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3283400000055

第55章 复句的分类和运用(1)

【学习提要】

复句的定义、分类,以及多重复句的分析和复句的运用。

第一节复句和关联词语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全句有统一的语调。例如:

①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奥运。

②人民懂得,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北京奥运。

例①构成分句意义上相互关联,结构上并互不包含,是复句;例②结构上互相包含:“没有……就没有”充当“懂得”的宾语,不能构成复句。

充当复句组成成分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如:

③那天的阳光,照亮了那天的天空;那天的风,吹散了那天的云;那天的各拉丹冬,给了我们最激动人心的见面礼。

④要是下雨,比赛就推迟进行。

例③三个分句都是主谓句;例④前一个分句是非主谓句,后一个分句是主谓句。

组成复句的几个分句如果是主谓句,主语相同的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例如:

⑤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150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

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例⑤因为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所以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例⑥各分句的主语“时间”反复出现,起强调作用。

二、复句和关联词语

表示分句间关系的方法有两种:用关联词语来表达的,叫关联法;不借助关联词语的,叫意合法。书面语中多用关联法,而口语中多用意合法。

关联词语大多是连词,如“然而”、“于是”;有的是副词,如“也”、“还”;有的是词组,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关联词语的作用,除联结分句之外,还起到确定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作用。例如:

①如果你能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干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条件复句)

②因为你能专注于某一项事业,所以能干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因果复句)

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例如:

③他的女友温柔而且美丽。

④这样简直把唱歌变成一种思想,一种语言,甚至一种号令。

例③“而且”连接的是两个词;例④“甚至”连接的是两个短语。以上两例都不是复句。

第二节复句的类型

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

一、联合复句

联合复句中分句间意义上平等,无主从之分。它分为以下五类:

(一)并列复句

每个分句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也”、“又”、“既……又(还)”、“不是……而是”等。例如:

①景是暗淡的,情也是暗淡的。

②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过了的。

有时也可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③这山,就叫做庐山;这城,就叫做牯岭。

(二)顺承复句

顺承复句也称作连贯复句或承接复句,由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于是”、“先(首先)……接着”等。例如:

①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顺承复句常常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②圣火点燃,全场沸腾起来。

③我温了碗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顺承复句的分句鱼贯而下,一般不能改变次序。分句之间有停顿,必要时可加上关联词语,这有别于单句中的连动式:连动式单句不能有停顿,也不能有关联词语。

(三)选择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供人选择。选择关系可以分为:

1.选择未定

所谓“选择未定”,是指在几种情况中还没有选定。常用的关联词语:“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①它或者可以继续为其大国的地位和海外殖民地花费大量的金钱,或者将资金用于本国的发展。

②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以上都表示未定的选择。不过,它们在选择范围和语气上存在细微的差别:例①带有任凭选择的意味,说话人语气比较缓和;例②是一种限定的选择,说话人语气比较坚定,并且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

2.选择已定

所谓“选择已定”,是指说话者在几种情况中已作明确的取舍。常用关联词语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还不如”等。

③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④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也不能损害集体的利益。

以上事例都表示已定的选择,例③前分句“舍”,后分句“取”;例④则与之相反。从语气上看,例③比较缓和,而例④比较坚定。

(四)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要更进一层。常用关联词语“不但(不光、不仅)……而且(也、还)……”、“不但不……反而……”、“而且”、“何况”等。

①这一次不但改革派反对他,保守派也开始反对他。

②这样的事,平常人都觉得可耻,何况为将为相的人呢?

句子的意思进一层,还可再进一层,以至最大的限度。这种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是“不但……而且……甚至(于)”。例如:

③他不但喜欢英语,而且下苦功夫学习英语,甚至于能用英语会话写作。

(五)解说复句

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结、分述。一般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①董其昌的书体被衍生成了清代科举考试的规范体例,这就是所谓的“馆阁体”。

②在宜宾,又有两条支流汇入了长江:一条是从北岸汇入的岷江,另一条就是从南岸汇入的南广河。

例①的后分句是对前一分句的解释说明;例②中分句二、三则是对分句一进行分述。

二、偏正复句

偏正复句分句间是偏正或主从关系。正句(主句)是全句的正意之所在,偏句(从句)补充和说明正句。分句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一)转折复句

偏句先说一方面的情况,正句不是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与偏句相反或相对的方面。常用关联词语有“虽然(尽管、虽则)……但是(可是、却)……”、“虽然”、“不过”等。例如:

①中国男排虽然如愿闯入了八强,但是好的成绩依然难以掩盖他们和世界强队的差距。

②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前后分句间转折意味很重,如例①;单用关联词语,转折意味就要轻些,如例②。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例如:

③他年纪不大,办事很老练。

(二)条件复句

两个分句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后产生的结果。

1.假设的条件

偏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条件,正句得到与之相应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倘若)……就(那么、则)……”、“就”、“那么”等。例如:

①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这种复句还有特殊形式:

一是,为强调条件,从反面假设一种反事实的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例如:

②要不是有文献资料为证,谁敢相信如此气魄雄浑的诗句,竟是个多病的老人写下的。

二是,故意将已然的事实当做“假设”提出来,然后对假定现实做出推论。例如:

③如果说九寨沟是中国的一个聚宝盆的话,那么,黄龙沟就是聚宝盆里的一颗明珠。

2.特定的条件

偏句提出具体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个条件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等。例如:

④但是,只要他的身影还继续在会场上出现,谈判就不会轻易终止。

⑤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3.“无条件”的条件

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同样的结果。与“有条件”的条件相比,“无条件”的条件口气更坚决。无条件关联词语应成对使用,常用关联词语有“无论……都……”、“不管……都……”。例如:

⑥国家无论大小,都应当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⑦但是,在1543年,不管荷兰人情愿与否,都不得不去面对国家这个问题。

(三)因果复句

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明结果。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说明因果

就既定事物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等。例如:

因为他们两个是经介绍才来参加的,所以人们看着他们并不奇怪。

2.推论因果

就一定的根据来推断因果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然……就(那么)……”、“可见”、“那么”等。例如:

你既然知道错了,就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