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播音主持艺术11
3275900000038

第38章 新时代新闻播音教学的新思路(2)

一、四个基点

四个基点即新闻主播训练体系的理论落脚点。在现有的新闻播音训练理论中,多数都集中在语言表达样式的训练上,但是对决定表达样式形成的思想基础却鲜有触及。事实上,新闻主播的外在表达,不论是有声语言表达抑或是副语言的表达,都应当有相应的内在思维做支撑,若不能牢牢把握思想与外在表达之间的逻辑关联,便很难准确地驾驭新闻。而决定外在表达的思想、意识,是由以下四个基点稳固的。

(一)信仰

信仰,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很多人一看到这个词就认为其缺乏实际意义。恰恰相反,没有信仰的新闻主播是缺乏灵魂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定义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人的崇高信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优良的教育中学来的,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是在适合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因此,信仰作为思想基础的最基层,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性的作用。

那么,新闻主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仰呢?换句话说,应当尊崇什么人或者什么主张呢?我们应当从信仰的社会功能开始说起。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和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所以,新闻主播信仰的树立,应当是以促进社会、国家和人民团结奋进为前提的,其核心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新闻主播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最尊崇的精神主张,可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我们的新闻不能脱离“人”,要以“人”为核心。中国历史上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精髓就在于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其理论的关键落脚点就在于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比如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新闻主播就要学会从看似抽象的文字里提炼出“人民的利益”,来为受众解读我们的党和我们的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来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利益。

(二)理念

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

构成新闻主播训练体系的科学理念相当复杂,涉及语言学、播音学、新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只有以越来越丰富的理论知识作积淀,才能够有科学的视角和广博的眼界。新闻主播的培养体系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在于其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训练新闻主播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仅仅局限在语言表达技巧这么一个有限的阈限里,而是要以更开放的视野面对新闻主播应当具备的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态度

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和信念,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这个理论概念,包括众多的信息,如自我认知理论、社会判断理论、平衡理论等。在沟通中,态度是可以改变的,这意味着,不管是态度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都会受一些信息或者是情感的影响,研究新闻主播态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说服的方法。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耶鲁大学,卡尔·霍夫兰认为我们应该理解态度的变化就好像是沟通的反馈一样,包含信息比如目标特征、来源特征和信息特征。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观众的需要和我们如何为他们的需要服务。例如,观众需要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而记者的工作就是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就像一面镜子,设法从被证明是权威可靠的来源中找到真正的影像,于是新闻主播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他们整合信息之后,将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在可感的层面予以体现。

(四)方法

对新闻主播创作方法的研究,属于方法论层面的应用。方法论指的是基本原理和哲学设想,这两者是构成与科学的方法相关的特定领域研究的基础,可以解释研究者们的存在论和认识论的观点。方法论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对于某一特定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通常认为,方法的权限与方法的普遍性是成反比的,这意味着方法越具体,切口越小,越具有针对性,其力量就越大。例如在新闻主播的训练体系中,方法十分有助于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

1.质疑追问

质疑追问可以深化对于主要理论的思考并扩大学科的视野。设计几个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可以促使学习者深入思考,并在思考进程中不断积累。比如关于“新闻娱乐性播报”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通过质疑追问的方式来认知这种报道样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环境。笔者曾经见过一个教授在课堂上用四个问题来启发学生:第一个问题是,你看什么样的新闻?接着用三张新闻图片来继续发问: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这个故事怎么样?这一张又如何?这四个问题帮助学生将活生生的问题与理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通过比较三张图片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讨论中,学生们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能够丰富学术信息的来源,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发散思维。

2.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引导学生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学习的主要方法。我们提出两个重要原则:一是用理论武装自己,二是用历史武装自己,即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透过一个广博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行为发展的规律,并从基础理论中找到佐证。对历史和理论的研究积累,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些重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其二是有利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总结归纳训练,对新闻主播聚合性思维质量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现有的一些聚合性思维训练方法,多数在就事论事,或者在表象概括层面就止步不前了。附加历史和理论层面要求的总结归纳练习,可以强化聚合性思维的深度。

3.关键词提炼

关键词就像路标一样揭示着新闻的重要性,找到每一层的关键词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新闻的实质。关键词就像标签一样,是通过某种特定的观念去分析文本而得到的,因此它能全方位地训练新闻主播的复合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们用一段新闻导语作示例,来看关键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国土资源部昨天下午召开了全国国土系统会议,再次出台抑制房价和地价的新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在住房和保障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和公布之前,各地不能再出让住房用地。国土资源部将于4月上旬向各地公布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计划。

对新闻主播关键词提炼的训练要达到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快速,即又快又准地提炼出关键词,把握新闻的要义和逻辑走向。关键词的提炼,一定要和新闻的传播目的和传播重点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这一条新闻是说调控房价的,其传播目的就是要让百姓看到政府为了稳定住房市场所做的努力,以给人信心和希望。于是,我们可以尝试提炼出“抑制”、“不能”和“保障”等词汇,向百姓展现我们的政府解决房价问题的决心和信心。而通过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抑制,不能……,而且还要保障……”,将整条新闻的逻辑结构搭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