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3275700000039

第39章 P(1)

派司(pāsi)

译音词,英语形式是pass。指用厚纸印成的或装订成本的出入证、通行证等。也指检查、考试、关卡、验收等准予通过。

奇葩(pā)

奇异的花朵。如“一朵奇葩”等。“葩”字,容易误读成pá。

扒手(pá)

指以窃取财物为目的的小偷。有时也指那些投机政客(即借机窃取政治利益或权力的人)为“政治扒手”。另有“扒窃”等词。

扒肘子(pá)

一种烹调方法,是先将猪肘子水煮至半熟,然后再将其放到油锅里炸,最后用文火炖熟煨烂。另有“扒猪脸儿”、“扒鸡”、“扒鸭”、“扒羊肉”、“扒海参”等。“扒”字,容易误读成bā。

扒拉(pá)

两读两义。(1)指用筷子快速地将饭菜往嘴里拨弄,形容吃饭的急速和紧张,如“他回到家赶紧扒拉了两口饭,穿上衣裳又出门了”,这里的“扒拉”读音pála(轻读)。(2)读bāla(轻读)音的“扒拉”,意思为拨动,如“扒拉算盘”;也指去掉、撤掉,如“没那么多名额,得扒拉下去两个”。

钉耙(pá)

碎土、平地用的以铁钉做齿的耙子。“耙”字,在这里读pá。汉语里另有“耙地”一词,指用耙子将土地整平或将土块打碎,以便于播种作物。“耙地”里的“耙”字读bà。

筢子(pá)

指搂集树叶、柴草用的一端有齿的竹制或铁丝制成的农具。《字汇·竹部》曰:“筢,五尺筢,用以取草也。”

俳优(pái)

古代指演滑稽戏(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荀子·王霸》中说:“乱世不然,……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汉语里另有“俳体”(指骈体文或骈谐文)、“俳笑”(戏笑)、“俳偶”(对偶、骈俪,即古诗文中两两相对的句式)等词。俳句也叫“发句”,一般由三句十七音组成,首句五字,次句七字,末句五字,故又名十七音诗。

迫击炮(pǎi)

指的是一种从炮口装弹、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轻便灵活。

排子车(pǎi)

指一种载人或运货的手挽人拉的没有车厢的双轮木板车,也叫“板儿车”或“迫(pǎi)子车”。“地排车”是北方方言里对“排子车”的另一种说法。“排”字,在“排子车”、“地排车”中读上声音pǎi,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此有规定。另外“排”字在北方方言里还指把物体中空部分压实,使之合于某种形状(即用楦子等将新挂中空部分填紧或撑大)时,也读pǎi音。如“把这双鞋排一排再穿”。

番禺(pānyú)

在广州市南,现为番禺区,南濒珠江出海口,外出南海。因境内的番山、禺山得名。秦始皇三十三年设南海郡,番禺为其治所。《史记·货殖列传》曾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被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番”,地名用字,从《广韵》普官切,中古平声字。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时审“番禺”为pānyú。容易误读成fānyù。

柴爿(pán)

劈成片状的木柴(柴火)、竹子等。另有“木爿”、“竹爿”等词。“爿”字,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有“统读”为pán的规定。也作量词,多用于商店或工厂,相当于“家”、“座”,如“一爿店铺”、“一爿厂房”等。

心广体胖(pán)

“胖”字,音pán,《广韵》作蒲官切,中古平声字。指安泰舒适。心广体胖,指心情舒畅,身体健壮。也说心宽体胖。如《礼记·大学》里载:“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三次审音和1985年的审音都对此有pán的规定。

涅槃(nièpán)

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超脱烦恼的最高境界,现用作指佛或僧人死的代称。刘宋王朝时,于两晋盛行一时的般若空学向“有”转化,产生了以道生为代表的涅槃佛性妙有说。道生研寻《涅槃经》,在大本未传之前,孤明先发,倡佛性当有论与一阐提皆得成佛说,开了整个南朝一代涅槃佛性学之先声,被后人誉为中国涅槃学之圣。郭沫若自1919年起以“喷火的方式”写作新诗,有著名诗作《凤凰涅槃》。

蹒跚(pán)

形容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如“步履蹒跚”。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诗云:“天钧(音乐)鸣响亮,天禄(兽名)行蹒跚。”“蹒”字,音pán。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有“统读”的规定。

蟠桃(pán)

桃的一种,形状扁圆,果肉味甜。另指神话中的仙桃,如“孙悟空大闹蟠桃会”。“蟠”字,极易误读成阴平。

拚弃(pàn)

抛弃、舍弃的意思。另有“拚命”一词,方言里指拼命。

泮宫(pàn)

(1)指周朝诸侯国举行射礼或宴会的地方。《说文解字·水部》载:“泮,诸侯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诗经·鲁颂·泮水》有“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句。(2)指培养贵族子弟的学府。汉代以后称诸侯的学宫为“泮宫”;明清时代,州县的学校也称“泮宫”,生员入学为“入泮”。

壶鋬(pàn)

水壶上用手提的部分叫“鋬”,也泛指器物上的提梁。王黼(音fǔ)的《宣和博古图录》有载:“周凫尊,……有流有鋬,阙盖无铭。”

车襻(pàn)

拉人力车时套在肩膀上的布带子或皮带子,便于使劲和用力。“襻”字,原指衣裙的带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如“纽襻儿”。

滂沱(pāng)

形容雨下得很大或哭得很厉害。如“大雨滂沱”、“涕泗滂沱”、“泪眼滂沱”等。“滂”字在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后,统读为阴平音pāng。

膀肿(pāng)

指肌肉浮肿。如“眼泡膀肿”、“脚面膀了”等。

逄(páng)

姓氏用字。单姓,《百家姓》收。从《广韵》薄江切,中古平声字,今音读作páng。史有后羿的徒弟逄蒙、齐顷公车右逄丑父、与樊崇一同起兵造反的逄安。

胡嗙(pǎng)

方言中指自夸海口,吹牛、说大话。另有“胡吹乱嗙”一词。

耪地(pǎng)

用锄头除草翻地松土。“耪”字,容易误读成bàng。

泡货(pāo)

泡货指体积大而分量小的物品或虚、松、软的东西,方言词。汉语词还有“豆腐泡儿”、“眼泡”、“泡枣”等。“泡”字,极易误读成pào。

泡桐(pāo)

泡桐又称白桐,平原地区栽培的一种落叶或常绿乔木,材质疏松,可做乐器和模型。

“泡”字,极易误读成去声。

海兰泡(pāo)

布拉戈维申斯克,中国传统名为“海兰泡”。俄罗斯远东区南部城市。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签订后被俄罗斯帝国割占,改今名。1900年7月,沙俄当局借口镇压中国境内的义和团运动,大举进兵我国东北,在此制造了大批屠杀中国民众的“海兰泡惨案”。

“泡”字,读阴平pāo,从《广韵》匹交切,中古平声字。北方方言里指小湖泊或地名,东北地区尤多。如吉林西北角有“月亮泡”和“查干泡”;辽宁北部康平县西有“西泡子”;黑龙江湿地有“王花泡”;另外还有“莲花泡”、“七星泡”等。

庖厨(páo)

《说文解字》解释为:“庖,厨也。”意思是指厨房和厨师。周朝时的官衙里曾设有“庖人”一职,专管周王的膳食。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第十六》有“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句。汉语里有“越俎代庖”、“庖丁解牛”等词语。“庖”字,极易误读成bāo。

炮制(páo)

原指经过烘、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把中草药原料炼制成精品或除去毒性的加工过程。后来泛指编造、制订(含贬义)。如“如法炮制”,指的是按现成的办法炮制药品或办事。“炮制”在宋代以前称“炮炙”,早在《内经》中就有了中药炮炙的记载。“炮制”中的“炮”字无论是原义还是引申义,都不读去声,只能读páo。“炮炼”中的“炮”也读阳平,指用加热的方法把中药原料中的水分和杂质除去。

袍泽之谊(páo)

“袍泽之谊”说的是在部队经过生死考验后士兵之间形成的友谊。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其中的“袍”和“泽”分别指古代征袍和内衣,后连用为指军队中的同事。

匏瓜(páo)

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葫芦的变种,果实比葫芦大些,老熟后对半剖开也可以做水瓢。俗称“匏葫芦”或“瓢葫芦”。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诗经·邶风》有“匏有苦叶”诗:“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三字经》中载:“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跑槽(páo)

指牲口跑槽根。“跑”字,指走兽用脚刨地。另外“狗跑儿”中的“跑”字也读páo,指一种不太正规的模仿犬类在水中游泳姿势的凫水方法。

虎跑泉(páo)

泉名。在今杭州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院(今虎跑寺)。相传,唐元和中释性空居此,苦无水,忽一日二虎跑地,泉遂涌出,故名。苏轼曾有诗云:“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跑”字,极易误读成pǎo。

胚胎(pēi)

指在母体内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的生物体(人或动物体),也常比喻事物的萌芽。另有“胚芽”、“胚珠”、“胚层”等词。容易误读成pī。

辔头(pèi)

指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木兰辞》写木兰替父从军出征前的准备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句。《楚辞·离骚》中有“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句。汉语词另有“并辔”、“缓辔”、“执策分辔”等。

甘霈(pèi)

指大雨或雨多的样子。唐代沉瑱《贺雨赋》有“喜甘霈之流滋”句。

喷香(pèn)

指香气浓厚扑鼻。“喷”字,音pèn,从《广韵》普闷切,中古入声字。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有“悠扬喷鼻宿酲(音chéng)散,清峭彻骨烦襟开”句。极易误读成阴平。

怦然心动(pēng)

指因受到某种感染或影响而心怦怦地跳得厉害。《楚辞·九辩》有“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句。

澎湃(péng)

本指波浪相互撞击的态势,后形容心绪、心潮的极端不平静,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如“汹涌澎湃”、“心潮澎湃”、“激情澎湃”。“澎”字,也读pēng,溅。如“不小心澎了他一身水”等。

邳州(pī)

地名,在江苏北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夏商为邳国,春秋时属薛地。秦置下邳县,后历代几兴几废。1912年改称邳县。今为邳州市。“邳”字,中古平声字,《广韵》作符悲切,《集韵》作贫悲切。当时即有pī和péi两读。《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应用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中华词典》《中华字典》等工具书均标作pī。

坯胎(pītāi)

专指某些器物的坯。另有“土坯”、“砖坯”、“坯料”、“坯布”、“毛坯”、“脱坯”、“打坯”、“线坯”等词。

黄陂(pí)

地名,在武汉正北。汉时属西陵县地,北周置黄陂县。现为武汉市所辖县。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即审“黄陂”中的“陂”字为pí音。

枇杷(pípá)

“杷”字,一般轻读,间或重读。蔷薇科的常绿乔木,果实可食,叶子和果核均可入药。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楟柰(音nài)厚朴”句。历史上有“枇杷门巷”,指妓女所居之处。

毗邻(pí)

(地方)相靠近、连接、邻接,多指国土、土地。“毗”字,音pí,从《广韵》的房脂切,中古平声字。现代汉语中还有“毗连”一词。“毗”字,极易误读成bǐ。

蚍蜉(pífú)

指大蚂蚁。蚍蜉撼树,说的是蚂蚁们想摇动大树,比喻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可笑又可悲。唐代韩愈有《调张籍》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脾脏(pí)

人和高等动物的内脏之一,可简称“脾”。位于胃的左侧。作用是制造或破坏新老血细胞,产生淋巴球与抗体,贮藏铁质,调节脂肪、蛋白质的新陈代谢。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脾”字,音pí,《广韵》作符支切。极易误读成pǐ。汉语词另有“醒脾”、“虚脾”、“脾气”、“脾性”、“肝脾”、“脾胃”、“沁人心脾”等。

裨将(pí)

古代指副将。“裨”字,辅佐的、副的意思。《史记·项羽本纪》载:“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熊罴(pí)

熊的一种,又叫棕熊、马熊或人熊。棕褐色毛,能爬树游水。《诗经·大雅·韩奕》中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句。“熊”、“罴”经常连用,泛指熊。

鼙鼓(pí)

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礼记·乐记》载:“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匹夫(pǐ)

指一个人,泛指寻常之人。早期白话文中也常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之勇”、“匹夫之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另有“马匹”、“布匹”、“匹敌”(相当;对等)、“匹配”(婚配;配合)”、“匹马单枪”(单独行动)等汉语词。“匹”字,不读阳平。

倾圮(pǐ)

毁坏;倒塌。汉语里另有“圮毁”、“坍圮”、“颓圮”等词。“圮”字,毁。容易误读成q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