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01

第1章 序

看到邓惟佳的博士论文《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即将付梓,我和她一样欣喜。

惟佳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学,她同时也是这个领域的青年教师,在读期间一直为本科生教授与广播电视相关的理论和实务课程,因此从一开始考虑博士论文选题,就觉得无论从她的个人喜好还是专业发展,都应该在广播电视领域寻找一个基于中国媒介发展现实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并通过这样的案例来尝试一些理论建构。惟佳在硕士阶段求学英伦,耳濡目染,对大众文化研究颇有兴趣。于是,在年轻人当中被热议的海外电视剧,开始走进她的研究视野。

从关注海外电视剧基于互联网在中国的特殊收视方式和产生的影响,到最终确定以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受众如何通过其行为来实践自身的能动性,进而深入诠释出能动的迷群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建构身份认同的特征、方式和意义,整个研究的过程之辛苦之纠结自不待言。所幸惟佳以她的刻苦勤勉,为自己三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涯,画上了一个十分不错的句号。

其实每个研究都是作者阶段性的思考,不会完美无缺。不过惟佳的这一研究,尽管理论逻辑和经验材料的收集整合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不足,但其可贵之处在于:首先,这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的选题,她敏锐地关注到传统的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正在形成全新的传播模式并对受众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其次,她比较完整地梳理了西方迷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但并不只是简单地用中国的本土经验来验证西方的既有理论,而是尝试着通过探讨网络美剧迷群建构认同的多重边界,来分析和阐释在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现有的媒介环境下,这个特殊的亚文化群体与美国流行文化之间的复杂张力;再次,在研究方法上,她经历了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所必须的脚踏实地采集经验材料的漫长过程。正因为如此,这本书不仅在理论分析上有不少闪光之处,而且每个章节都言之有据,读起来也很是有趣,实属不易。

我相信,以这样的博士论文为起点,邓惟佳的研究之路会越走越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

陆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