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32793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以培养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而闻名于海内外,学校在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的同时,也积极建设和发展传统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就一直是我校的支柱学科之一。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起源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外语系。自建校以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老师们在这片传媒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逐渐建设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支柱学科之一,本学科现有2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本学科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同时大力发展非通用语种,先后开办过斯瓦希里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波斯语、葡萄牙语等23个外语专业,在很长时间内曾是国内高校开办外语语种最多的院系,直接为国家的外宣和外交工作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过程中,本学科凸显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语言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研究和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形成了多语种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的学科特色。同时本学科依托学校优势,突出跨学科教学及科研的特色,站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高度,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广阔视野强化语言、文学和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在现代语言学研究方向,分析语言现象,探讨语言的本质属性,为外语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英美文学研究方向,将文学普及与文化提高相结合,把影视作品纳入文学研究视野,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出发,研究英美经典文学;在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以中外影视作品的翻译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养影视翻译优质人才的可行之路;在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方向,深入研究语言对象国的社会文化及表现形式以及语言使用的适切性等问题。

“已是花繁树,尤思果满枝”,本学科的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的全校大学英语公共课和多语种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之余,努力从事外国语言文化研究,以绿叶的奉献精神,默默地烘托着朵朵美丽的传媒奇葩灿烂绽放。本书收录的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部分教师近年来在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等方面研究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其内容不仅涉及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研究等,也有语言教学等应用方面的研究。本书以理论篇、学习篇和实践篇为导向,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证明,任何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二是研究角度广、知识面宽、洞察力深的多语种研究。力求发现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特点,进而探索人类认知和语言的普遍特性。它充分体现了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特色,以外国语言本体研究为基础,语言教学研究、多语种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并重,共同支撑中国传媒大学传媒信息等学科领域的健康发展。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以及学校相关单位的关怀、支持和大力资助,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学界师友,这本书虽然谈不上是什么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文章甚至还存在幼稚之处,但这些都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记载。学无止境,学术研究更无止境,我们深感从事学术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我们坚信,在学术的道路上,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习,就会有进步,就会有提高;只要做到心平如镜、淡泊名利,就会有收获。因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做下去。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热情帮助,她们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由于学术水平的限制,书中不乏不够成熟和偏颇之处,诚恳希望读者对书中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批评,以帮助我们进步,继续研究。

李佐文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