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32

第32章 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8)

2.对“迷文化”、“网络文化”负面定义和理解的抗争

提到“迷”,大部分的人都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些“形象”,而这些形象往往和某些有关“对某个活动或明星过分追崇”的论调联系在一起;此外,大量有关“迷”的写作都有一个明显的倾向:作为一个“迷”多半是有问题的。“迷”被看做是狂热者、盲信者和精神错乱的疯狂者。那么,这样的印象从何而来呢?前文已经就关于“迷”概念的误区进行了阐释和说明,这些负面印象的来源正是对于概念的误读,而这样的误读还通过主流媒体被传播开来,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种“共识”甚至是主流“价值观”:“那些不务正业的迷们玩物丧志,对于一些低俗文化盲目追崇、疯狂到极端的程度,已经丧失了自我。”当面对这样一种“主流文化”对其的负面定义时,“美剧迷群”作为“亚文化群体”的抵抗便呈现了出来。

“理智”、“思想性”是“美剧迷群”抵抗“迷”负面形象最高亢和典型的呈现方式,他们在迷群社区中的许多实践活动无不在向承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文化群体昭示其作为一个美剧迷所具有的理智、内涵和思想性特质。首先,在对这群迷所钟爱对象“美剧”的选择过程中,“理智挑选”是这个群体试图向外界彰显的:美剧确实是我所喜爱的,但也不是说我就全盘接受,什么都爱看,不加选择的,比如医务剧和科幻剧我就不看,我喜欢法律和罪案剧,那让我觉得比较有深度和有专业性的内容,可以学到些知识,所以基本上只要心情还可以,都是出一集下(从网上下载)一集地追看的。

“根据自己喜好有所选择”是“冯妮”在与笔者进行访谈期间一直试图表达的观点。“冯妮”是“伊甸园美剧论坛”中一个忠实的美剧迷,除了喜爱看美剧之外还是某版区的版主,她对笔者有关“你喜欢美剧喜欢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特别强调出她喜爱美剧并不是痴迷到盲目的状态,“来者不拒”式地收看不是她的习惯,她是带着自己的喜好理智地走进美剧世界的。像“冯妮”这样的情况在美剧迷群中还有很多,在与笔者的访谈过程中,很多美剧迷都表示他们对于美剧都是有所选择的,某类剧集是他们始终追捧的,而有些则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言谈之间所流露的是他们对媒介产品慎重和理智的选择,即使这类媒介产品是他们所钟爱的;其次,对于自己所迷的对象,美剧迷群为了抗争主流文化中对其“不学无术、盲目追崇、疯狂迷恋”的负面评价,极力显示出他们具有“理性”、“思想性”的一面,在积极主动投入因为喜爱美剧而产生的各项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对其“审视”、“思考”和“批评”的独特解读及评价方式:

《关于美剧的“消极”》:看了很多美剧发现有不少剧情是描写世界末日啊,核爆啊等等,以及充满对政府权威的不信任这些看似很消极的剧情背景,和我国的一些很正面很和谐的剧集相比有很大不同,而且现实中的美国似乎依旧强大而有活力,WHY?

跟帖1:我觉得有危机感是好事,危机能让人反思,发现自身的缺点。如果一味的沉迷于安逸,那是绝对不可能harmony的,不过很少有人会说自己有多少缺点,却对他人的缺点特别感兴趣,其实不论微观还是宏观都是这样;

跟帖2:这种消极只是故事背景设置上的消极,但是整条故事的主线都是积极的。不管是核爆还是外星人入侵,影片里的主角们都是去抗争、去探求生命的意义,去努力生存,活下去……人类只有在困难的环境中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伊甸园美剧论坛之欧美剧交流总社”中发的题为“关于美剧的消极”一帖以及众多跟帖中的两个。看美剧从表面上看来是人们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而“电视迷”在主流文化中更是那些沉迷于这种娱乐活动、丧失思考能力的盲目追崇者,“有思想”、“有内涵”似乎在“迷”的身上永远无法得到体现;然而,美剧迷群却在自身的迷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对这种负面理解和评价进行抗争,正如上面那条帖子的内容,从对美剧中消极内容的质疑到对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思考,再到人类面对外界侵害的抗争和对生命探究的意义等等,这些都是美剧迷群对外界所要竭力呈现的“审视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言行“昭告天下”:“我们不是一群没有思想、盲目追崇电视剧集的迷,而是理性的、有内涵的,善于思考的迷”。除了体现思想性,美剧迷群成员还经常利用“批评”的方式体现他们的理性思维,这一点在前文有关实践活动的章节中已经论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美剧迷群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为了建构自身的群体认同,在面对主流文化对“迷文化”的负面定义和理解时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亚”对“主”的抗争,这种抵抗正是建构亚文化群体认同的动力和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的美剧迷群是依托网络社区的形式存在的,迷群与媒介产品文本之间的互动以及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等大部分活动也都是在网络空间中实现和完成的,因此所有实践过程和相关活动都深深地打上了“网络文化”的烙印。“网络”虽说是个代表先进技术的名词,但随着近些年它的普及和传播效果日益明显,加之监管的难度等因素,“低级”、“庸俗”、“信息垃圾”、“无序”、“危害性”等形容词开始附着在“网络文化”的概念上,一些学者、教育专家等开始对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青少年产生了担忧:“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易被网上垃圾信息弱化;青少年的价值观易被网络消极文化侵蚀;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脱节等等”。因此,主流文化在一定层面上将“网络文化”视为消极产物,认为其对青少年甚至社会存在极大的危害性,而活跃在网络空间的人大部分也被附带上了“网络文化”的消极特质。面对这样的定义和评价,美剧网上迷群的抗争则体现在了对网络社区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伊甸园美剧论坛”中详细的“版规”被每个负责人严格贯彻得非常到位:《LOST讨论区版规》

基本规则(若违反必严惩,包括永久禁言、删除用户名、封ID等手段):

禁止发布一切涉及色情、政治的帖子;

禁止发布盈利性网站论坛等广告;

禁止相互进行人身攻击;

禁止使用脏话(骂虚构角色“下贱”、说某某是“婊子”、“猪”之类的,或者说什么什么是垃圾也不可以);

禁止催促字幕或随意贬低字幕的质量(善意指出错误、实事求是的例外);

禁止回复内容与发帖者主题无关的帖子,这样对发主题贴的会员很不尊重,对其他认真回复的朋友也有不好的影响;

禁止恶意灌水

……

仔细分析这些简单明晰的版规条例,不难看出美剧网上迷群坚决杜绝那些“色情”、“垃圾”、“无序”、“人身攻击式的互相伤害和恶意中伤”等元素在其社区中出现,并且利用一些惩治手段(如在该论坛中许多帖子的跟帖中可以发现很多被版主屏蔽的帖子,那些都是由于违反了版规而被删去的内容,以此保证网络环境的良好状态)来保障网络社区健康有序的发展。虽然我们是网络虚拟社区,但不是那些社会上说的庸俗的、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网站或论坛,我们希望我们这个空间是一个健康的、有序的、能让会员们畅所欲言并且具有一定档次的社区,让所有喜欢美剧的美剧迷们在这里能找到组织或者说是家的感觉,毕竟喜爱美剧的都是一些档次比较高、有些文化素养的人群。2008年12月22日与“伊甸园美剧论坛”中的一个版主“红枫”的访谈记录。这是“伊甸园美剧论坛”中一位负责日常社区管理的版主对建设其群体空间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宗旨,而“伊甸园美剧论坛”也正是以这样一种健康、良好、正规、和谐的形象赢得了广大美剧迷的喜爱和认可。作为网络群体这样一种亚文化群体,他们对主流文化给予他们的负面评价和理解没有展开直面的冲突,而是以一系列完善自身的行为对其进行抗争,从而用这种抵抗方式进行群体认同的建构。

3.对媒介产品主流传播方式的抵抗和对主流媒体消费的颠覆

在与“伊甸园美剧论坛”管理员访谈的伊始,他的警觉让笔者一度非常关注,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美剧论坛,既没有黄色信息,也没有垃圾广告,会员众多并且口碑极好,为什么面对外界的考察时会产生貌似“受审视”的警觉呢?在访谈渐入佳境之后,谜团随之解开。目前中国网络上流行的美剧都是没有通过正式版权交易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盗版,只是目前网络这个渠道还没有专门管制的法律法规针对这个问题,所以属于灰色地带,我们不希望将这个问题放大,所以我们不太在外界极力宣传我们。2009年1月17日与“伊甸园美剧论坛”的管理员“克谢”的访谈记录。从管理员“克谢”与笔者的这段交谈中很容易便能感受到美剧网上迷群对所谓“灰色地带”的观点和倾向,他们明确知道这个问题所存在的违规性,也知道这涉及到知识产权、版权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他们依然没有停止行动、关闭论坛,只是尽量避免去谈这个问题。

其实所谓美剧论坛处于灰色地带这点关键在于“版权”问题,数字网络技术的普及掀起了私人复制狂潮,给作品的传统商业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人掌控与运用着现今的数字复制技术,复制的范围已经从文字作品扩展到声音、图像等领域,这使得私人复制品可以比肩传统的印刷品,从而成为消费者的重要选择。现在实际损害著作权人经济利益的,不是从事海盗出版的企业,而是处于流通网最末端分散的个人使用者,由此引发的结果是大量消费者的复制行为使著作权人无法正常行使复制权和发行权,从而对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产生实质性损害。而“伊甸园美剧论坛”这些国内的美剧论坛和网站大部分都是美剧迷们因为爱好,并且希望更多的美剧迷分享好看的美剧而组织和建立起来的,不存在某个利益集团为了获取商业利益而传播美剧的情况,因此,他们是以个人媒介使用者这一身份来实行复制和传播行为的。然而,在主流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法律法规中,传统版权业等是受到极大保护的,因为他们毕竟花了也许高昂的代价从作品原创者那里买断版权,却在网络空间中轻易地失去了许多获取可观回报的机会。目前媒介产品的传播也是遵循着这样一种主流的、符合社会经济秩序的方式流通的,传播者必须通过购买放映版权的方式获取公开传播的权力,普通的媒介使用者只能处于被动的收视地位——只能选择收视渠道,而不能选择收视内容。

面对这样的现状,美剧网上迷群作为亚文化群体采取了德赛都所言的“游击战术”,他们并没有正面对抗目前主流文化中的法律法规,而是在表面上默认其存在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复制、制作和传播没有版权的美剧来体现其群体对主流文化或传统思想的抵抗。……有种逆反心理,一种对主力权利或是法律制度的对抗,这也是我们喜欢和选择美剧的一个出发点,或是对当代一些制度的不满;一种宣泄途径;一种草根文化对主流文化或是主流权利利益制度的抗衡。这种感觉是存在于我选择观赏美剧的时候:现在大家观赏美剧,其实是一种法律的灰色地带,跟BT下载一样是一种对现有知识产权的对抗,其实有时候法律保护的不是大众利益而是少部分人,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不公平。影视作品可以当作一种文化吧,文化和艺术应该是全世界或是全人类共享的,而现在仅仅是资本阶级谋取利益的工具了……

这是一个名叫“南叶”的美剧迷在接受笔者访谈时主动提出“我还有一点很想说”的主要内容,其实所有美剧迷都知道目前网络传播美剧处于非正规的灰色地带,这是对主流文化中有关版权保护的一种挑战。而正如德赛都有关“游击战术”的观点:游击战术是弱势者的攻击艺术,他们从不在公开交战的场合挑战强势者,因为那会招致溃败,但是他们却在强势者所宰制的社会秩序内部,并在反对这一秩序的过程中持续他们的对抗行为。美剧网上迷群利用在网络空间里制作、传播和收看美剧这种“战术性消费方式”宣泄他们对现行主流文化和社会秩序中相关问题的不满,寻求一种抵抗主流意识形态和宰制权力与制度的快感,并通过这种抵抗建构自身作为亚文化群体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