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3259900000022

第22章 经营潜能的智慧——启动引擎,无限接近强烈愿望(2)

很多时候,我们期望在事业上发奋前进,但是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缘故,我们怀疑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能否促使我们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建立事业的信心。有时,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一听到别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就很羡慕,就想在那方面试一试,就这样摇摆不定,而又怎能以全身的精力去投入自身事业的建设。

假如一个青年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如此游移不定,那么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没有中心意志,没有让生命能量达到沸点的决心。

当看到一个青年,毅然决然地去实施他的计划,而且丝毫不存“假使、或者、然而”等模棱两可的念头时,我们就可以大胆地断定,他是个勇敢者,他会成功的。认清目标、坚定意志,可以使人从中产生成功的力量,燃烧掉整个生命,让生命能量达到沸点。

让灵感带自己飞向梦想的云端

灵感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深想了点,细做了点。

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念头或设想里,也许蕴藏着一个机遇与一笔巨大的财富。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在人们的脑海中,创富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我们常常会突然冒出赚钱的念头和设想,而这些念头和设想,有些真的能使我们获得财富,遗憾的是,我们从来没把它们当一回事,也从来没有认真实践过。

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行之有效的设想,那么情况也许就不一样了。很多赚钱的机遇,都来自这种不经意的、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和设想。比如,受外界的某种刺激和启发,我们忽然想兴办一个什么样的事业,做一个什么新项目的投资,或者搞一次什么经营,这些说不定能赚钱。一旦它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出来,我们不妨作出可行性判断,并努力实践一下,不要让它变成空想。

当然,有些人经过思考后,产生了完善的构想,并把它变成了自己行动的周密计划,待时机成熟,便将其付诸实践。但经验证明,大部分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地得到赚钱的灵感,并捕捉到这种灵感而发迹的。

1926年的一个傍晚,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17岁的兰德走在繁华的百老汇大街上,从他面前驶过的汽车车灯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他突然灵机一动:有没有办法既让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又不刺激行人的眼睛呢?他觉得这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说干就干,兰德第二天便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专心研究偏光车灯的发明。

1928年,兰德的第一块偏光片终于制成了。他匆匆赶去申请专利,不料已有四个人申请了此项专利,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第一项成果就这样白费了。三年后,经过改进的偏光片研制成功,专利局终于在1934年把偏光片的专利权给了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有人把他介绍给华尔街的一些大老板,他们对他的才能和工作效率十分赏识,向他提供了37.5万美元的信贷资金,希望他把偏光片应用到美国所有汽车的前灯上,以减少车祸,保证乘车人的安全。

后来,有一次,他给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又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1937年拍立得公司刚成立时,其销售额为14.2万美元,1941年就达到100万美元,1958年则达到6750万美元。然而他并未就此停步,后来他又制造出一种价格便宜,能立即拍出彩色照片的新相机。

1939年,拍立得公司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立体电影轰动一时。观众必须戴上该公司生产的眼镜才能入场,这又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

这些不经意的念头和设想,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泡沫,一不留意,便会消失。只有借着随手记录的习惯,我们才能将灵感毫无遗漏地保存下来。即便有的念头在今天看起来还是天方夜谭,可是,也许明天它们就能变为现实。再次强调,一有新念头和设想,我们就要马上把它记下来,这将让我们受益终生。

记录这样的奇思妙想不一定用笔,我们可在脑子里有意识地将其记下来,利用睡前几分钟,将今天所做的事重新回想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产生更好更完整的构想。

要想让自己有飞跃的发展,不凡的人生,就应善于抓住灵感,并善于记录灵感,激发并逐步提高创造力,这样灵感才会带你飞向梦想的云端。

实干的“笨蛋”比浮夸的骗子更有成就

罗马是建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认为只要拥有一部成功的宝典,我们就可以在一夜之间功成名就,这是极其错误的。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细,其比例尺多么精密,都绝不能带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一寸。一本羊皮纸的法典,不论多么公正,都绝不能预防罪行。一个卷轴,也绝不会赚一分钱或制造一个赚钱的字。只有行动,才能够实现地图、羊皮纸和卷轴的价值。行动,才是滋润成功的食物和水。

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愈用愈多,不用就变少。行动促使潜能的发展,潜能的发展必然带来更大的行动。

“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被夺走。”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领门徒向耶路撒冷行进,路上,他给门徒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贵族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了他们银子。后来,这个贵族回来了,他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我已用它赚了五千。”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这样忠诚,又这样有才能,那我会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了,我就把它掘了出来。”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于是,他夺回这一千两银子,给了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

埋没钱“才”,就是浪费,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就是对潜能的最大浪费。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只会越来越著名;一个社会关系好的人,其社会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一个行动能力强的人,其行动能力也只会越来越强。他们就是如此幸运,他们的生命力就是如此旺盛,因为他们时刻都在行动,而行动就是成功的保证。

行动是达到成功的唯一手段。大胆地采取一切对己有利又不损害他人的行动是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下面是一些有效的行动:

1.依托团体

成功者像运动队员一样,他们喜欢向集体靠拢。用运动学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跑在前面的人必须用不断增加的集体的努力来前进,这样控制区域就会随之增大。简单地说,想往前推进就要通过众人来完成任务。通常,被依靠的人都是下属,但越来越多的情况是,成功的专业人员和经理必须通过与和他们没有正式从属关系的人合作来完成任务。总之,成功者之所以能走在前列是因为他们在行动上注重集体的力量。

2.承担责任

成功者总能为他们的成功和缺点承担起全部责任。相比之下,许多不成功者往往太热衷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更喜欢宣称他们的困境都是别人的错误造成的,经常指责其他人。

成功者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能勇敢地面对,找出办法来实现目标。相比之下,不成功者往往就一屁股坐下来说:“唉,真倒霉,我成了可怜的牺牲品。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照顾我这个可怜人。”

越勇于面对困境,就越有可能变为成功者。

3.讲话得体

讲话得体是影响事业的重要艺术。成功者在工作中总会避免讨论与工作无关的、容易让人生气或引起不和的问题,而不成功者则经常冒险去踏“地雷阵”。

需要避免的话题包括:政治、性别差异、种族、经济来源、低级幽默、性行为、宗教、民族等。这些敏感的问题搞不好就容易伤人,因此,除非不得已最好避免谈及它们。

4.真诚待人

具体来说,成功者平均每天都会向别人真挚地问候三次。问候别人很容易做到,它只需花数秒钟。不过,一句简短的问候足以使人感到愉快。我们问候了别人,就可能得到事业和个人利益上的回报。待人以诚,是获得他人情谊的最有效途径。

5.下定决心

不成功者习惯于说“我将试试在这个星期完成这个项目”或“我将试试把它做好”。不成功者说“试试”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如果他们达到了目标,当然好;如果没能达到目标,他们会借这个“试试”下台阶,即他们过去并没有承诺要做成这件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功者会真心去做每一件事,他们很少以“试试”作为自己的台阶。

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要想早日成功,我们就应尽早地像成功者那样去说、去做。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下定决心,全力以赴,不给自己找失败的理由和借口,这才是干大事者应该有的气魄。

发现预示财富的信息

成功与平庸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否长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大量资讯为基础的社会。在商业竞争中,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市场的关键信息把握得及时与准确,对竞争的成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说,掌握了最有效最准确的信息并能为己所用,就能为自己创造财富。

一个成功者应该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每一个机遇。要知道,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时刻准备的人,给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格鲁娜曾是墨西哥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她平时的工作是为老板做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所以她时刻琢磨着如何才能赚大钱。

有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一段提到自动售货机。上面写道:“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货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企业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接受这种方式,因此,它的前途一片光明。”

格鲁娜开始在这上面动脑筋,她想:“现在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而将来必然会迈入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机去经营?至于售货机里的商品,应该搜集一些新奇的东西。”

于是,她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她共筹到了30万比索,随后以一台1.5万比索的价格买了20台售货机,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并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纸杂志放入其中,开始了她的新事业。

格鲁娜的这一举措,果然给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当地人第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觉很新鲜,因为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格鲁娜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她赚了100多万比索。然后,她又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在自动售货机上,扩大经营规模。5个月后,她不仅连本带利还清了借款,还净赚了近2000万比索。

正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造就了一位新富翁。信息时代,这样的富翁不止格鲁娜一个。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领先别人一步,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

不过,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分辨信息的真假。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假消息很多,如果被假消息欺骗,结果可能很严重,轻则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重则被不法分子骗去钱财。信息固然很重要,但懂得筛选信息同样重要。只有筛选对了信息,才能充分激发自己身上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