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3279600000038

第38章 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教训(4)

六、要注意反对僵化保守,倡导改革创新,提倡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工作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与新闻思想要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就须始终坚持同各种僵化保守的旧观念和旧传统作斗争,要大力倡导改革创新,提倡积极、主动和创造性的工作精神,要不断用符合和适应新形势、新情况需要的新观念、新经验、新创造去改进工作,去丰富自己的理论。

新闻工作政治性很强,党和政府对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在政治上的要求高,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和政府要求新闻宣传不能脱离党的领导,不能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违反宣传纪律,这是保证新闻宣传能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基本要求。

但是,党和政府同时又提倡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要因循守旧,不要把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同发挥积极、主动和创造精神,同坚持改革创新对立起来。

1985年2月8日,胡耀邦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针对当时有人提出的“强调作党的喉舌就会束缚新闻界的积极性”的观点,对这一问题作过透彻的分析。他指出,“中央直接的声音不是很多,而新闻报道却必须每日甚至每时向人民说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一定要有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定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一定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工作的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不间断地用大量言论和事实,来强有力地宣传中央的主张。所以,新闻事业作为党的喉舌,同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根本上也是完全一致的。”

要处理好新闻工作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关系,关键是一个“责任感”和“负责精神”的问题。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机构的负责同志应当有一种对党和人民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只有有了责任感,有了负责精神,才会敢于创新、敢于负责、敢于在国家法律和党的政治原则与组织纪律的范围内发挥自主性,才会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群众需求,根据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独立、负责、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组织报道,开展宣传,做好新闻工作。

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许多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对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报道都是靠着新闻机构的领导和记者、编辑们主动工作、积极负责、大胆创新而获得成功的。如果新闻工作者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不负责任地盲目服从,“循规蹈矩”,只是想着怎样才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怎样才能“四平八稳”,“不犯错误”,倘若带着这样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去工作,那么很难想象新闻报道会有创新,会受到群众欢迎,会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新闻工作者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和压力。例如,来自上级机关的干涉过多,出现问题时受到的批评过重等等,这些情况往往会影响到新闻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就需要各级党政机关要多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多支持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多鼓励他们按照新闻规律去组织报道、去大胆创新、去寻求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要争取当“开明婆婆”,以使新闻宣传能够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可读(可视、可听)性,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问题,应当区分情况,妥善处理。要多从总结经验教训出发,帮助新闻单位的同志查找原因,吸取教训,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避免做简单的指责和处罚。

总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步调一致、口径一致,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应当看到,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僵化保守思想会极大地妨碍我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而对一些传统的东西则容易不作分析,盲目地服从和固执地坚持,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些概念化和模式化的东西,而且还会导致一些人总是习惯于按照老套路、老规矩和老办法行事。

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其核心内容是打破以往形成的模式化的老套路。改版前,该报在版面内容的编排上采用的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地(延安)的套路。按照这个套路,头版上都是一些来自国外通讯社的国际新闻,即使是与我国关系不大的,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东西也照样刊登。而延安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按习惯做法却上不了头版。像《中共中央通过根据地土地政策》这样的重要消息只是发在三版。改版后,版面编排顺序进行了大调整,延安的、边区的重要新闻上了头版,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在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来党的新闻工作改革中,摒弃旧模式,改变老套路,始终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再如新闻工作中的“慢三拍”做法,也是长期来所形成的一种旧思路、旧模式。新闻事件发生了,作为新闻媒介本应争分夺秒,快采快写快编快发,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可是我们一些媒体,为了怕拿不准而犯错误,往往“不急不忙”,左请示右报告,要等待领导发话后再作报道。这样一来,我们的报道常常会比国外一些媒体“慢三拍”,结果贻误了时机,经常造成被动局面。

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国际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慢三拍”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如果依然不作调整和改进,只会使自己在新闻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转变旧观念,摒弃旧传统,加大改革创新方面,已经尝到了许多甜头。例如,我们把“信息观念”、“服务观念”、“受众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市场观念”等这样一些全新的新闻与传播观念引进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理论研究中。

这些新观念的引进,使我们改变了过去主要从政治宣传的角度,从事业管理的角度来认识新闻工作,组织新闻报道,改革新闻事业的旧观念、旧模式、老套路,而能够注意从信息传播、从满足受众需要的角度来选择新闻,组织报道;从市场竞争、从经济效益、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管理和经营新闻业,来考虑新闻业作为一种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这就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我们新闻业的经营与管理从此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失误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理智、越来越聪明起来的。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这仍然是党的新闻事业今后求得不断发展所应取的态度和做法。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之所以产生上述一些失误和错误,有这样一些教训,原因应当说是多方面的,性质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由于历史与现实客观条件的局限,有的是由于党的某些组织和领导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有的是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偏差所致,有的是由于新闻机构自身的决策和行动失误所致,有的又是由于某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偏差所致;有的属于政治立场问题,有的属于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又属于工作作风问题;有的是党处在成长过程中客观上难以避免的问题,有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有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偶尔发生和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然而,不管是在何种原因下产生的问题,也不管是属于何种性质的问题,客观的原因也好,主观的原因也好,偶尔发生和出现的问题也好,长期存在的问题也好,我们都要看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损坏了党的新闻事业的声誉,贻误了党和政府的工作,影响了党的新闻事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我们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要主动、认真地总结其中的教训,并且努力地加以纠正和克服,以使党的新闻工作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