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左手巴菲特 右手彼得·林奇
3259500000016

第16章 股票篇(16)

所以,新股民要在股市上获取成功,除了资金实力的强弱、机遇等因素外,还必须克服以下几种不健康心理:

1盲目“赶潮流”心理

“赶潮流”心理是目前市场最为突出的特征。一是根本不了解股票是怎么回事,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股票都一样,根本不去了解行业前景及企业的成长性等相关知识,误认为买了就能发一笔。二是无风险意识,买股票时根本没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及股票风险问题,误认为只要能买到股票就可以坐享其利。

2盲目“跟进”心理

很多投资者在买卖股票前不是认真对股票价格的涨落、收益等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而是随大流,大多数人买我就买,大多数人卖我就卖。他们看到大多数人怎样做,就唯恐错过机会,对股市行情不观察不分析。这种盲目跟进的人不可能赚到钱,即使赚到钱也是小钱。

3“孤注一掷”心理

股票不仅受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还受国际及国内政治、经济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价格呈经常波动状。同一股票不同时点价格会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因此会出现低买高卖后获取高利的情况,即使投入小资本也能赚到大钱。在这种情况下,诱发了一部分人的赌博心理,他们买卖股票往往事先不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为了实现发财的梦想,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孤注一掷,不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常常将下岗生活费抽出去买股票。一旦价格跌落,就会给自己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4“不服输”心理

不服输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做法。有些人虽有多次失败的经历,但看到别人总是赚钱很不服气,自信自己有投资的本领和好的运气。他们常出现以下几种行为:一是认为前几次掌握不当,屡屡亏损,但自信自己决策准确,便照老路走,结果重蹈覆辙;二是手持某种股票多次错过抛出的好机会,不肯罢休,宁愿长期持有,结果机会不但没有到来,反而因公司行业前景看淡,股价大幅下挫。

5“永不满足”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在该抛时总觉得价格还能往上涨,股票迟迟不出手,最终被套牢。股价该买入时,总盼着再跌一点,追求最低价格。而股票市场变幻莫测,这种贪心的人只能坐失良机,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6“短期行为”心理

股票投资必须目光长远,才能有大的收获。有些股票投资者急功近利心理严重,表现在:买股时只注重股票有无消息和题材;沉不住气,追求股票的短期收益,捞一把算一把。

7“忧买忧卖”心理

有些新股民情绪不稳,下不了决心,一会儿想买这种股票,一会儿又想买那种股票。每次决定都是疑虑重重,举棋不定。

新股民必须消除上述几种不正常的投资心理,发现失误,迅速纠正,方能在股市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巴菲特投资心理学

在投资实践中,许多投资者对市场寄予了过多的关注,对市场的变化常常反应过度。事实上,人们对股市的下挫并非没有思想准备,问题在于到底有多少人眼看着自己账面上的资金减少而能够镇定自若。

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就是从资金到心理上都能为市场不可避免出现的上下波动做好准备。你不仅要从理智上接受市场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同时要保持镇定与独立的判断能力,这样就能避免面对情形而无所适从。事实上,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你就不必理会市场的任何变化,并对市场的下挫保持应有的从容态度,就像格雷厄姆所指出的那样:“一个真正的投资家极少被迫出售其股票,而且他们拥有在任何时候都能对当时的市场情况置之不理的自由。”可是,只有极少数的投资者能够做到这一点。真实的情况下,人们常常在一听到风吹草动的情况下便迫不及待地做出决定,所以有人说,在投资市场上,99%的人都患有“多动症”。

如果你现在拥有一笔闲置资金,你准备将其用来购买股票。同时,你心里也明白,股市的过热情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许多股票的价格较此前有了很大的增长。你心里非常清楚此时购买并不是最佳时机,你看准的股票将来肯定会面临调整,那时候买入将会安全得多。你可能等了两三天,最多一周,那只股票价格依然没有下调,于是你等不及了,想道:“买吧,也许它还会涨几周,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大不了过几天卖了,等跌了再买。”你的这种想法的确很美好,但也太天真了,甚至可以说是太无知了。这样做的结果大多是你在股票上涨时买入,在下跌时卖出,就和无数与你有同样梦想的投资者一样,总是抱着聪明的想法在做傻事。

作为一个理智的投资者,你应当对市场的任何变化都能做到处变不惊。如果投资者面对市场毫无理由的下挫时(我们得承认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总是感到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甚至弃股而逃。或者你虽然没有行动,但却不时感到惴惴不安,感到自己马上就要变成流落街头的穷光蛋了。投资者的这种脆弱的心理常常让自己原本拥有的优势变成劣势,你对自己曾经非常有信心的决定也开始不那么自信了,你时刻关注别人的行动与看法,生怕错过什么。这种提心吊胆的心情对投资者来说是非常有害的,我们不仅不能从投资中感到支配金钱的快乐,甚至连我们对生活与幸福的感受度也会因此遭受损害。相对于那些对市场信息高度敏感的人来说,那些一旦选择了投资的股票,便放心地准备长期持有的人却要省心得多,他们并不关注股价每天的变化,这样他们也就免于遭受由于别人的判断失误所带来的痛苦。

人们的从众心理在投资领域常常表现得非常突出,所以才会不时出现投资者争相购买或争相抛售某只股票的情形,可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呢?你会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而你希望的收益也将一次次化为泡影。这可能就是所有投资者最容易犯,也最难以改正的一个缺点吧。

因此,巴菲特告诫投资者,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判断落荒而逃,无论何时都不要失掉自己清醒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要保证自己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无论市场风云如何变幻,你只需要抓住最根本的,即保持对企业清醒客观的认识就行了,至于其他来自市场及他人的行为与情绪,你可以统统忽略。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你不可能靠着市场的风向标致富。实际上你要记住,不要试图弄清市场在做什么,这是不可能的,你只需弄清你要理解的行业,并全神贯注就够了。”

§§§第十章 巴菲特教你规避股市风险

股市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股市的风险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股市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

在多种情况下,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都有可能遭受损失。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发行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出现亏损时,或者没有取得预期的投资效果时,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其分派收益就会减少,有时甚至无利润可分,投资者根本就得不到任何股息;投资者在购买了某一公司的股票以后,由于某种政治或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此时,应大批量地抛售,该公司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投资者也不得不在低价位上脱手,这样,投资者高价买进、低价卖出,本金因此遭受损失。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债券发行者在出售债券时已确定了债券的利息,并承诺到期还本付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债券发行者都能按规定的程序履行债务。一旦债务发行者陷入财务困境,或者经营不善,而不能按规定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甚至完全丧失清偿能力时,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就必然会遭受损失。

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损失,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从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区分为企业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种。

1市场风险

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市场等。

2非市场风险

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非市场风险包括企业风险等。

具有较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等,它们的销售、利润和证券价格与经济活动和证券市场情况相联系。具有较高非市场风险的行业,是生产非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如公用事业、通讯行业和食品行业等。

由于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因此,无论投资者如何分散投资资金都无法消除和避免这一部分风险;非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波动无关,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分散化来消除这部分风险。不仅如此,市场风险与投资收益呈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可以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较高的非市场风险并不能得到的收益补偿。

在西方现代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中,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的采用。为了更清楚地识别这两种风险的差异,下表列出了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定义、特征和包含的风险种类。

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的比较

市场风险非市场风险

定义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

特征(1)由共同因素引起。

(2)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3)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

(4)与证券投资收益相关。

(1)由特殊因素引起。

(2)影响某种证券的收益。

(3)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

(4)与证券投资收益不相关。

包含的风险种类

(1)购买力风险。

(2)货币市场。

(3)市场价格。企业风险等。

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只要进入股市,无论是老股民还是新股民,是大户或是散户,虽然有多种方法来规避股票投资的风险,但由于股票价格的不可测性,局部风险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股票投资中,股民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随时调整投资策略及投资组合,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打击。巴菲特经常说,作为一般投资者,在你投资之前,要弄清楚你的风险接受能力,以便理智操作。

股民的风险承担能力因各人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它包括年龄、阅历、文化水平、职业特性、经济收入、心理素质、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其中,与股票投资关系最为密切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投资动机、资金实力、股票投资知识和阅历、心理素质。这四个因素决定着股民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

按照上述这四个条件,可以把股民的风险承受能力划分为三档,即低、中、高。其中,风险承受能力低的股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怀着投机冲动参与股票投资。这些股民大多是在炒股发财效应的感染下萌发了入市的欲望,他们从亲朋好友那里听到种种关于股市致富的传闻和故事,并从其示范效应中得到鼓舞和刺激,盲目地认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能做到,别人能赚钱自己也不会亏损,在毫无风险意识的情况下,就雄心勃勃将资金投入股市。这些股民因入市匆忙,所选择的时机往往都是股价的高位。

2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既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也没有赚钱的门路,而自己对发财致富的要求又十分的迫切,就把股票投资视为跨入有产阶级行列的捷径,对通过股票投资来获取高额收益的期望值极高。这些股民一般都是工薪阶层,是依靠工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普通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中小学教师、机关干部、退休职工等。

3入市的金额大大高于自己的经常性收入,两者之间相差数倍甚至数10倍以上,其资金比重在自己毕生积蓄中所占的比重过高,超过50%以上,有的股民甚至负债炒股。

4文化水平较低且对股票的相关知识及炒作技巧了解甚少,各方面信息闭塞,消息来源仅局限于股市、股民或正规的刊物,参与股票投资时间不长,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社会关系简单,没有熟悉经济、金融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人为之参谋,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咨询建议。

5性格内向,为人处世谨小慎微,平日里比较吝啬,把钱看得很重;对股票投资的风险无心理准备,市场稍有波动便惶惶不可终目,买了怕跌,卖了怕涨,一旦投资套牢,亏了本,心理负担极重,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大。

风险承受能力强的股民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投资股票主要是被股票丰厚的股息红利所吸引,重视长期投资效益。在投资中不急于求成,对眼前利益并不十分在意。

2有比较稳定和优厚的经济收入,赚钱的门路较多,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和意识,有较高的额外收入。这些股民一般都是有产阶级,比如个体工商业者、外资企业职员或股份公司的高级职员、演员、中间商、作家、发明家、侨眷等。

3股票投资数量与经常性收入相差不大,股票投资金额只占自己储蓄资金的一部分,通常在1/3左右,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可弥补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