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3279100000026

第26章 北京公厕何时进入第五阶(1)

陈荷、艾诚、刘茜

有人打趣地将北京公厕分成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背对背”——如厕的人,一个一个规规矩矩地蹲在一条长沟上面,默默无语地对着别人的背部“办公”。许多时候,水流不畅,秽物层层叠叠地堆在长沟里,成群蛆虫蠕蠕而动,臭气熏天,恶心万分。

第二阶段是“面对面”——厕所里因陋就简地挖了多个圆圆的小坑,分列两排,如厕者各占一个坑,面对面,一面努力办公,一面闲话家常,话题甚至包括待会儿到菜市去该买些什么以烹煮晚餐等等。许多早期到中国来的游客,都见识过这类公厕,他们的应付方策是:把随身携带的雨伞张开来,当作“屏风”,用以保护自己少得可怜的隐私权。

第三阶段是“身傍身”——公厕里,开始有了小小半扇“门”,象征性地将如厕的人隔开,蹲着办公时,双方仍可扭头交谈,一站起来时,视线处处可及。那扇门,作用全无。

第四阶段,进入了“文明世界”的“独庭独院”,大门一关,风景里面独好,可是,卫生和设备依然是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地上尿渍处处,抽水马桶无水可抽,门锁坏了没人修理,厕纸肥皂要啥没啥,更惨的是,厕门掉落了,如厕者依然若无其事地在众目睽睽下干其好事,人性的尊严等于零。

试问,在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公厕何时才能突破旧防线,跨入第五阶?

怀揣着疑问和期望,我们踏上探寻中国公厕第五阶的旅程……

探寻一:问卷调查

关于北京公共厕所问题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中国传媒大学2004新闻学的本科生,因写作报告文学,需要对北京市公厕情况进行一些调查采访。希望我们能共同完成这份问卷,共同关注北京公厕的发展。

您最近一年经常去公厕吗?

A.每天B.经常(每周)

C.偶尔D.从不

您觉得在家以外的地方上公厕方便吗?

A.方便B.还可以

C.不方便D.尽量不在外边上厕所

E.没注意过F.其他

您觉得上公厕最不方便的地方是哪儿呢?(可多选)

A.居民小区B.交通干道附近

C.商业区D.胡同

E.其他

您觉得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多选)

A.公厕分布不合理B.公厕数量不够

C.公厕卫生状况差D.冲水开关设置不合理

E.公共洗手池水龙头开关设置不科学F.不该全部采用坐便器

G.女厕所蹲位太少H.地面太滑

I.标志不醒目J.私密性差

K.其他

您最希望的公厕便器样式是?

A.蹲便器B.坐便器

C.每个公厕内至少设有一个坐便器,但不要全部采用坐便器。

6.您希望公厕的冲水装置为?(可多选)

A.脚踏式B.感应式

C.按压式D.拉绳式

E.无所谓

7.在公共厕所方便完,您通常洗手吗?

A.洗B.有时洗,有时不洗

C.不洗

8.上公厕后不洗手的原因?

A.没水B.不想接触水龙头的开关

C.洗手池不干净D.没有洗手液

E.没这个习惯F.其他

9.您希望公共洗手池的水龙头开关设置为?(可多选)

A.感应式B.脚踏式

C.旋钮式或抬启式D.反复按压定时出水的节水式

E.无所谓

10.您对最近去过的公共厕所卫生的评价?

A.很干净B.还可以

C.很脏

11.公共厕所哪些方面让您感觉脏?(可多选)

A.便后不冲水B.地上有污水

C.废纸不入篓D.便溺不入坑

E.臭气熏天F.墙上乱涂乱画

G.苍蝇乱飞H.无人打扫

I.其他

如果方便的话,我们希望您能留下您的性别年龄以及您居住的大体位置

为了了解市民对北京市公共厕所现状的评价以及对今后公共厕所建设与改造的意见,我们设计了此份问卷,并于2007年7月30日至8月12日对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等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我们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2岁至79岁,性别比例为一比一,居住地是分布在北京的七个城区:朝阳、海淀、东城、西城,共计有效样本有100份。

为了得到真实和准确的数据,我们走访了北京市区的七个城区,认真地做了发放工作。尽管这是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但是从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值得关注的数据(根据每一题的数据,我们分别做出了分析):

A.24%的市民日常离不开公共厕所。

统计显示,5%的被访者称最近一年没有去过公共厕所;95%的人在最近一年中都去过公共厕所。其中6%的市民每天都得上公厕。

B.近四成的市民感觉上公厕不便。

C.寻厕难的地方集中在住宅小区和交通干道附近。

被访者普遍反映在居民小区寻厕是最困难的,占到被访总人数的65%;第二个寻厕难的地方是交通干道附近,占到被访总人数的60%;还有近两成的居民反映在商业区和胡同等地寻厕也比较麻烦,有的人甚至把一些快餐店的厕所当作公厕(如肯德基、麦当劳)。

D.在第四题的调查中,60%的居民认为北京市公共厕所数量不够;55%的居民认为北京市公共厕所分布不合理。这两个问题仍是目前北京市公共厕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E.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希望公厕使用蹲便器。同时,为了照顾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士,45%的被调查者认为每个公厕应该至少设有一个坐便器,但不应该全部使用坐便器。

F.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公共厕所冲水装置为脚踏式或感应式。82.8%的市民希望公厕的冲水装置为“脚踏式”;76.8%的市民选择了“感应式”;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按压式”以及传统的“拉绳式”分别仅有3.0%和2.0%的人选择;只有2%的市民表示采取哪种冲水装置都无所谓。

G.95%的被调查者希望公共洗手池水龙头开关设置为感应式。

H.除了个别人(3.4%)上完公共厕所后不洗手外,还有28.4%的被调查者坦言“有时洗,有时不洗”。

I.究其便后不洗手的原因,只有2.8%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没有便后洗手的习惯;35%的人不洗手是因为不想接触水龙头的开关。对此的进一步分析,没有发现性别差异。

J.调查显示,37%的市民将公共洗手池水龙头开关设置不科学列为北京市公共厕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95%的被调查者希望公共洗手池的水龙头开关设置为感应式;接近五成(48%)的市民认可脚踏式的龙头开关;现在公厕中广泛采用的旋钮式、抬启式以及反复按压定时出水的节水式龙头开关分别只被5%和6%的被调查者选中。

K.市民认为北京市的公共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数量不够、分布不合理、公厕配套设施不符合市民公共卫生要求外,还有女厕所蹲位太少、卫生差、地面滑、标志不醒目、私密性差等问题。

a.42%的女性将“女厕所蹲位太少”列为北京公厕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有29%的被调查者认为女厕所蹲位太少。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对于女厕所蹲位太少的问题,女性(42%)的反映比男性(16%)强烈得多。

b.21%的市民认为“北京市公共厕所卫生太差”是北京公厕的主要问题。

84%的居民认为最近去的公厕很干净或环境卫生还可以;17%的居民觉得最近去过的公厕很脏。

L.公共厕所不干净,居民认为最常见的情况是有人便后不冲水(57%);其他依次为:地上有污水(39%)、废纸不入篓(35%)、便溺不入坑(31%)、臭气熏天(30%)以及墙上乱涂乱画(22%)等。

20.6%的被调查者认为“卫生太差”是北京市公共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份简单的问卷,从中我们或许无法找寻到北京公厕第五阶的痕迹,但是我们仍旧在探寻的征程上继续考察着……

探寻二:实地考察

为了零距离地了解北京公厕,我们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同时也进行了更深度的走访。

思路一:

我们以定福庄为中心,辐射状地调查走访了朝阳、东城、海淀区。

以学校所在的定福庄为例,提到公厕这个话题时,市民们纷纷诉苦:走出自家门口,几乎就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要上厕所只能奔回楼上解决问题。后来我们了解到,整个定福庄西街只有一个公厕,而且长期没水,也无人打扫,整个厕所臭气熏天,垃圾满地,几乎无处落脚。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市民,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对公厕有着十分强烈的不满情绪。

我们走访的第二站是位于东城区的东四北大街。在走访中我们发现靠近市中心的地区公厕密度明显较高,且卫生状况良好。在这里,甚至还有专门吃住在厕所的守厕人(保洁员),负责每天厕所的清洁管理工作。在他们尽心工作下,该厕所卫生十分洁净,受到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

下面是我们走访的第三站——海淀中关村及清华园。在人流量极大的中关村,我们却意外地发现公厕分布和数量有着严重的问题,除了少量的移动厕所之外,几乎没有发现比较正规的公厕,值得有关部门的反思。而走近清华园,不得不感叹不愧为中国最高学府,校园里的厕所情况十分好:空气清新、卫生洁净,在男生的小便池内还设置了纳米免冲技术的设备。

在探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北京市的公厕分为三类:一类、二类、三类。我们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实地考察。

2001年,北京公厕进行升级改善,保留下一二三类公厕,我们分别对其进行走访,获得大量的文字和音像资料。

思路二:

三类厕所是沟槽式,卫生相比之下较差,蚊蝇较多,且如厕人互相可视。三类厕所的内部构造也比较简单,卫生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只是简单的隔间,没有洗手池和独立的门,也没有冲水装置,粪便直接入池。

二类厕所全部由专人看管,如厕人有独立封闭的厕间,面镜手盆烘手机等相关设施一应俱全,大部分二类厕所中设有供老幼病残人士使用的第三空间。我们在走访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二类厕所。

一类公厕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王府井、天安门等人流集中、游客较多的地方。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的北端,有一座标志为“同创优美环境,共享健康生命”的豪华公厕,就属于一类公厕。

在实地考察寻找各类厕所的同时,我们也就寻厕问题对市民进行分人群和分地点的采访。

说到北京,自然会提及胡同——胡同寻厕。在东城的胡同中,我们向一位林女士了解了胡同寻厕的情况。“北京城区胡同多,所以找厕所相对容易,胡同里一般都有公厕。但是,有些知名度较高的胡同里,公厕也不好找,原因是,这里都是深宅大院,住的大都是达官贵人,老百姓住得少。”想想也是,这些公厕也不提供厕纸和洗手液的,需要自己准备。

在这样一个交通繁忙的都市,人流集中的车站如何呢——车站寻厕。令人开心的是我们发现在北京大小火车站大都有公厕,这种公厕一般是有人值守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它们基本上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但是分布在北京各处的公交车站,就不能做到一处一个了。

快餐店是快节奏城市的一种标志型建筑——快餐店寻厕。在北京,肯德基和麦当劳是很多的,这些快餐店都有洗手间,就不就餐都可以进。这一类快餐店大都在主干道上,有明显的标志,很容易找到。结果就是很多人把近找肯德基、麦当劳当作如厕的上上之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于经常人满为患,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等待中。

高校云集的紫禁城——学校寻厕。学校都会有厕所。但是还要分大小,一般小学和中学因门卫值守较严,不方便出入;大学就方便多了,大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会有厕所。就看你能否在偌大的校园中有敏锐的“厕感”了。

高级低级住宅小区的寻厕情况似乎比较糟糕——居民区寻厕。新开发的小区很少有公厕,较老的小区应该有,但是若要达到胜利的彼岸,则要向居民求助得到他们的指点。

在走访各区公厕的历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北京公厕的进步,也亲眼目睹了北京公厕仍旧明显的不足。我们能够看到北京公厕向第五阶迈进的步伐,却也感受到这步伐的确迈得艰难。当前北京市三类厕所仍占据着绝大多数,可能这些厕所卫生情况并不是很差,但是它们的设备和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按照划分标准,也只能勉强算在第三和第四阶的过渡阶段。看来北京公厕的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更接近第五阶的二类厕所和一类厕所究竟在哪些方面更胜一筹呢?三类厕所要怎样才能跟上前两类公厕的发展步伐呢?我们继续探寻……

探寻三:寻访守厕人

走近北京公厕,必然要走近一个特殊的职业——厕所保洁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守厕人。

我们在北京近六千座的公厕中,首先认识了一位二类厕所的保洁员——NO.0164:陈自能和他的妻子,并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他们所工作的地方是位于东四北大街船板胡同编号为01—05059的公厕,监督电话:84138689,标准:二类,单位:东城区环卫局第三管理所老陈和他的妻子从2003年开始在这个公厕里工作。三年来,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春节,甚至没有一起出去逛过街。他们每天早晨5点起床,一直到晚上12点才休息。

记者:这个厕所属于哪个部门管理?

老陈:东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第三管理所。我们这个厕所属于二类厕所,东城区共有二类公厕237个,为了迎接奥运会,政府会改造更多的一类二类厕所,也会扩建大量的公厕。

记者:我们在厕所门口看见设置了盲文标牌,而且内部设置蹲式马桶,你们的设置的确实周到啊。

老陈:是的,我们这类厕所内部都设置有蹲式马桶,以方便残疾人。而且厕所的冲水装置和洗手装置随时根据群众要求进行改进和更换。我们作为厕所保洁员,每个月都要开会和接受培训。厕所的装置一旦被破坏,我们会马上报修,维修也是十分及时的。

记者:这个厕所的人流量非常大,那这个厕所每月的耗水量有多少呢?

老陈:600吨左右吧,冬夏两季可能会有一些浮动。这里每天的人流量可以达到2000人次,每个人上厕所的时候都要冲水,每踩一下冲水开关就会有12斤的水流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