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54

第54章 朱温篡唐

朱温年少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境十分贫困,与自己的两个哥哥跟随母亲依靠一个叫刘崇的人讨生活。刘崇经常侮辱朱温,但刘崇的母亲看出朱温不是个平常人,要家里人好好对待他。那时正值唐末,朝廷统治腐朽,变本加厉地剥削百姓,终于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877年,黄巢发动起义,开启了唐末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朱温前往参加,之后屡立战功,很受黄巢重用。

公元881年,起义军进入长安,黄巢称帝,开始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朱温认真分析形势,认为黄巢必将被镇压,再加上亲信规劝,于是率领手下的全部人马投降官军。唐僖宗很高兴,封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并赐朱温名为朱全忠,命他率兵讨伐黄巢起义军。经过近十年的征战,黄巢起义最后被镇压,但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唐王朝名存实亡。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势力极大,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而相互征讨,国家兵祸连连。当时,朱全忠和李茂贞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都想把唐昭宗弄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公元901年,唐昭宗和心腹大臣崔胤谋划诛杀宦官,计划败露,事情急迫,崔胤便和朱全忠结党,并送信给朱全忠,假称奉有密诏,命令朱全忠率军迎接皇上车驾,还说:“朱公您一定要迅速行动,不然功劳就要被李茂贞抢了!”朱全忠收到书信,急忙发兵向皇城赶去。

大宦官韩全诲听说朱全忠正火速赶来,惊恐万分,决定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于是忙命人劫持唐昭宗,强迫昭宗驾临凤翔,并掳掠国库内的钱财、珍宝,送往凤翔。朱全忠知道后率兵围攻凤翔,李茂贞不敌,最后杀死韩全诲等一众宦官,与朱全忠和好,并将昭宗送出凤翔。昭宗来到朱全忠的军营,朱全忠一见唐昭宗就流着眼泪磕头,昭宗边扶他起来边抽泣道:“有了你,宗庙社稷才能再次安定,朕和众皇族才能活命。”

朱全忠率军护送昭宗回到长安,同崔胤一起将阉党势力连根拔除,朝廷赐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名号,朱全忠开始把持朝政。一次,昭宗想要任用韩偓为宰相,韩偓则推荐赵崇和王赞二人。昭宗想要应允,可崔胤不愿意有人来分享自己的权力,就让朱全忠入宫提出反对。朱全忠指责昭宗:“赵崇和王赞都是轻浮无才之人,韩偓怎么能向陛下举荐这样的人做宰相呢?”昭宗见朱全忠气势汹汹,心中害怕,无可奈何地将韩偓贬为濮州司马。离别时,昭宗拉着韩偓的手哭着道别,韩偓叹气道:“朱全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为国为民的朱全忠了,我被贬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也好,至少不用看到篡位杀君的灾祸。”

公元904年,朱全忠逼迫昭宗迁都洛阳,也就是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驱赶士族、百姓一同迁徙,一时间号哭遍野,都大骂道:“全是逆贼崔胤招了朱温这只狼来颠覆社稷。”朱全忠又命手下拆毁长安的宫殿、民舍,长安自此成了一片废墟。

朱全忠派人时刻监视昭宗,昭宗因为处处被朱全忠压制,心中郁悒,时常表现出对朱全忠的恨意。朱全忠很害怕,于是命令手下趁夜色以前线有急报为名,要求面见昭宗,昭宗的妃子刚打开门,就被士兵杀死,昭宗喝醉了,迷迷糊糊地起来,穿着单衣想要逃跑,但也被杀死了。最后,年仅十三岁的李柷被扶上帝位,是为唐哀帝。朱全忠听到昭宗被杀的消息,假装震惊,扑倒在地放声大哭:“这些奴才害死我了,让我承受万载骂名!”然后伏在昭宗的棺材上面哭泣。后来,朱全忠将唐昭宗的九个儿子全都勒死,抛尸九曲池中。

朱全忠已然将小皇帝掌控在自己手中,便放下心来四处征讨,扩大势力,而他手下的谋士进言:“现在四方节度使发兵前来征讨您,都是以拥戴唐室为名义,您应该先灭了唐室,这样就不会再落人口实了。”朱全忠深以为然。后来,哀帝派御史大夫薛贻矩前去慰劳朱全忠,朱全忠委婉地表示了自己想要称帝的愿望,薛贻矩回来就对哀帝说:“元帅希望陛下能将帝位禅让给贤德之人。”哀帝只得下诏将帝位禅让给朱全忠,朱全忠假意推辞不受。大臣们见风使舵,共同奏请哀帝退位,并纷纷前往元帅府劝朱全忠即位。

公元907年,朱全忠更名为朱晃,登基为帝,接受唐室百官的朝拜。十七岁的哀帝表面上被封为济阴王,实际被囚禁起来,第二年就被朱晃杀害了。至此,朱温篡位,李唐的江山易主,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在这里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