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航天精神
3260500000003

第3章 航天精神:见证中国“飞天梦”圆(3)

§§§第二章 伟大精神,风雨见证

航天精神是坚定的爱国信念

航天工程实施多年来,参加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同志们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生命,以崇高的追求和执著的信念,顽强奋战在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线。

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载人航天事业,这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移的选择。航天人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艰难险阻,不坠为国争光之志;任重道远,不变报效祖国之心。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中国航天50年的史册上,有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航天人高尚的爱国情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同一天,一艘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正在归国途中的年仅26岁的梁思礼得知了这一消息,惊喜万分。当他听说国旗是五星红旗,但不知五颗星如何放置时,便找来一块红布,中央放置一颗大黄五角星,四角各放一颗小黄五角星,与旅伴们一起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祝仪式。7年后,梁思礼成为国防部五院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五星红旗,是一面旗帜,更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钱学森冲破重重藩篱,于1955年回到了祖国;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陆元九、庄逢甘等一批海外学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而在更早一些时候,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告别优越的海外生活,满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理想,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当1956年,新中国为了发展导弹和航天事业成立国防部五院的时候,他们又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项振兴中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

在航天人的心目中,国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上世纪50年代,航天人以满腔热情投入第一枚导弹的仿制;60年代,航天人战胜艰难困苦为“两弹”结合鏖战在戈壁荒滩;70年代,航天人亲手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太空;80年代,航天人响应“军转民”的号召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90年代,航天人以大无畏的精神勇闯国际商业服务市场;进入新世纪,航天人亲手打造“神舟”、“神箭”,把中国的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一切,无不是为了祖国的安全和强大,无不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我国航天事业创建无视多年来,“以国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企业的企业文化,成为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新时期弘扬航天精神,就要继承航天人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精神,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倍加珍惜航天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将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给予的崇高荣誉化作前进动力;就要清醒认识航天科技工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找准我们与航天强国的差距,把握航天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把保质量、保成功、保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履行航天企业的政治责任、安全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兑现对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就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志存高远,甘愿奉献。

信念是奋斗的思想基础,信念越坚定奋斗的脚步就越坚定。热爱祖国、为国争光,是中国航天人的坚定信念,也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和每一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的。

我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航天人那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自觉增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航天精神是锐意开拓的进取意识

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和中国航天人具有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是分不开的。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体现在知难而进、锲而不舍。

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前沿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与世界航天大国相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差距大。为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就明确提出,坚持起步晚但起点高,投入少但效益高,项目少但水平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凭着强烈的进取意识,航天人勇于攻坚,顽强拼搏,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道道难关面前决不退缩,以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这种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所应具有的宝贵品质。

1957年秋后的一天,几辆汽车驶出北京西南的城门,在城外的土路上颠簸。车里坐着老五院的领导和苏联专家,他们几次到郊外奔波,为的是选一处适合建设火箭试验站的地方。不久后,试验站的创业者们来到了北京西南郊的一座荒山上——最后选定的火箭试验站站址。这里仅有几间简陋的房子,周围杂草丛生,买粮买菜要到山下很远的地方,主食是玉米面窝头。物质生活简陋,精神生活匮乏,没有商店,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通往城里的公共汽车。创业者们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开始了建功立业的征程。

“在厕所里搞发动机试验”,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上世纪60年代中期,067基地(现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创建之初,试验室基建跟不上型号研制进度,而型号研制任务又迫在眉睫,11所的科技人员只好因陋就简,把山坡上一个闲置的厕所改装成简易的小型发动机试验室。在这个简易的试验室里,他们先后进行了二十多台份的各种试验,我国第一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工作条件是艰苦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60年代固体发动机研究院刚从四川泸州搬到内蒙古基地的时候,职工宿舍和办公用房尚未动工,只有四幢单身宿舍楼。职工们只好六到八人挤住在一小间单身宿舍里,到几条苇席围成的“食堂”里就餐,吃的是玉米面和“老三样”白菜、土豆、胡萝卜。生活是清苦的,但为航天事业奋斗的心是火热的,因此,没有人怕苦,没有人沮丧,没有人退却……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体现在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面对一系列全新的领域和技术难题,航天人坚持不懈地把探索和创新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不仅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有力地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卓越的创新能力。中国航天人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我们才能带动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起步晚,但不能落后;成本低,但质量要高。在其他国家的飞船上天40年之后,中国载人航天该如何起步?“中国飞船”从起步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创新之路。

载人航天起步之初,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提出两种方案,一种认为,应该从飞船起步;另一种认为,要搞就搞技术先进的航天飞机,一步到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的主持下,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逐渐达成共识:中国载人航天应该从飞船起步。

专家们认为,苏联和美国从发射无人飞船到建立长期性空间站,历时30多年,但都走过一些弯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缩短自己的研制过程。通过无数次的计算、论证、验证,他们提出飞船的总体构型应为“三舱一段”,即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一个附加段构成。

实践证明,这个方案既具有中国特色,又有较高的起点。和苏联、美国的飞船相比,“神舟”飞船科技含量较高:返回舱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轨道舱具有留轨利用的特点,可以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制导、导航控制和数据管理分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提高了飞船的安全性;飞船上安装了自动和手动半自动两套应急救生装置,万一自动装置出现故障,手动半自动系统也完全可以应付;飞船上许多系统采用了大量而又先进的计算机智能管理。

在五十多年的中国航天史上,广大科技人员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向未知的领域挑战。他们不畏艰难,拼搏进取;他们不断追求,勇于探索;他们矢志创新,百折不挠。航天事业每前进一步,航天科技水平的每一点提高,都是航天人克服障碍、锲而不舍的结果。

无垠的太空有无穷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境。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八”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展望未来,任务十分繁重,前景无比美好。我们深信,中国航天人必将继续以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登攀科技高峰,续写新的辉煌。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航天人那样,面对科技高峰不畏难,面对尖端技术敢攻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争创一流,追求卓越,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

航天精神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前沿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众多学科。“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浮夸,是科学就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深刻体会。

多年来,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努力提高航天工程技术水平,不断寻求关键技术突破。他们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前沿,依靠科学,尊重规律,不懈探索,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进展,获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这个意义上说,航天事业的成功,是科学精神的成功,是科学求实的结果。

载人航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科技工程,为了保证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航天科技工作者把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他们以极其严肃、极端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行程序、每一个部件,真正做到了严细深实、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他们十几年如一日,视质量如生命,确保所有环节无质量隐患,无人为差错,无状态错误,无错漏装检。功夫不负有心人,回报航天科技工作者高标准、严要求的,是神舟飞船连续飞行的圆满成功。

航天任务大多是规模宏大、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国家重大工程。因此,针对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的特点,创造和推行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发挥综合集成优势,实施科学管理。经过不断完善、提高和发展,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决策体系、以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以工程总体设计部为龙头的技术体系,制定了一套综合统筹的计划协调体系和系统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种系统工程的管理体系保证了航天任务的成功和航天事业的发展。

这种系统工程的管理模式,包括:确定以科研试制为主的型号院,创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总体设计部,建立相应配套的专业所、厂和总设计师制度,加强技术指挥系统和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制定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产品发展路线,实施型号通过方案、初样、试样、定型以及论证、设计、生产、试验、交付的程序,建立航天工程型号研制的质量保证体系等。这种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和适应市场需要管理的系统工程方法,为航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中国航天能取得成功,是与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航天人的品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要大力弘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是载人航天工程获得成功的可靠保证。载人航天工程作为一项高风险的重大科学试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载人航天的成功,每一次操作都事关航天人的安危,要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必须要有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航天人坚持把政治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把开拓创新与求真务实相结合,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持续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把握新特点新规律,为航天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是载人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工作作风的价值,不仅仅限于航天科技领域,而且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