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3275700000055

第55章 X(3)

珍馐(xiū)

珍奇贵重的食物。“馐”字,是“羞”的后起字,古代写作“珍羞”,指精美的食品。李白《行路难》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的诗句。张衡的《南都赋》有“珍羞琅玕,充溢圆方”句。

通宿(xiǔ)

通夜;通宵。“宿”字,量词,用来计算夜。如“一宿”、“半宿”、“三天两宿”、“通宿未眠”等。“宿”字还读sù音。读sù音的“宿”字,(1)指夜里睡觉、过夜。相关汉语词有“留宿”、“夜宿”、“住宿”、“宿营”、“露宿”、“宿舍”等。(2)指旧有的、一向有的。相关汉语词有“宿愿”、“宿怨”、“宿心”、“宿志”等。(3)指年老的、长期从事某事的。相关汉语词有“宿将”、“名宿”、“耆宿”等。

腋臭(chòu)

指腋窝狐臭。

“臭”字的古音有xiù和chòu两种读音。都是中古去声字。前者从《集韵》许救切,后者从《广韵》尺救切。读xiù音的“臭”字,在上古时代,作名词,是气味的总称,“气息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分”。如《诗经·大雅·文王》载:“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汉语的此音此义,有“乳臭”(奶腥气)、“乳臭未干”、“无色无臭”等词。读chòu音的“臭”字,其实在上古汉语里,指香气。《易经·系辞》中说:“同心所言,其臭如兰。”古代的“臭”字也指难闻的气味,被认为是“臭(xiù)”音引申出来的坏气味。《礼记·大学》中有“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音wù)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句。宋代范如圭《遗秦桧书》中有“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年矣”句。

今天的“臭”字不再表示“香气”,只是仍旧在一些词里保留了中性的“气味”含义。如“乳臭”等。婴儿的气味不一定就是臭味。还有“铜臭”一词,其中的“臭”字指的是铜钱的气味,无所谓香臭的。由此,在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有“乳臭”、“铜臭”中的“臭”字读作xiù的规定。“臭味相投”,古时比喻同类的人或事物彼此投合。《左传·襄公八年》载:“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欢以承命,何时之有?”今多作贬义词,指坏人相互勾结聚合,狼狈为奸。

星宿(xiù)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如“星宿”、“二十八宿”等。黄河源头在历史上又叫做“河源”,有著名的“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

胥吏(xū)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古有春秋末期吴国大臣伍子胥(伍员)、胥山、胥涛(传说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因此浙江潮的涛声也称“胥涛”)、胥产(伍子胥和郑国宰相子产都博学多闻,后世以“胥产”并称)等词。“胥”字,极易误读成xù。

自诩(xǔ)

“诩”字,夸耀。“自诩”即自夸。黄遵宪的《闭关》诗有“墙头山自好,何必诩神仙”句。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在鞭笞中国人对待中华文明的态度时写道:“我们的古圣先贤既给予我们保古守旧的格言,但同时也排好了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中国人的耐劳,中国人的多子,都就是办酒的材料,到现在还为我们的爱国者所自诩的。”抚恤(xù)

(国家或组织)对因公伤残者、牺牲者及病故者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抚恤金”是指国家或组织发给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的家属的费用。“恤”字,表示的意思有忧虑、怜悯、救济等。汉语里另有“体恤”、“怜恤”、“悯恤”、“赈恤”、“恤金”等词。

畜养(xù)

饲养(动物)。动词。如“畜养鸡鸭”、“畜养牛羊”等。在“畜牧”、“畜牧业”、“畜产”等词里“畜”字也读xù。在“畜禽”、“畜类”、“牲畜”、“畜力”、“畜肥”、“家畜”、“役畜”、“耕畜”、“种畜”、“幼畜”、“子畜”、“畜生”、“畜疫”、“六畜兴旺”等词里读chù。

酗酒(xù)

没有节制地喝酒、喝酒后撒酒疯。《尚书·无逸》中载:“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酗”字,音xù,从《广韵》香句切,中古去声字。《释文》的解释是“以酒为凶曰酗。”相关汉语词还有“酗酒滋事”。“酗”字,容易按声符误推成xiōng音。

勖勉(xùmiǎn)

勉励。《后汉书·马援传》载:肃宗时,虎贲中郎将廖敬平上书长乐宫,以劝成德政:“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

拂煦(xù)

(风)吹来了暖意。“煦”字,指温暖。颜延之《陶徵士诔》中有“晨烟暮霭,春煦秋阴”句。汉语里另有“和煦”、“温煦”等词。

煊赫(xuān)

形容名声很大、气势很盛。如“声势煊赫”、“权势煊赫”、“煊赫一时”等。漩涡(xuán)

也作旋涡。指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比喻牵累人的事情。“漩”字,极易误读成xuàn。

晅赫(xuǎn)

形容名声很大、声势很盛。也有“晅赫一时”、“声势晅赫”等词。义同“煊赫”。

泫然(xuàn)

指水滴下的样子(多指眼泪)。如“泫然泪下”、“泫然流涕”等。陆游《沈园》诗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句。

炫耀(xuàn)

照耀;夸耀。“炫”字,音xuàn,从《广韵》黄练切,中古去声字。指(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或夸耀。相关汉语词还有“炫目”、“炫弄”、“自炫”、“炫示”、“自炫其能”、“炫耀武力”等。“炫”字,极易误读成xuán。

眩晕(xuànyūn)

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多由内耳、小脑等功能障碍引起。

“眩”字,从《广韵》黄练切,中古去声字。《说文解字》曰:“眩,目无常主也。”《战国策·燕策三》载:刺客荆轲携燕图和匕首于秦王殿上行刺秦王,图穷匕首见后,几次击刺秦王未果,秦王在大臣左右的提示下,拔剑断荆轲左股,后又八创之。“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相关汉语词还有“昏眩”、“晕眩”、“头晕目眩”等。“眩”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旋风(xuàn)

指螺旋状运动的风。如“黑旋风李逵”(《水浒传》中的人物)、“红色旋风”等。在“旋子”(武术中的动作)、“旋床”、“旋根车轴”、“旋个苹果”中的“旋”字也读xuàn。“旋”字在以上词里容易误读成阳平。

渲染(xuàn)

本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画家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之浓淡相宜,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后引申为对事物的性质或效果过分夸大地形容。“渲”字,极易误读成阴平。

楦子(xuàn)

制作鞋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做成。也叫楦头。有“鞋楦子”、“帽楦子”等。

穴位(xué)

也叫穴道,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鞘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穴”字,音xué,从《广韵》胡泱切,中古入声字。“穴”还指岩洞、地上或建筑物上的坑或孔、墓穴、动物的窝等。相关汉语词还有“树穴”、“巢穴”、“墓穴”、“洞穴”、“孔穴”、“耳穴”、“穴居”、“走穴”、“穴头”、“匪穴”、“虎穴”、“蚁穴”、“点穴”、“空穴来风”、“龙潭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穴”字,极易误读成去声。

踅摸(xué)

指寻找。口语词。如“他在书店踅摸了一下午”。“踅”字,指来回走或中途折返。

噱头(xué)

方言中指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也指花招或滑稽。“噱”字,极易误读成去声。

血液(xuè)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红色液体组织,有腥气,由血浆、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在书面语合成词里或成语里的“血”字,一般都要读作xuè。古汉语里是没有xiě音读法的,所以在古诗文或较规整的语句中“血”字一律可读作xuè。相关汉语词有“血浆”、“血脉”、“血压”、“血型”、“血库”、“血清”、“血栓”、“血脂”、“血肉”、“血管”、“血癌”、“血糖”、“血泊”、“血案”、“血渍”、“血性”、“血统”、“血亲”、“血缘”、“血战”、“热血”、“心血”、“血汗”、“血色”、“血书”、“血迹”、“血腥”、“流血”、“血洗”、“血衣”、“血小板”、“血吸虫”、“脑溢血”、“脑血栓”、“出血热”、“血红蛋白”、“血洒疆场”、“血浓于水”、“血盆大口”、“嗜血如性”、“鲜血直流”、“血流如注”、“血口喷人”、“血本无归”、“血雨腥风”、“血气方刚”、“残阳如血”、“呕心沥血”、“冷血动物”、“茹毛饮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等。

嘲谑(xuè)

嘲笑戏谑。“谑”字,在古代汉语里(1)表开玩笑。如《诗经·郑风·溱洧(音wěi)》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句。(2)表喜乐。李白《将进酒》诗云:“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相关汉语词还有“戏谑”等。

微醺(xūn)

微醉、轻醉或半醉。“醺”字,表酒醉。杜甫有“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的诗句。汉语里还有“醉醺醺”一词。

寻思(xún)

考虑、思索。“寻思”里的“寻”字,1985年以前读xín。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审为xún。因而,在“寻死”、“寻短见”、“寻开心”等一些词里,“寻”字就同“寻找”、“寻求”、“寻常”、“寻觅”、“寻访”、“耐人寻味”等词里的“寻”统读为xún。

荨麻疹(xún)

医学名词。指由药物、寄生虫、血清、细菌感染、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引起的一种皮肤病。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定:“荨麻疹”中的“荨”字,音xún。口语词。

驯服(xùn)

指顺从或使顺从。相关汉语词还有“驯兽”、“驯养”、“驯良”等。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将“驯”字“统读”为xùn。

徇私(xùn)

指为了私情而做不合法的事。“徇”字,音xùn,从《广韵》辞闰切,中古去声字。《北史·炀帝纪》有“侵害百姓,背公徇私”句。苏轼《论每事降诏约束状》载:“若受贿徇私,罪名重者,自从重。”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即将“徇情”、“徇私”里的“徇”字审为xùn。1985年又做了“徇”字“统读”为去声的规定。

汉语里另有“徇私枉法”、“徇私舞弊”、“不徇私情”、“徇情”等。现今的法律有“徇私枉法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之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之受追诉,即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或法律做枉法裁判的犯罪行为。“徇”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殉情(xùn)

因恋爱受到挫折感到绝望而自杀。“殉”字,指殉葬或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汉语里还有“殉国”、“殉节”、“殉葬”、“殉难”、“殉职”、“殉葬品”等词。“殉”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浚县(xùn)

地名,也是古邑名。春秋时属卫邑,汉置黎阳县,隋为浚州,明改浚县。《诗经·鄘风·干旄》里所写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孑孑干旟(音yú),在浚之都。……孑孑干旌,在浚之城”中的“浚”就指此地。今浚县为鹤壁市所辖县。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浚县”里的“浚”字为xùn。“浚”字的xùn音只此一用,在“疏浚”、“浚河”、“浚渠”、“浚泥船”等词里读jùn。

熏着了(xùn)

方言中指(煤气)使人窒息中毒。“熏”字,音xùn。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的第三次审音和1985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对此都有规定。“熏”字在其他词语中都读作x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