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体育新闻学
3283200000018

第18章 体育新闻的类型与特点(5)

对中国奥运史上取得的第一块金牌的报道应该说是记者争抢报道时效性的经典范例。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7月29日上午11时10分,男子自选手枪比赛结束,许海峰一枪打了个“双第一”,成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第一人和洛杉矶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获得者。当时负责采访射击比赛的新华社记者高殿民及时把比赛结果写成快讯,用电话传到新华社前方报道组。11时30分,当大会组委会正式宣布许海峰获得本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结果时,新华社就立即播发了这则快讯,比路透社的同一内容报道快了15分钟,比美联社早了20分钟,比其他通讯社早报道的时间则更多。

当时,新华社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报道,却是第一个向世界发出消息的通讯社,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当天下午,日本共同社的三名记者向中国记者祝贺,赞扬他们在新闻报道中“也夺得了一块金牌”。有评论者在评说这条消息时,标题就是《时效上的荣誉》。后来,《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这篇报道被评选为1984年度全国好新闻特等奖。

3.大众性

各类新闻传播的信息最终要流向广大受众。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传播效果的终极检验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能否实现其交流情况、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传递文化、娱乐民众的功能,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些信息是否为大众关心和需要的。新闻传播早已从传者本位转向了受众本位的时代,在传播中必须注重传播对象,根据受众的需求,想方设法满足民众的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如果失去了受众,新闻传播就失去了传播对象,这样的新闻传播既不可能有市场,也不会有发展,更不能体现出传播的意义,无法通过对客观事实的传播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无法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无法促进社会和谐地发展。体育新闻报道同样追求广泛的受众,如果体育新闻传播失去了广大受众,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大众性运动,各类体育运动覆盖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庞大人群。人们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强化心理素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育运动是无国界的共同语言,人们可以通过它切磋技艺、交流情感。正因为这个缘故,各类体育运动都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拥有成千上万的体育迷。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体育运动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体育热潮。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热和体育新闻热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活跃着两种“体育迷”:一种是户外体育活动迷,这类人热衷于晨跑、打球等体育运动;另一种是所谓“坐椅上的体育迷”,从电视、广播、报刊上欣赏体育。据说,美国体育迷的座右铭是:“世界末日到了我管不了,先得看看昨天球赛的结果怎样了。”据美国新闻界1980年的统计,美国有3500万人是体育迷,其中93%的人每天收看(听)报纸、电视台或电台的体育新闻。美国前首席法官厄尔·沃伦谈到他的阅读习惯时说:“我首先阅读体育版,因为它们记载了人类的成就;然后,我再看第一版,因为它们记载了人类的失败。”法国人也是体育节目和体育新闻的爱好者。法国人说:“我们人人都是安乐椅中的运动员。在法国,电视台安排有雷打不动的足球节目,定时播放。每逢有重要的体育比赛,不论是在本国还是在外国举行,法国电视台都要进行详细报道或转播,其他节目要为体育节目让路。”在我国,近些年来体育运动也成为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休闲方式之一,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使得举国上下对体育的热情更为高涨。

体育运动的广泛参与性使得体育新闻的报道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受众群。因此,体育新闻报道是为大众群体而做的,要满足大众对体育运动的多种信息需求。为了使体育新闻报道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受众的接收习惯、接收能力,体育新闻报道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4.显著性

俗话说“名人出新闻”。声名显赫、成就卓著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普通公众有关生活的标尺和参照,甚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生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会成为普通公众关心的话题。西方的新闻学教科书中提出一个著名公式:名人+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很多新闻恰是利用“名人效应”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

体育运动的主体是人,广大受众最为关注的就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不同的人的各种表现。其中,那些能够在与其他人或自然的竞逐中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不断获取胜利的人,自然容易成为人们目光会聚的焦点,这也是体育新闻报道中,关于体育明星的报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和较大篇幅的原因。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理所当然地进入媒体报道的视野,同时,由于体育明星对社会上的其他人具有示范作用,他们在体育场外的一言一行也受到广泛关注。从他们的个人爱好、婚姻家庭等私人行为到公开言行、社会活动等全部列入了体育新闻报道的范畴。而且体育明星的知名度越高,有关其活动的报道的新闻价值就越大,即使这些活动在生活中是极其平常的事情,但正是由于体育明星的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才使其新闻价值骤然提升。比如,婚姻是每个人都要跨入的人生重要阶段,媒体不可能对所有人的婚礼进行报道,但是我们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一些体育明星的婚礼都在媒体上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例如,杨威和杨云的婚礼、王楠的婚礼等都成为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不过,媒体在注重利用报道对象的显著性特征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不要因刻意追求名人效应而使体育新闻报道流于捕风捉影或过于琐碎、流俗,那样就舍本逐末。

二、体育新闻的特殊属性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有其共同的、一般的特点,但是由于体育本身具有的一些独特属性,使得体育新闻与其他各类内容的新闻相比,又有其不同之处。以下对于体育新闻特点的归纳以最重要的竞技体育报道为主。正是因为竞技体育运动表现出来的普遍性、世界性、竞争性、自我挑战与超越性、审美与教育性、娱乐与休闲性等,使体育新闻报道成为广大民众的重要信息与精神需要之一。体育运动的这些特性使得体育新闻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色。

1.鲜明的专业性

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涉及球类、田径、游泳、射击、举重、击剑、体操等数十个大项,每个大项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小项,而每个比赛项目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完整规范的比赛规则,不同的运动队和运动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训练理论、比赛方法,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因此体育运动其中的专业性毋庸多言。

同时,对体育运动的研究多年来已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学科门类,并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联系、相交叉,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分支,如果记者不懂得这方面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不了解不同的技术、战术以及专业术语等,一个外行或一知半解的记者就无法欣赏各类体育比赛,会遇到无数困难与阻隔,无法完成体育新闻报道任务。

体育新闻在报道过程中会涉及对赛场上紧张、激烈的竞技场景进行必要的描绘,必然会涉及不同体育比赛项目中的专业性内容。任何一句外行话,都会使其报道大为减色,也会使媒体的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