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实践力
3281200000053

第53章 实践考证:来自新闻一线最真实的总结(1)

虚实结合巧用技巧——浅析新闻标题的细节化处理

王雯淼

摘要:人常说,“读书看皮,读报看题”。一条新闻能不能抓住读者,与标题制作有着很大的关系。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之前,恰似新闻的“眼睛”,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可以给人以美感,引人关注。传神又富有魅力的好标题,能使受众感受到正在萌生着、变动着的新鲜事儿,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往下阅读。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标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也有一些报刊延续粗放型的标题制作,在细节处理上不够精良,这点正在被一些门户网站所超越。

关键词:新闻标题、核心价值、网络新闻标题

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新闻标题对读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大小报刊的编辑深知制作标题的重要性,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标题制作得多姿多彩,扣人心弦。《辞海》对“标题”的解释是这样的:“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

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部用标题概括、评价新闻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专家研究表明,受众对新闻作品的兴趣,往往首先来自最初的注意———“内心冲动”。受众常常只注意那些一开头就能牢牢吸引他们并能使之“冲动”的新闻和文章。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已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各种新闻传播工具的兴起,为我们获取新闻信息提供了广阔天地,但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增添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彰显标题的特色,增加实用性,就成了新闻从业人员业务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门户网站的发展,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各大网站都通过加强新闻内容的筛选和对新闻标题的提炼增加点击量。

一、重视新闻标题的功能和作用

(一)提供信息

1919年,徐宝璜在《新闻学》中认为,新闻标题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便利阅者”,他说,题目如编辑得法,应为新闻之结晶,以少数简明之字,叙述其中重要之事实,使阅者读之,即可知全世界大事之纲要,虽不读新闻,亦无不可。其二,是“引人注意”,徐宝璜认为,一新闻之题目,因其形式与地位,易惹人注意,实不啻该新闻之广告。若编辑得法,既可借以引起读者好奇之心,复可同时用以稍满足其欲望,使其对于新闻不能不看。

相比于过去新闻标题只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论,现在的新闻标题更具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人们阅读报刊变得“速食”化,很多人往往看报只看一眼标题便一带而过。作为新闻受众,越来越重视通过标题获取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标题提供新闻信息,表达新闻态度,增强新闻媒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使标题获得更大的新闻效益,必须重视发挥标题在新闻作品中的独特作用。

当今新闻媒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人们不可能每天把所有媒体的每一篇新闻都阅读一遍。根据这一情况,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很注意在标题中传递新闻信息,力争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具新闻性的内容放置于标题中,让读者一看标题,就能对新闻信息有个大概的了解。许多标题本身,就是一条独立的新闻。比如:《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民政部向福建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等,都在标题中充分展现了新闻信息的核心内容。

(二)引领读者

不同读者,由于受年龄、地域、职业和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局限,对新闻的选择是有所区别的。对媒体发布的众多新闻信息,哪一类该读,哪一类不该读,读者大多是通过标题来确定的。对感兴趣的,可以根据需要,对新闻信息作进一步了解;对不感兴趣的,往往是看看标题一扫而过。有些标题,本身就是提示性的。比如《我国确定今年经济体制改革9方面重点任务》,对于没兴趣的读者来说,看了标题就点到为止了;对于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了解“9方面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选择与自己更为接近的新闻信息,以便作更深入的阅读。

此外,标题还具有标识、评论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因此,标题必须言之有物,要有内容,切忌空泛;但它又绝非无情之物,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做到爱憎、褒贬、是非分明。这是新闻标题最基本的内涵。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车匪路霸横行,对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严重扰乱,1996年7月30日,新华社播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对三起车匪路霸大案的查处结果的新闻。

次日,《中国青年报》为此刊发的标题是“车匪路霸不除不解民恨(主题)九恶昨被处决(副题)”。这则标题在叙事的基础上,既鲜明表达了编辑部的立场,又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车匪路霸的义愤,体现了报道与评论事实双重功能的结合。相比于其他就事论事的题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3起车匪路霸大案》就简明、有力得多。

二、提高报纸新闻标题细节处理的方法

(一)增加新闻标题的价值

标题效应生成的价值基础离不开新闻的价值基础。因为,新闻标题是与新闻内容密切相关的,在一般的情况下,它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即使是一些评价性的标题,也不可能脱离新闻内容而独立存在。至于标题新闻,它的存在形式是独立的,但它不过是把新闻内容高度浓缩和概括在标题中而已。那么,我们在探求标题效应的价值基础时,就可以从现成的新闻价值基础中去寻求答案。

新闻价值究其本质来说,就是新闻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人们感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其核心体现着受传者对当今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的追求、选择和需要。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一般来说,有新鲜性、及时性、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如果能把新闻中凝聚的新闻价值的某一个因素突出在标题上,通过这个窗口常常就能收到诱发受众的收听、收看和阅读兴趣的效果。199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发问,标题为“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赠给《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四句话(肩题)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主题)”。

这则标题准确、精彩且提纲挈领地标出了最核心的内容。这不仅在当时是新闻的兴奋点,事后对新闻工作也有极强的指导性,自然备受读者关注。

(二)标题要“用事实说话”

无具体内容,笼统,给人以虚无缥缈的印象,这是造成许多标题一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标题必须言之有物,这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作为新闻点睛之笔的标题,它的根基就是“用事实说话”。一般说来,大凡新闻事实的选择,都是在新闻价值、传播需要和受众者兴趣三者的交叉点上来进行的。标题要靠事实说话,但不是用一般的事实说话,而是要用新闻价值最高的事实说话。如果挑选的是那些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事实,所用的语言又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生僻词,就很难吸引读者了。

早前的报纸上,常会见到这样的标题:《某部党委树立大人才观促部队快速发展》、《弘扬奥运精神苦练打赢本领》、《着眼形势任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标题换到其他稿子里一字不改也能用,其通病是大而空、没内容。也正因为这些标题具有许多新闻的共性,才变成了“万能标题”。像《××无情人有情》、《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不知被多少媒体套用过多少次,原因就是放在许多稿子里都“适用”,也没有错,只是缺少新闻事实,显得空泛无物。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新闻单位硬性规定,将诸如“成效显著”、“再铸辉煌”、“反应强烈”和“进展顺利”等空洞词语,作为标题忌用词语不准使用。其实,改变这种局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以实见长。有的作者老在技巧上用力气,即使用尽浑身解数,也作不出一条出彩的标题,而有的轻而易举就做出了特色,原因就是标题内容比较实在。像《某部营职干部全都住上经济适用房》、《百余名军师职干部进京充电》等标题,并没多少技巧,只是内容比较实,就显得与众不同。

(三)增加个性,以巧见长

一些标题,之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眼球”,很重要的就是缺乏个性特色。有的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内容繁杂,毫无重点;有的隔靴搔痒,避重就轻,无病呻吟,顾左右而言他;有的习惯于打官腔、喊口号,空话套话不时出现,陈词滥调随处可见,让读者熟视无睹;还有的重技巧、轻内容,追求字面对仗,缺少新闻含量。

由于标题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纳更多的新闻信息,也不可能将新闻中的所有内容都展现于标题,只能抓住新闻中最能体现本质特征、最能吸引读者、最富新意的东西,并将其突出,才能增强新闻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比如2009年2月28日,《北京晨报》一则新闻标题《老影人项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眉题)———送别“张军长”(主题)》。项堃作为一名老演员,由于离开舞台时间较长,许多年轻的读者可能对他不很熟悉;但他在电影《南征北战》中塑造的“张军长”,却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他的“代表作”作介绍,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拉近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

(四)增加标题的信息含量

标题要有丰富的内涵,尽可能多地增加标题的信息含量。比如冯小刚在2008年获得最佳导演奖,《京华时报》的标题是《〈集结号〉成大学生电影节大赢家(眉题)———冯小刚首获最佳导演奖(主题)》,这里的信息量就比较丰富,既有“获最佳导演奖”的信息,也有“首获”的信息,比单说《冯小刚获最佳导演奖》要丰富一些。

(五)巧用标点的作用

标题要制作得好,固然需要在概事达意、字法、句法上下工夫锤炼,但注意发挥标点符号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也能让标题更精彩。谁都知道,人们写新闻、做标题,对社会生活的反应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冷漠报道。字里行间不可避免地要融入作者对生活、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体现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凡是好的标题,总是要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这种深厚的感情色彩,许多时候单靠只言片语的文字,是表达不出来的。恰当而巧妙地借助于标点的辅助,往往就能收到言虽尽却意无穷的好效果。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了我国第一块奥运金牌,当时7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用的题目为《别了,0!》。一个惊叹号充分表达了惊喜和赞美之情。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网络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的核心价值

所谓核心价值,即这篇新闻里最能吸引人之处。例如:“某某某主持召开××会议”就远不如“某某某强调要××××”吸引人;再如:“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就不如“××城市竞争力中国第×”吸引人。因为两个例子中,第一种说法讲的是形式,第二种说法讲的是内容,内容是比形式更有价值。网络新闻标题就是要将最有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做成标题,而不要追求大而全、面面俱到。

另外,核心价值还体现在与目标受众的接近性上。与读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往往要比与之关系甚微的新闻更有吸引力。因此,作为全国性媒体,报道新闻,尤其是国际新闻时,要尽可能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拟定标题,如“美日签订军事同盟协约”就不如“美日订军事同盟协约牵制中国”更体现接近性。

(二)网络新闻标题要把握好“虚”和“实”的关系

基于网络浏览新闻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无法做到和传统平面媒体一样,在标题中运用大量修辞手法,将标题做得虚化、文学化,而只能做成主谓宾齐全的“实题”,让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该新闻讲的是什么内容,从而迅速做出点击与否的判断。

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站在受众的角度出发,便于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接受到最能满足其新闻欲的信息。但是,从网络媒体自身的角度考虑,实题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标题里就已将新闻的核心价值呈现给了读者,他们只需要读标题,就能知道新闻的大致内容,若新闻本身无足够的吸引力,读者往往浏览标题就满足了,这导致网站损失了不少点击率。因此,网络新闻标题可以以实为主,适当虚化。力求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效果。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但对最能吸引人的部分虚写一笔,让读者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点击阅读。

(三)网络新闻标题要力求简洁

网络新闻标题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要不断提炼,力求简洁。标题字数应在15个字以内,太长或者太短,看上去都不够美观,而且,太长造成信息冗余,太短则显得标题信息含量不足。除了其当运用简称外,新闻标题中句子成分也需要省略,一般来说,可以省略的是介词“在”、单数数词“一”、部分量词。例如:“一艘渔船在东海沉没4人死亡2人失踪”,可以简略为“一渔船东海沉没4死2伤”,适当地省略,可以使标题精炼,但切忌为了省略而导致标题意思不明确,甚至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