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络传播概论
3284400000017

第17章 网络传播主体(8)

4.情感BBS

主要指一些纯粹用来为网友之间提供情感交流平台的BBS。如天涯社区(www.tianya.cn)设有“情感天地”栏目,具体分为“我爱我家”、“光棍E族”、“三十不嫁”等类别,具有相同或相似情感经历的人根据不同的类别聚在一起展开交流和讨论。

西祠胡同(www.xici.net)设有专门的情感频道(www.xici.net/Feeling),下设恋爱故事、家庭故事、婚恋情爱、友情天地等栏目,专门讨论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话题。

5.个人BBS

有些制作者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建立了BBS,用于听取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也更有利于与网友进行沟通。同上述类型相比,这类BBS数量不多,使用不广,影响不大。

BBS可以看做是一种网络人际传播(如发帖、回帖),在一定程度上,有时又可以看做是一种网络群体传播(如就一个话题大家展开讨论)。一般来说,论坛都有一个管理员或主持人,称为版主、斑竹等,负责组织讨论、凝聚人气、维持秩序。发现违背道德或涉嫌违反法律的帖子,版主应及时删除,以避免不良信息传播。概括起来,BBS这种传播方式大致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公共性

这是同上述个人空间、E-mail等传播形式带有的私密性相比较而言的。博客、播客虽然一般也对所有人开放,大家都可以浏览、观看并留言、互动,但这两种传播方式毕竟是在网络私人空间进行的,而且话题主要是私人情感、生活、工作等,因而带有一定的私密性。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查看的电子邮件,传播的私密性就更强一些。相比之下,BBS更像是网络世界中的古希腊广场,所有人聚集在“广场”(论坛)中,讨论的话题是广场中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的观点、意见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供其他人分享、参考或批评。因而,这种传播带有较强的公共性。

2.话题丰富,观点聚合

BBS是一个开放的论坛,讨论不受时间、地点和话题的限制,任何人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就任何话题发表看法,并且篇幅、次数以及发言者身份都不受限制。因此,BBS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话题的极大丰富性,如清华大学BBS水木清华中有学术科学、休闲娱乐、文化人文、社会信息、游戏天地、体育健身、知性感性、电脑信息、软件开发、操作系统、电脑技术等十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分很多小类,如“学术科学”下按照学科设置分为航空航天、化学工程、认知科学与脑科学、通信技术、控制理论与应用、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数字地球、DSP开发技术、教育论坛、嵌入式系统、英语俱乐部、地理、国学、硬件描述语言与可编程逻辑、历史、工业自动化等50多个小类。每个小类下面的话题又可以进行细分。尽管话题丰富,但讨论并不分散,对同一方面话题感兴趣的网友都聚集在相应的论坛中发表意见和观点。因此,每个论坛都可以看做是关于某一方面专门问题观点和意见的汇总,便于网友之间相互交流和共享。

3.形成舆论、反映舆论的重要场所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舆论的形成需要多数社会公众意见的充分表达,然后经过讨论、冲突、借鉴、批评形成多数人的共识。多数公众的意见表达是社会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BBS讨论中的广泛参与性为多数公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我有问题问总理”、“我给总理支一招”的帖文,受到网民的广泛响应。关注这两个主题的网友达31万人次,给总理提问和支招的跟帖近4000条。网友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这样,通过网民的广泛参与和充分发表意见,舆论得以形成并反映出来,有利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并为决策提供参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论坛/BBS使用率达到30.7%,用户规模为9100万人。可见,BBS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舆论场所。但需要指出的是,舆论可分为积极、理性、进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舆论和消极、非理性、落后及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舆论。这两种舆论在BBS的讨论中都可能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对BBS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利用BBS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当前和今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网络聊天

1.聊天室

英文Chatroom,是互联网上比较普遍的人际交流场所。目前,大多数网站都设有聊天室。用户无须下载软件,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进入”即可进行聊天。如果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入,也可以游客身份进入,但不能公开聊天、查看他人资料以及获取麦克风进行语音聊天。商业网站一般都设有很多聊天室。如新浪聊天室(chat.sina.com.cn/homepage/chat_index.shtml)按照聊天方式分为文本聊天和视频聊天两大类。文本聊天是指通过键盘打字进行聊天,视频聊天是指通过耳机、音箱、麦克风、摄像头等附加设备进行语音和视频聊天。文本聊天下面有北京紫禁之巅、上海不夜天、东北黑土地、江南风光、河北燕赵风月、齐鲁大地、三十而立等三十几个聊天房间。视频聊天分为热点聊天、婚恋交友、生命之歌、流金岁月、情感驿站、音乐街区、朗诵文学、外语天地等近20个类别,每个类别下平均有30~40个房间。粗略算来,新浪聊天室大约有800多个房间,有的房间最多时有300多人在进行聊天。在聊天室中可以一对一进行聊天,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一进行聊天。

聊天室是一种即时网络人际传播方式,即传受双方可以实现当场互动。如果网络顺畅并且各项技术设备性能良好,这种当场互动可以达到像电话甚至像现实世界面对面那样的效果。如视频聊天,如果设备和网络条件运行正常,无论聊天双方身在何处,哪怕相隔千山万水,双方说的话都能迅速、完整、清晰、无误地传递,沟通非常顺畅,与现实世界坐在一起面对面聊天的效果非常接近。但有时,如网络拥挤或麦克风、耳机、音箱、摄像头等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时,网络聊天的即时性就会大打折扣。一方说出的话对方可能十几秒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才能听到,回答的话也同样要延迟十几秒或更长时间才能反馈回来。

2.聊天工具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一些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即通常所说的聊天工具开始出现和普及。一般认为,最早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是ICQ,是英文Iseekyou(意思为“我找你”)的谐音缩写,俗称网络寻呼机或网络大哥大。它是由以色列一家名为Mirabilis的公司于1996年研制开发出来的。一开始,该公司将ICQ向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免费下载使用。到1998年,全球ICQ用户就发展到了1200万人,并以每月100万用户的速度增加。ICQ的巨大商业价值开始显现。也就在这一年,Mirabilis公司将其开发的ICQ软件连同用户一起以2.87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美国在线(Americanon Line,缩写为AOL)公司。到1999年底,美国在线称,ICQ的使用者达到5000万,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使用者居住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世界各地。

ICQ的出现并在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迅速普及,带动了中文即时通讯工具的研制和开发。台湾资讯人公司较早推出了繁体中文CICQ,继而又推出简体中文PICQ,并于1999年8月进入内地市场提供服务。1998年11月,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出了OICQ的简体、繁体两种版本,就是今天的腾讯QQ。用户只要下载并安装QQ运行程序,然后申请一个账号,设置密码,就可以使用申请的账号和密码登录,进行聊天。1999年3月,该公司开始正式提供QQ服务。当年12月,注册账户达到100万。半年后,也就是2000年6月,就达到了1000万,2001年1月达到了5000万。根据腾讯官方网站(www.qq.com)提供的数据,2007年,QQ注册账户总数超过7.4亿,2008年3月12日,腾讯QQ同时最高在线人数突破4000万。腾讯QQ已经成为使用人数最多的中文聊天工具之一。另外,QQ的功能和服务也在不断增加和完善,从开始时只能通过打字聊天发展到现在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聊天,从单纯的聊天工具发展成为提供新闻信息、电子邮件、个人空间、在线游戏等多种网络服务的综合性网络聊天工具。

除了上述聊天工具,目前比较常用的还有MSN、新浪UC、Skype、Yahoo Messenger、百度Hi、网易泡泡等。这些聊天工具的日益普及,加上其功能和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聊天室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替代,有的网站甚至关闭了聊天室。有报道说,网易就宣布,该网站聊天室从2008年11月1日0时停止运营。在可预见的将来,使用方便、私密性强、功能齐全的个人化网络聊天工具将代替传统的聊天室成为网络聊天的主要技术手段。

网络聊天这种个人化的网络传播方式,延伸了人的眼睛和耳朵,使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相互之间都可以实现即时通讯,而只需能够登录互联网并具备相应的设备。这正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网络聊天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熟人,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陌生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熟人来说,网络聊天可能是相互问候、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但陌生人之间的网络聊天,有时既可以成为友谊的纽带也可能成为罪恶的渊薮。实践中,网络聊天已经引发以下一些社会问题:

第一,主体身份隐匿性为谎言和欺骗提供了便利。网络聊天时聊天者的资料一般都是虚假的,双方都刻意隐瞒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所在地区等确切信息。正如人们常说的,“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因此,网络聊天时人们摆脱了身份、地位、家庭、职业、性格等现实社会生活的种种羁绊,完全可以随意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肆意发泄现实社会生活压抑已久的情感。于是,谎言、欺骗成了网络聊天时的家常便饭。男的可以说自己是女的,30岁可以说自己15岁,工薪阶层的人说自己是千万富翁,普通文员可以说自己是局级干部,现实社会中文质彬彬的人可以在网络聊天时破口大骂……这样的谎言、欺骗和发泄在网络虚拟世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久而久之,人们习惯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不知不觉地将其带入现实社会生活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社会公德的挑战。

第二,用虚拟世界的交往代替现实世界的交往。网络聊天可以使陌生人迅速在虚拟世界相识。由于真实身份都隐匿在机器之后,聊天双方更愿意把在现实社会不能吐露的真实想法相互倾诉,进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并在内心把对方当做知心朋友。这种虚拟世界的情谊有时比现实世界的情谊显得更单纯、更细腻、更真挚。于是有些人开始过分依赖这种虚拟世界的交往,甚至在虚拟世界恋爱、结婚,进而排斥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用虚拟世界的交往代替现实世界的交往。这种对虚拟世界交往的依赖导致人在现实世界中显得孤僻、木讷、愚钝,与现实交往环境格格不入。

第三,一些违法犯罪活动借助网络聊天得以实施。网络聊天的即时性、隐匿性以及多媒体传输等特点有时为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如实践中有人利用聊天工具散布流言、谣言、反动言论、虚假信息、淫秽色情内容等不良信息。有人通过编造身份取得网友信任,然后在现实社会与网友进一步交往,伺机谋财甚至害命。还有人在聊天室中召集所谓“志同道合”的网友,在虚拟世界聚众淫乱、制黄泛黄。还有人通过网络聊天套取用户个人地址、电话、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然后窃取财物。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利用网络聊天进行的类似违法犯罪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危害。因此,对网络聊天这种传播方式要科学认识、合理使用、正确引导、逐步规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为人际交往新方式的长处,同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