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3276600000053

第53章 语气(9)

68岁的严俊昌,当年小岗生产队队长,“大包干”按手印发起人之一,在当今12位健在的“大包干”带头人中,他的形象最容易让人记住:花白的大背头衬着魁伟的身材,一脸严肃的他,讲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他向记者讲述沈浩时,神情庄重:沈浩干事总是想着我们农民的利益,小路小发,大路大发,他刚来时带领大伙延长了村中友谊大道。第二个任期,又把小岗与外界联系的快速通道修成,沈浩确实是给小岗办实事的好带头人。

不光严俊昌老人,多位受访者都向记者不无感慨地说起沈浩与这条关乎小岗发展的快速通道。

以前,从小岗到凤阳县城要绕过小溪河镇走上40多公里,且道路年久失修很不好走。为解决名村小岗的“出行难”,沈浩大胆提出修一条北通省道307线、南达国道101线的贯穿小岗村的“快速通道”。由于这条路要跨越京沪铁路,需要修一座高架桥才能通过,而为一个村子修路,架桥时要让繁忙的京沪线列车短暂停运。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式的说梦。

沈浩全然不顾,铁道部、交通部……一次次奔走求助,终以诚心赢得支持。

人们不会忘记,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以秒计算的京沪铁路,为小岗村快速通道准时对接停运了40分钟;

人们不会忘记,就在那一刻,小岗沸腾了,人们涌上高架桥欢呼雀跃:“这条路我们盼了多少年啊!沈书记带我们修通了这条路,我们小岗大发展更有希望了”;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6月底,村民出行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的小岗快速通道,正式通车!红手印留下的村支书,把小岗带入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2009年9月,眼看沈浩在小岗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又坐不住了,他在一次会上,试探着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

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

9月24日,严金昌又联络起老哥们儿,这第二次,他们共按下了186个红手印,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带领小岗步入快速发展的好书记……

第三次按手印,让丰碑永伴小岗人

如果说,被小岗人第一次红手印留下的沈浩,在头3年任期内是带领村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诸多实事难事、打下良好发展基础的话,那么,被红手印留下的沈浩,在第二个任期3年里,则是带领小岗从名村向富村跨入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所以,小岗人第二次按下红手印留他。

在小岗待得越久,沈浩对小岗的爱就越深。他已经把建设小岗当做了事业的追求,他把这里视为他的故土,把这里的父老乡亲看做是他的爹娘。

沈浩的四哥沈明儒向记者讲述,2008年春节,五弟沈浩一家回萧县老家过年。除夕守夜与五弟闲聊时他说:“小岗这几年不容易啊,都是大伙拼出来、累出来的呀。你看,虽然你比我大5岁,可你的头发还乌黑,我的头发基本全白了。”我心疼地劝五弟,如果太累了,等干完这一任就回厅里吧。五弟沉默了一会,说:“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干完这一任,如果组织上要我留下,我愿意再干,如果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去,我也要当一个小岗的名誉村主任或是顾问。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小岗啊!”说到这里,五弟流泪了。

按有186个红手印的“请愿书”送到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请愿书里这样写道:国家政策再好,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是不行的。而沈浩同志,正是我小岗村的一位好的领头人。请求省委组织部、财政厅把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

虽然离任期届满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沈浩的工作日程却越排越满。记者来到建成不久的富有徽式建筑风格的村“两委”办公楼,走进沈浩生前的办公室,但见案头还摆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上面明确排列出: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小岗村敬老院工程、项目用地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月30日前必须完成以及要长期坚持抓下去的11项重点工作……

2009年11月6日凌晨,那是个黑色的黎明,为小岗操劳6年的沈浩,因突发心脏病再也没能醒来……

噩耗传出,小岗悲泣,凤阳悲泣,淮河大地痛失骄子……

他那间10多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凌乱不堪,洗过和没洗过的衣服难以分清,7双沾满泥土的鞋子诉说着主人6年的辛劳……除了一张床,基本都让书和文件给占据了,中国农大教授、国家“三农”问题研究专家的名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跟毛泽东学领导艺术》等书籍就在床头……

“头天晚上,沈书记还把我叫到他的宿舍谈工作,他说有三件大事要抓紧干,一是尽快修通环村北路;二是在村庄南侧约150亩低洼处修建一座大坝,不仅可以蓄水灌溉而且还能作为旅游景点;三是利用已经注册的由他担任法人的小岗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用3到5年时间,发展扩增旅游及旅游产品开发、现代农业开发、仓储物流、物业管理、黑豆产品深加工等分公司,打造一个上市公司,带动村民就业,使村民腰包真正鼓起来,使小岗村集体收入上个新台阶,使小岗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十大名村’。一直谈到夜里11点多了,他送我出来时突然捂着胸口问我:‘听说弟妹在医院工作,我最近老觉得这里不舒服,等忙过这一阵,去医院让弟妹给查查。’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俩最后的……”金乔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

与沈浩朝夕共事5年多的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深夜与记者长谈沈浩时说,沈浩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天,他的日程表上排满了各项工作,并在召开的最后一次村“两委”班子会上说,现在如果再不抓住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就很难打翻身仗,自己也不想起早贪黑带着大家受累,可现在是小岗冲破瓶颈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步都不能耽误啊!

“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人流着泪不停地对记者叨念着:“小岗的一棵大树倒掉了,要能用我的命把这娃换回来就好了,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好人呢!我这拐棍还是他从省城给买来的呦!”

11月7日,严金昌、严立华、严学昌、严俊昌、严立坤等“大包干”带头人,第三次按下了67人联名的红手印,请求把为小岗献出生命的沈浩安葬在小岗,永远陪伴小岗人民,见证小岗的发展!

在村“两委”办公楼,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苗娟应记者请求,找出钥匙打开抽屉,小心翼翼地捧出这第三次按有67个红手印的“请愿书”。她神情严肃地说:“这可是比我的生命还珍贵呀!”

“请愿书”开头这样写道:2009年11月6日晨,我们小岗村民衷心爱戴的沈浩书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与他朝夕共处6年的全体村民。为此,我们强烈要求沈浩书记能够安葬在小岗,让他与我们小岗村民长期相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时时日日祭拜沈浩书记的英灵,让我们衷心爱戴的沈浩书记能够亲眼见证小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这第三次红手印留沈浩,因时间紧急,很多村民都还没来得及按。

治丧小组寻遍了凤阳县,将能找到的最大一块高180公分、宽90公分的黑色大理石作为沈浩的墓碑;追踪小岗30多年、视沈浩为好兄弟的安徽省作家温跃渊含泪题写了碑文。

风雨中,撕心裂肺的小岗人倾村而出跪迎沈书记骨灰,鲜花与花圈、纸炮与黑纱……

2009年11月8日,“我永远不走了”的沈浩,在小岗人民红手印的请求下,隆重地安葬在他生前亲自规划的位于村东头的小岗公墓。

村东是小岗最开阔的土地,沈浩规划中的小岗未来经济中心就在这里,被红手印留下长眠的沈浩、壮志未酬的沈浩,正好看着小岗的崛起!

(《农民日报》2010年1月4日)

训练提示:这篇长达八千多字的长篇人物专稿总的思想感情是深情的赞扬,但在这包含着深情的八千多字里,实在是有着多种不同的感人心怀的情感。在这里,有沈浩立志改变小岗村落后面貌的坚定,有村民们对沈浩身先士卒全情付出的感佩,有沈浩对严金昌谈起老人孩子时的愧疚,有沈浩生前同学及搭档的不舍,有沈浩的哥哥谈起弟弟时的心疼,有撕心裂肺的小岗人倾村而出跪迎沈书记骨灰时的深深伤痛。所有这些不同的情感需要在总体基调的制约下用不同的声音形式做出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气。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对稿件做深入的理解与感受,感受这些美好感人的情感是如何一步步打动自己的心,进而思考揣摩如何以我们的有声语言创作引起受众的强烈共鸣,使人物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