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3259900000012

第12章 如何控制情绪——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公式(1)

焦躁,就像生病的小孩在夜间不停地哭闹一样,刺耳扎心。它扰乱我们的生活,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和能量,阻碍人们过最有效的生活。

坚持自我,便没有活在别人标准里的劳累

没有什么比坚持自我更值得坚持。

做人不要总是效仿别人,必须懂得坚持自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一味地遵循别人的价值观,想要取悦别人,那么最后我们会因众口难调,而失去自我,这便是人生中痛苦的根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参照别人的方式、方法、态度来确定自己行动,但不能总拿别人当镜子。总拿别人做镜子,傻子会以为自己是天才,天才也许会把自己照成傻瓜。

胡皮·戈德堡成长于环境复杂的纽约市切尔西劳工区,当时正是嬉皮士时代。她经常跟随着流行,穿上大喇叭裤,头顶阿福柔犬蓬蓬头,脸上涂满五颜六色的彩妆。为此,她常遭到人们的批评和议论。

一天晚上,胡皮·戈德堡跟友人约好一起去看电影。她依然身穿扯烂的吊带裤,绑染衬衫,还有那一头阿福柔犬蓬蓬头。当她出现在朋友面前时,朋友看了她一眼,然后说:“你应该换一套衣服。”

“为什么?”她很困惑。

“你打扮成这个样子,我才不要跟你一起出门。”

她怔住了,“要换你换。”

于是,朋友转身就走了。

当她跟朋友说话时,她的母亲正好站在一旁。朋友走后,母亲走向她,对她说:“你可以去换一套衣服,然后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但你如果不想这么做,而且坚强到可以承受外界的嘲笑,那你就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过,你必须知道,你会因此而引来批评,你的情况也会很糟糕,因为与大众不同本来就不容易。”

胡皮·戈德堡受到极大的震撼。她忽然明白,当自己探索一条可以说是另类的存在方式时,没有人会给予她鼓励和支持,甚至哪怕只一种理解。当她的朋友说“你得去换一套衣服”时,她的确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倘若今天为了朋友换衣服,日后还得为多少人换多少次衣服?她明白母亲已经看出她的决心,看出了她在向这类强大的同化压力说“不”,看出了她不愿为别人改变自己。

我们总喜欢评判一个人的外形,却不重视其内在。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就要坚强到能承受批评。胡皮·戈德堡的母亲的确是位伟大的母亲,她告诉了孩子一个处世的根本道理——拒绝改变并没有错,但拒绝与大众一致将是一条漫长的路。

当然,胡皮·戈德堡一生始终都未摆脱与众一致的议题。她主演的《修女也疯狂》是一部经典影片,而其扮演的修女就是一个很另类的形象。她在成名后,也总听到人们说:“她在这些场合为什么不穿高跟鞋,反而要穿红黄相间的快跑运动鞋?她为什么不穿洋装?她为什么跟我们不一样?”可是,人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她的形象,学着她的样子绑黑人细辫子头,因为她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魅力四射。

做人不能改来改去,否则,就不会有自己了。其实,生活中原本就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坚持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将昨天的眼泪关在今天的门外

昨天的过去式远没有今天的进行时重要。

明智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悲伤,而会积极地找出办法来弥补自己的创伤。拿破仑·希尔说:“当读历史和传记并观察一般人如何渡过艰苦的处境时,我一直既觉得吃惊,又羡慕那些能够把自己的忧虑和不幸忘掉并继续过快乐生活的人。”

无论昨天过得有多糟糕,我们都无法重新来过。同样,无论思维里我们的明天有多么美好,那都不过是我们的梦境。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现在,应该被我们珍视的,也正是当下的时刻。

1937年薛尔德太太的丈夫死了,她觉得非常颓丧——而且几乎一文不名。她写信给她以前的老板李奥罗区先生,请他让她回去做她以前的老工作。她以前靠推销世界百科全书过活。两年前她丈夫生病的时候,她把汽车卖了。于是她勉强凑足钱,分期付款才买了一部旧车,又开始出去卖书。

1938年的春天,她在密苏里州的维沙里市,见那儿的学校都很穷,路很坏,很难找到客户。她一个人又孤独又沮丧,有一次甚至想要自杀。她觉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活着也没有什么希望。每天早上她都很怕起床面对生活。她什么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车钱,怕付不出房租,怕没有足够的东西吃,怕她的健康情形变坏而没有钱看医生。让她没有自杀的唯一理由是,她担心她的姐姐会因此而觉得很难过,而且她姐姐也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自己的丧葬费用。

然而有一天,她读到一篇文章,使她从消沉中振作起来,使她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她永远感激那篇文章里那一句很令人振奋的话:“对一个聪明人来说,不会因为昨天发生的事情而哭泣。”她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下来,贴在她的车子前面的挡风玻璃上,这样,在她开车的时候,每一分钟都能看见这句话。她发现每次只活一天并不困难,她学会忘记过去,每天早上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

她现在很快活,也还算成功,并对生命抱着热忱和爱。她现在知道,不论在生活上碰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害怕;她现在知道,每次只要活一天——而“对一个聪明人来说,不能为昨天发生的事情哭泣”。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极令人兴奋的事情,也同样会碰到令人消极的、悲观的坏事,这本来应属正常。如果我们的思维总是围着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转动的话,也就相当于往下看,那么,终究会摔下去的。因此,我们应尽量做到脑海想的、眼睛看的,以及口中说的都应该是光明的、乐观的、积极的,相信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发扬往上看的精神才能在我们的事业中获得成功。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无能为力;至于未来,它还没有发生,对于它的一切不过都是想象。只有此刻,才是最真实的,也只有抓住此刻,才是最幸福的,才是最懂得疼爱自己的。

有人喜欢抓住过去不放,总是活在过去里,对往事缅怀。可是,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大概忘记了兴奋与激情,只把悲伤残存在记忆中。于是,我们每天都在咀嚼自己的痛苦,用过去的事情来折磨自己。

但,生活是不断向前,只有抛过去,我们才能向前迈进。

抛开过去,就在今天把一切全部归零,这样我们就能整装待发,快乐出行。

把沉闷的工作当做愉快的旅程

只有快乐地工作才会有恒久的发展。

工作应当有趣,为了获得成功,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喜欢正在做的事,并相信正在做的事。

毋庸讳言,许多工作是重复性的,缺乏创新,没有刺激,因而很容易让人觉得单调与乏味。但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必须善于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使工作成为愉快的旅程。

兴趣是工作激情的来源,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工作,即使勉强坚持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也会丧失耐心与信心,最后大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许多员工之所以不够勤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很多人对工作抱着消极的态度,如果再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那么他们的工作状态可想而知了。

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首先应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兴趣,这样才会有积极工作的持续力。积极的态度有感染力,因而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而积极的态度就是热情与兴趣,没有一件伟大的事情不是由热情促成的。好的传教士与伟大的传教士、好的推销员与伟大的推销员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热情与兴趣。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个钟爱自己事业的人。他曾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点着的鲸油灯又黑又暗,但我从未对此感到枯燥,反而令我着迷喜欢,一切的繁文源节都能激起我的兴趣。

一个人如果在事业上能充满热情和兴趣的话那么他就大有成就了。

研究表明,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来实现,兴趣与热情则可以有意识地培养。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们不得不承认,心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良好的心态无疑可以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2.用成就激励自己

尽管人们一直强调过程的意义,但是,与令人兴奋的结果相比,过程显得平淡、乏味甚至痛苦。因此,在每一次取得成果时,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就,然后将过程演化为一个值得回味的经历,以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3.努力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只要用心体验,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乐趣。每天上班很多人常把公交车上的噪音当做音乐听,不失为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对待工作也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深入了解工作特点

对问题的一知半解很容易使我们陷入困惑之中,只有对问题深入研究和了解我们才会对其产生兴趣。比如,对一些人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不过是数字、符号堆砌起来的公式而已。但对真正了解它的人而言,数学则是一门艺术,是完美、严谨的艺术,这就是泛泛了解与深入研究的区别。

当我们开始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工作将成为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只有爱它,它才能给予我们最大的恩惠,并使我们获得最大的成果。

记住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喜欢工作时,工作便会使我们的生命甜美,使我们有目标,有收益。

换个角度看待烦恼

没有真正的烦恼,有真正的琐事。

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带来的,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产生的。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我们应当用不同的思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

我们的目光是为了看到现时的喜乐而存在的,如果始终将目光停留在消极之处,我们将会变得越来越沮丧、越来越自卑,无缘无故给自己增添烦恼,同时还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1945年3月,罗勒·摩尔和其他87位军人在贝雅S·S318号潜艇上。当时,雷达发现有一艘驱逐舰队正往他们的方向开来,于是他们就向其中一艘驱逐舰发射了三枚鱼雷,但都没有击中,而这艘驱逐舰竟加速向潜艇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