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3279100000001

第1章 序:祝愿与期待

曹璐

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这些“八〇后”、“九〇后”们树立起当代新闻人所必备的国情意识、全球视角和社会责任意识,是我们一直困惑和思考的问题。2007年初,在一位校友的热心创意和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传播系启动了“子牛杯”社会调查报告征文比赛活动。

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搭建一个平台,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关注民生,为将来的新闻传播工作打好基础。征文比赛取名“子牛杯”,旨在倡导未来的传媒人能够学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踏实、务实的精神,以及年轻学子善于发现、勇于思考、积极创新的素质与品格。一位哲人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三年来,“子牛杯”负载着创意的智慧,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以及评选的有效运行,对促进学生了解社情、贴近民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新闻业务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找到了有效的“支点”。“子牛杯”在新闻教育的课内教学与社会教学相结合,特别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思考方面,有着“百年树人”的战略意义。

三年来,同学们的表现令人欣慰。在征文大赛布置之初,系里就明确要求,所有调查报告必须建立在同学深入实地,调查访问得来的第一手材料之上。这一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得到了较好贯彻,为此,评委组曾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现场答辩和公示。三届下来,我们共收到202篇参赛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也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进步和成熟。为了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对调查报告的选题重在引导,未做过多限制。从参评作品来看,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许多调查报告显示出同学们对重大事件、社会变迁、弱势群体等国计民生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思考。我们怀着欣慰审读这些参评作品,常常带来感动和惊喜。

作为“三〇后”的我,从中确实获益匪浅。不少调查报告还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的作品获得了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竞赛的二等奖,有些作品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本书中的28篇作品是从202篇参赛作品中选出的。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入选作品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缺憾,但是,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准新闻人”群体的专业潜质和不断成长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传播系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目前在本科层次上拥有新闻学专业、传播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体创意专业。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新闻系、传播系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2008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子牛杯”社会调查征文比赛的推出,对探索新形势下新闻学专业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无疑具有导向性的意义。

文字是思考的结晶,“子牛杯”凝聚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回馈,对师弟师妹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望,也凝聚同学们对专业的不懈追求和未来媒体人对社会、对民众的赤子深情。2010年是“子牛杯”社会调查报告征文比赛的第四个年头,许多当年参加征文活动的同学都已经毕业了,但是这项活动还会一年一年地坚持下去且会不断完善。我信奉“先有后好”,更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验的积累,“子牛杯”这个平台会越搭越好,今后,一届届参评的同学们会源源不断地拿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