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3278500000007

第7章 导论(6)

二、研究取径

关于“迷文化”的研究取径,英国学者Matt Hills在其《迷文化》(Fan Culture)中已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将其分为四类:

首先,将迷的有关活动放入消费这个议题中来关注。这种取径在检视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将迷活动看作是一种在消费与“抗拒”之间的文化,特别关注在消费的过程中,迷是如何建构其“好的”认同感,以对立于另一个想象的他者——“坏的”消费者。同时也探讨文化认同如何在众多相互交叠、联结“我群”与“他群”的划分规则下形塑而成。

第二,将迷文化放入社会学理论中探讨。任何既定的迷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群体,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层级,迷在其中分享共同的兴趣,但在相关的知识、接近迷对象的权力以及地位声誉上,同时也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这种研究取径是依托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有关文化区隔(cultural distinction)的理论,来分析“如何”以及“什么”建立起了迷的“地位”(status)。

第三,将迷研究放入传统民族志式理论中分析。身处迷群中观察迷的行为和活动,访问阅听众等是民族志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可以描绘多元种类的迷如何透过个人自我认同而相互联结在一起的。

第四,将迷文化放入精神分析的取径中探究。对于迷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创造力和“轻微的疯狂”,此种取径将其放入心理学精神分析中研究,这将有助于对迷的探讨。

与以上研究取径均有所不同的是,本研究是在社会和文化场域中进行的受众研究。詹森和罗森格伦曾经将受众研究传统划分为五类: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而麦奎尔在梳理了前人的理论后,选用了更为简约的方式,将受众研究分为三大类:结构性(structural)、行为性(behavioral)和社会文化性(sociocultural)。其中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内容广泛,广义上包括批判研究、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而狭义上则主要指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

本研究将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作为研究取径,探讨迷作为受众如何通过媒介使用来进行身份认同的建构。文化研究认为,人们的媒介使用是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映,也是赋予文化产品和文化经验以意义的过程;而文化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观点认为,媒介使用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只有在与某一亚文化群体特定的社会语境和社会经验相联系的情况下,才能被理解;而接受分析则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受众研究分支,着重强调受众在对媒介文本进行“解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受众对于大众媒介所提供的支配性和霸权性意义,具有抵抗和颠覆的力量。麦奎尔归纳了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主要特点:受众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媒介文本进行“解读”,并从中建构意义,获取愉悦;受众感兴趣的是媒介使用的过程及其在特定语境下的展现方式;媒介使用是典型的特定环境的产物,以社会任务为取向,这是由参与“解释团体”而逐渐形成的;不同媒介内容的受众通常由不同的“解释团体”构成,“解释团体”中的成员大体分享相同的话语形式和理解媒介意义的框架;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的,受众中的成员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经验,也更积极主动;研究方法通常是“定性的”、深入的,一般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并且将内容、接受行为与语境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解释团体这一概念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实用主义理论的倡导者,美国杜克大学英文系兼法学院教授斯坦利·菲什提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地位相同或者相近的读者,会因为类似的生活经验或价值观而拥有一套共同的解释策略,或思考和感知事物的方式。结合以上这些特点,本研究将对美剧网上迷群这群特殊能动的受众进行有关社会和文化层面意义的探讨,通过对迷群媒介使用行为的分析,探究受众如何通过特定语境下的媒介使用赋予文化产品和文化经验以意义,而这个意义在本研究中就是身份认同的建构。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美剧的网上迷群是近几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虽然人数在逐年增加,但绝对数字并不是十分庞大,不能算是一种普遍现象,也不能涵盖所有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青年白领们中,因此,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体”。对于这样一个新兴的文化群体,最好的研究方法莫过于质化研究了。

陈向明教授在她的《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一书中提到,质化研究(又称质的研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法“ethnography”(民族志)一词中的词根“ethno”就来自希腊文中的“ethnos”,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而“民族志”则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的、动态的、情境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这些正是本研究的关注角度和研究目的,可运用质化研究中实地观察、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总体设计和开展。

1.实地观察

质化研究中的实地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活动,进一步可以分为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两种形式。在参与型观察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这种观察的情境比较自然,观察者不仅能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现象得到比较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深入到被观察者文化的内部,了解他们对自己行为意义的解释。与参与型观察不同的是,非参与型观察不要求研究者直接进入被研究者的日常活动。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非参与型观察的长处是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客观”的观察,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所谓“实地”,指的是研究对象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在本研究中美剧网上迷群的日常活动空间就是美剧网站和论坛,是个虚拟的网络社区,本研究对其的探究就是在这个网络社区中“实地”展开的。对于网上迷群在美剧网站和论坛中的日常实践活动,本研究也将从参与型和非参与型两种实地考察法来进行探究。

首先,要想不介入式地观察研究对象的所有实践活动,对于美剧网上迷群来说,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登陆其美剧网站和论坛,进入相应的分论坛或者版,观察他们在网上的帖子、留言、讨论、调查、预告等一切与主题“美剧”相关的内容。迷群们在美剧网站和论坛这个网络社区中分享各自观点、提供相关信息、展开激烈讨论,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非参与型观察来记录。但是,本研究由于篇幅关系,不可能对目前所有的美剧网站和论坛进行实地观察,因此只能重点选取注册人数和发帖数量最多的“伊甸园美剧论坛”作为个案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本研究将在不让被研究者知晓和察觉的前提下,研究者在网络上作为一个陌生访客浏览网页,但却记录下“伊甸园美剧论坛”上一些典型论坛中迷们的帖子与讨论,从这些真实的一手资料中分析其内涵和意义。如此情境下的研究记录可以原生态地再现美剧网上迷群实践活动本来的形态,不会因为研究者的介入而影响和破坏这个网络社区本来的运作方式以及迷群们日常的实践活动。

然而,虽然美剧网上迷群在网络社区中积极活跃的实践活动可以被客观地记录,但每天的发帖和留言数量异常庞大,而且主题和范围琐碎并且漫无边际,研究者不可能对其所有的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与研究目的相关。为了进一步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中,并与其进行互动式的交往,参与型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研究者在2008年6月23日试图在伊甸园美剧论坛注册会员资格,但可能由于注册人数过多,网站出于优化管理的考虑,暂时关闭了注册通道,因此只好作罢;当本研究者2008年9月1日再次登录其网站时发现注册通道又正常打开了,于是便以“佳晔豆豆”的ID注册成功,成为其正式的会员,也可以进行发帖、留言和主题创作。本研究者作为同样喜爱美剧的迷的一分子,以正常的身份进入这个网络社区,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不仅可以与其他迷们进行互动性的日常话题的讨论,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帖子,引起大家的讨论和解释,并且记录下这个互动的过程和文本,从而分析其内涵及意义。

2.深度访谈

质化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就是访谈,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访谈是建立在一种信念之上的,即通过语言交流,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同的人之间可以达到一定的相互“理解”;通过提问和交谈,人可以超越自己,接近主体之间视阈的融合,建构出新的、对双方都有意义的社会现实。而要从深层次上达到“接近”和“融合”,深度访谈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关键。

质化研究比较适合对那些“特殊群体”、“文化现象”做个案式的描绘和阐释,因此不能大规模推广其所得经验,只能关注少数特殊人群独特的生命体验、内心感受以及其建构的意义,那么只有进行深度访谈才能使这些成为可能。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从而进行深度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