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
3275700000060

第60章 Y(5)

尉迟(yù)

复姓。《百家姓》收。现较为罕见。“尉迟”是个与北魏同起的部落,号“尉迟部”。北魏孝文帝改为“尉迟氏”。后族人以部落为氏。唐时西域于阗国王即姓尉迟。唐初有唐太宗名将尉迟恭,字敬德。从李世民征战一生,战功卓著。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笃信方术,杜门不出,以声色自娱。后世民间常将他和唐朝另一大将秦琼尊为门神,贴于双门上。唐代还有著名画匠尉迟乙僧,于阗贵族,工佛像、鬼神、人物、花鸟。曾画长安慈恩寺塔前的“千佛眼大悲像”。“尉迟杯”,是词牌名,双调,105字。一说此人好酒,凡饮必用大杯,因取此名。“尉”字,从《广韵》纡物切,中古入声字。容易误读成wèichí。

“尉”字作为单姓用字,古今均有两读。(1)从《广韵》的於胃切,中古去声字,读音大致相当于今天的wèi。“尉”本为官名,以官为氏。(2)从《广韵》纡物切,中古入声字。今读yù。

蔚县(yù)

在北京正西、太行山西麓,邻接山西。唐开元中置安边县,属蔚州,至德初改称兴唐县,五代晋改灵仙县,明朝并入蔚州。1913年改为蔚县。今属张家口所辖县。“蔚县”中的“蔚”字,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时审为yù。

熨帖(yùtiē)

一指(用字、用词)贴切、妥帖;二指心里平静;三在方言中指(事情)完全办妥。

燠热(yù)

闷热。“燠”字,指暖、热。如《楚辞·天问》:“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汉语里另有“燠暑”一词。“燠”字,容易误读成ào。

鹬蚌相争(yù)

“鹬”字,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吃小鱼、贝壳、昆虫等的一种候鸟。《战国策·燕策二》中有著名寓言“鹬蚌相争”。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两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好处。

卖官鬻爵(yù)

旧时指当权者出卖官职和爵位,指卖聚敛财富。《国语·齐语》载,管仲给齐桓公出主意说“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亲、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

纸鸢(yuān)

风筝。洪昇《长生殿·觅魂》有“谁知他做长风吹断鸢,似晴曦散晓烟”句。“鸢”字,指老鹰。《诗经·大雅》中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句。《荀子·法行》中曰:“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

城垣(yuán)

城墙。如《诗经·氓》中有“乘彼垝(音guǐ)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描写。汉语里还有“墙垣”、“短垣”、“省垣”、“颓垣”、“断壁残垣”等。“垣”字,容易误读成huán。

鼋鱼(yuán)

即鳖,也写作“元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有称“癞头鼋”为“鼋鱼”的。癞头鳖,是身体比鳖大,吻突比鳖短,头上有小疣的一种爬行动物。

御苑(yuàn)

古代帝王的园林或花园。“苑”字,指古代畜养禽兽、种植花草树木的圈地或园林,大的叫苑,小的叫囿。如“苑囿”、“宫苑”、“翰苑”、“禁苑”、“阆苑”等。后来泛指荟萃、集中的地方(多指文学、艺术),有“书苑”、“说苑”、“文苑”、“艺苑”等词。现在的宾馆或花园常有称作“南苑”、“东苑”、“中苑”的。“苑”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干哕(yue)

要呕吐又吐不出来。“哕”字。(1)拟声词。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2)动词。口语中指呕吐。

乐清(yuè)

地名。在浙江东南沿海,台州和温州之间,西北有著名的中雁荡山。东晋置乐成县。五代时吴越避后梁太祖朱温父讳而改为乐清县。考古学界所称的“史前乐清人”即乐清人的先祖。“乐”字在地名“乐清”里读作yuè。1957年第一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时审“乐清”为yuèqīng。

清平乐(yuè)

原本为唐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阕换平韵。作为词牌名,属南曲羽调。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其二,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如毛泽东1929年秋写有《清平乐·蒋桂战争》、1934年夏写有《清平乐·会昌》。1935年10月长征途中又写有《清平乐·六盘山》。“清平乐”中的“乐”字,读yuè。

锁钥(yuè)

比喻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也比喻军事要地。“钥”字,音yuè,《广韵》作以灼切,中古入声字。指“门锁”、“开锁的工具”等。如《方言·五》中写道:“户钥,自关而东,陈楚之间,谓之键;自关而西谓之钥。”只是现代“钥匙”中的“钥”字已改读为yào音,古yuè音只保留在“锁钥”一词里,它既可指“锁”,也可指“钥匙”。韩愈《竹洞》有“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的描写。

斧钺(yuè)

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钺”,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钺”大多出自商代。商代的青铜还用于打造戈、矛、戚、刀、剑等兵器,用于砍杀。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也可经常见到周王赐予有功者弓矢斧钺,让其代行王权。山东青州曾出土有商代的“人面钺”。

伍员(wǔyún)

即春秋时吴国重臣伍子胥。先策划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后辅佐吴王阖庐整军经武,一举攻楚灭郢,受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任大夫,参赞国事。因主张不许越和,不北上争霸,渐被吴王疏远。最后借使齐之便,属其子于鲍氏,为太宰所诬,激怒吴王,赐剑令他自杀。李白有《行路难》诗赞曰:“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伍员”,容易误读成wǔyuán。

“员”字,还是分布较广的单姓,《百家姓》收,音yùn,从《广韵》王问切,中古去声字。一说为古帝颛顼之后;二说为楚国大夫伍员的后代。

陨落(yǔn)

(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相关汉语词还有“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陨石雨”、“陨灭”(物体从高空掉下后毁灭)、“陨星”(流星体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未完全烧毁的掉入地球表面的残余部分)、“陨铁”(含铁质较多或全部是铁质的陨星)等。“陨落”,容易误读成yúnluò。

殒灭(yǔn)

丧命,也作陨灭。另有汉语词“殒身”、“殒命”等。《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道: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后,“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

晕车(yùn)

“晕”字,音yùn,中古去声字,从《广韵》王问切。一指头晕的感觉,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有要跌倒的感觉。如“晕针”、“晕船”、“晕机”、“晕血”、“晕高”、“晕场”、“晕池”、“血晕”、“眼晕”等;二指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如“日晕”、“月晕”等;三指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这一类的词有“红晕”、“光晕”、“灯晕”、“波晕”、“墨晕”、“霞晕”等。

读阴平yūn的“晕”字,一般指头脑的昏乱或昏迷状态,如“头晕”、“发晕”、“晕倒”、“晕厥”、“眩晕”、“晕头转向”、“晕头晕脑”、“晕晕乎乎”等有限的几个词。

愠色(yùn)

恼怒的脸色。如“面有愠色”。《论语·学而》中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