而且秦王府拥有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不易下手。于是他们就贿赂这些将领,企图将他们引为己用。李元吉暗中送给尉迟敬德许多金银财宝,并写信表明结交之意,但是遭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李元吉大怒,派刺客夜间行刺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知道后,将门户全部打开,刺客不敢进屋行刺。李元吉又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将尉迟敬德关入监狱。然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在李渊面前诬陷秦王府的其他人,所以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全都被贬逐。李世民的亲信,只剩下长孙无忌留在秦王府。

恰好突厥率领数万骑兵进犯边疆,李建成便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领大军北征突厥。李元吉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和秦叔宝等人随军出征,并挑选秦王府的精锐将士,目的是想杀掉这些人,削弱李世民的势力。长孙无忌再次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否则只能束手待毙,李世民叹道:“天底下最丑恶的事情,莫过于骨肉相残。我也知道他们的阴谋,但是我想等他们发动阴谋后再讨伐他们,这样不是很好吗?”秦王府的人一再劝说李世民动手,终于让李世民下定决心。

于是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入朝上奏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并预先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李渊的一个妃子知道李世民上奏的大意,立即差人向李建成报告。李建成招来李元吉共同商议对策,李元吉建议托病不去上朝,整肃部队,对东宫和齐王府严加戒备,然后观察形势再做打算。李建成说:“现在我们的防备已经非常严密,我们应当亲自入朝打听消息。”于是两人一起入朝,向玄武门进发。

当他们两人快到达玄武门的时候,察觉到异样,于是勒马返回。李世民从后面喊住二人,李元吉转过身来,想要射杀李世民,但是因为害怕,一连三次都没有把弓拉开。李世民也弯弓搭箭,一箭将李建成射死。这时,尉迟敬德率领七十多个骑兵赶到,乱箭将李元吉射下马。这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惊吓,奔入树林,被树枝挂住不能行走。李元吉见状,迅速赶到,一把夺过李世民的弓,准备将他勒死。就在这危急关头,尉迟敬德骑马奔了过来,将李元吉喝退。李元吉向武德殿逃去,尉迟敬德追上,一箭将他射杀。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说主人遇到变故,立即整装赶往玄武门,与李世民手下的将士发生激烈战斗。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人数众多,并一度要攻打秦王府,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李渊正在等待朝见,只见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执长矛径直向自己走来,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将他们诛杀。秦王担心陛下受到惊扰,特意派我来保卫陛下安全。”李渊手足无措,大臣们建议说:“太子和齐王本无功劳,因为妒忌秦王,设下奸计。现在秦王已将他们诛杀,秦王功劳大,威望高,四海归心。如果陛下立他为太子,将政事交给他打理,天下就不会再生事端了。”事已至此,李渊只好答应。

尉迟敬德回来后,见双方士兵还在激斗,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出示给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这些将士看到首级后,便放下武器不再战斗了。几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将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两个月后,李渊以太上皇身份退位,李世民正式即位,即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长孙无忌:唐朝开国功臣,是唐太宗的内兄,后因反对唐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流放,最后被迫自缢,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二十四功臣分别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唐朝开国功臣,以武勇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