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络传播概论
3284400000026

第26章 网络新闻传播(9)

在百度“苏醒吧”,记者看到,公布了“全国饮料库”账号的帖子被顶置,除了工行、建行、农行的账号外,还有支付宝的账号,发帖者还在支付宝账号的后面加上了“推荐500元以内使用,免手续费,即时到账”的“温馨提示”。除了“全国饮料库”的账号,江苏、北京、上海、广东、海外等一些地方“饮料分库”的账号或负责人联系方式也被公布在网上。

根据网上的联系方式,记者与其中一些“饮料库”、“弹药库”、“包子铺”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负责人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也有一些是高中生,他们积极鼓励人们捐助,同时又不会公开账目,负责账户监管的只是网上的几名热心网友,或者就是贴吧的主人。

当记者问一位“醒目”为什么甘心把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生活费的几百元捐给“饮料库”时,她说:“为了苏醒豁出去了,为了他怎么样都可以。谁叫我们是醒目呢?”这也是绝大多数粉丝捐款的心态。

记者调查:选票团购1=3

一旦记者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许多粉丝便提高了警惕,不愿意多说。对此,一名陈楚生的粉丝说:“其实(这是)很正常的集资,但是总会被(一些媒体)渲染成别的样子。”

记者以一名“醒目”的身份向某地“苏醒后援会会长”请教捐助方式,这位“会长”立即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当问及捐款的用途时,她表示,一般的捐款都是用于开场前投票;同时单独设立“PK饮料专项”,用于终极PK。接着,她复制了网上很多“醒目”捐助之后的帖子给记者,并且积极鼓励记者投票:“人生就是要敢闯”,“错过了就没明年啦”。当询问他们投票的具体流程,这位“会长”说:“我们分工都很明确。”同时表示“投票组工作很忙”。

“我为什么要把钱给你们去投票,我自己投票不是一样吗?”记者向那位“苏醒后援会会长”提出了疑问。

这位“会长”告诉记者:“不一样的,你的一块钱只能投1票,交给‘饮料库’最多可以投3票。”接着,她向记者解释说,一般个人投票都是手机或者网上投票,每人15元最多只能投15票。但是如果把这15元捐献给“饮料库”,“饮料库”的负责人会集体去团购用于网上投票的Q币或者金鹰卡,因为是团购,所以有较低的折扣,一般是3~6折。如果按照最低折扣计算,花同样的钱,通过“饮料库”投票,票数将至少是个人投票的三倍。

账目不对外公布

在一般人的常识中,募捐方都应该向捐助者提供公开的账目和资金去向,接受监督。而当记者向几位粉丝投票组负责人询问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不会公开。

对于不公开的原因,几位负责人的解释大同小异,他们表示:“每个‘粉丝团’实际都在竞争,我们不公布是不希望对手知道我们的投票底细。”

不公开账目会不会遭到捐助者的质疑?一位负责为陈楚生集资拉票的“花生”承认“有,但是很少”。她告诉记者,最多的质疑是“这些钱集中起来怎么用,是不是都转变成票数了”。对此,集资拉票的负责人一般“首先跟捐款的人解释这些钱怎么用”,同时也积极鼓励捐助者参与进来,负责投票。

一位“醒目饮料分库”负责人说:“我们已经捐款一千多了,全国饮料库少说也有好几万,全部有监督过程的。”当记者表示希望捐款但是对他们不放心时,这位负责人一再强调“要信任我们后援会的工作”。

这是一个篇幅较长的报道,网络编辑在“长化短”上做了两大处理:一是把原稿凝练出2000多字的独立稿,其余部分以“阅读提示”通过超链接的方式给出。这样受众既可以迅速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详细阅读。二是把凝练出的独立稿用小标题的方式进一步“化短”。小标题的使用不仅减轻了受众的视觉压力,在帮助受众理清逻辑线索,更好理解新闻内容方面提供了帮助,而且也为受众选择性阅读提供了条件。

像这样把长篇新闻灵活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许多网络编辑都在积极探索怎样使长报道详尽又引人入胜、信息量大又结构清晰,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4.合理使用多媒体报道手段

网络传播是多种传播手段的结合,同一题材的稿件在网络媒体可以有文字报道、图片报道、音频报道、视频报道等形式,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但需要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而且还需具备驾驭有声语言和对画面进行艺术处理的能力。在网络编辑工作中要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音像报道有效利用、配合起来。

多媒体报道手段的运用能使网络报道变得生动活泼,并给受众更多的选择,这是其他媒体所不能企及的。但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一定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注意:

(1)多媒体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的网站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结果不仅造成网页速度变慢,而且浪费了许多空间资源。受众登录一个新闻网站绝不是来看花哨的,而是为了迅速得到有效信息,所以当多媒体无助于表达内容时就成了网站的累赘,应当大胆舍弃。

(2)多媒体手段应该与新闻的内容相辅相成。如果一篇报道不具备多媒体特征,就没有必要做成音频新闻或视频新闻,选择最适用的符号即可;而对于一些需要用多媒体来表现的动态新闻,则应该尽可能地配以多媒体报道。

三、整合

稿件经过选择和修改,下一步的编辑工作就是对稿件进行整合。网络的海量容量、原创性的不足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决定了网络新闻编辑较传统编辑更加重视新闻的整合。整合是指对网络上多篇新闻内容进行整理和组织。专题报道是网络新闻最常见的一种整合方式,我们就以此为例来做一些探讨。

先来看2007年4月26日新浪网的部分新闻专题:

·五一长假的健康提醒(2007-4-26)

·中原油田勘探局埃塞工地遭袭(2007-4-24)

·央视新闻评论部五一特别节目(2007-4-24)

·河北邯郸农行金库被盗(2007-4-18)

·2007年青年领袖评选(2007-4-18)

·温总理融冰之旅(2007-4-13)

·中国迈进高速铁路时代(2007-4-13)

·中国网络媒体陕西行(2007-4-11)

·200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007-4-10)

·CCTV4聚焦中日关系(2007-4-9)

·科学发展共建和谐(2007-4-7)

·都是游戏惹的祸(2007-4-6)

·一周娱乐回顾(2007-4-5)

这其中就包括了各种类型的专题:有整合同一类型新闻的,如“央视新闻评论部五一特别节目”集中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五一”期间推出的多个特别节目的预告;有整合一段时间内的新闻的,如“一周娱乐回顾”就整合了一个时段内的多篇报道,并不是每个网民每天都上网看新闻,因而梳理一段时间的重大新闻对这部分受众就很重要;还有整合同一新闻事件的各种报道的,如“温总理融冰之旅”,这类重大的新闻题材往往采取连续报道、综合报道的方式,因此特别需要整合在一起做成专题。

一个专题的完成,包括选题、构建和组稿三方面的工作:

1.选题

组织一个专题,首先需要确定选题。有的选题是突发性的,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爆发等。由于无法预知,前期报道只能是迅速做出反应,赶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将专题页面发布出去,然后再考虑配套工作。对于可以预知的重大事件,如“两会”、世界杯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程式化”特点,所以,如何把握事件中的重点、新点、热点,以“常中出新”引发浏览者对最新一期专题的兴趣就成为这类专题制作能否出彩的关键。

上述两类选题大都由外界情况所决定,编辑部的主动程度有限,容易产生雷同的现象。更能体现一家网站整合能力的是编辑自身挖掘的新闻专题,像下面的“都是游戏惹的祸”专题,以美国校园枪击案为由头,引出暴力游戏的合理性问题。

这类专题是网络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观察、思考,去洞悉和捕捉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而组织出来的专题,体现了编辑对新闻事件和社会形势的洞察能力。而所选择的新闻现象是不是一个值得深挖、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是这类专题能否成功的前提。

2.构建

栏目是新闻专题的骨架,专题的组织中栏目设置是关键。栏目设置应该从新闻事实出发,运用发散性思维延续到各个层面,组织出一个层次清晰、内容饱满的结构,然后根据各个栏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栏目位置。

新闻专题如果规模不大,可以做成单页式,把所有的内容集中放在上面;如果规模比较大,就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就像微型的网站一样,可以模仿网站的架构,安排首页、栏目分类、最新报道、相关资料、评论互动、图文内容、音视频等类项。一般来说,一个新闻专题中最新报道和背景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如反映各方意见的评论栏目、运用多媒体手段的音视频等应根据专题的具体情况考虑设置。理论性较强的专题,应该考虑安排理论阐述、专家观点等栏目。能引起讨论的专题,应该考虑设置网友意见、各方观点等栏目。

也就是说,栏目的设置、安排应根据新闻事件的内容而定,内容决定形式。现在出现的现象是,稍有规模的新闻网站都“成批生产”专题,有的事件性新闻本身比较简单,重要性也不强,内容集中于一个页面已经足够,却一定要分层次,加上复杂的链接,弄得网民眼花缭乱;有的新闻事件虽然重要,但是却没有充分采集、搜寻材料,勉强做成的专题让网友点击了半天,却只得到很少的信息量;还有的新闻专题年年做、次次做,做得毫无新意,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所有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新闻专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受众更系统、更方便地接受信息,而不是给受众制造障碍。

3.组稿

在搭好专题的骨架之后,就是填充各类新闻作品了。从整体上说,网络新闻专题需要综合利用空间的远近和时间的延续,使信息的群体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将有联系的信息放在一起,成为同题集中或形成栏目,或采用连续报道,使对同一主题的事件报道通过时间的延续得以加强。

具体说,网络新闻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注意互动环节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和相关内容的配置。如通过在专题的页面上设置电子公告板和在线调查等互动性栏目,与受众展开全方位、全时段的网上交流,同时也可以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再如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使网络新闻专题做到图文并茂、视听共赏,它还为网络媒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还可以配置相关的新闻,如后续报道、用于对比的报道,也可以加上来自各方的评论,还可以配置背景资料等等。

最后,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必须对专题进行不间断的监控维护,特别要继续监控新闻的发展,将后续报道等补充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