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3285200000013

第13章 中国电视文化理念嬗变和趋向(3)

六、传播思维由“趋同思维”趋向“另类思维”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理念的统治,再加上几十年的“极左”思潮的统治,造就了中国人的特定思维模式:一是“集体无意识”,一是强烈的“趋同意识”。电视人也难以逃脱这种思维的厄运。体现在电视节目上就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屏幕上出现以后,大家就一拥而上,纷纷效仿之,群体“克隆”之。推出一个“焦点访谈”,就涌现出无数的“焦点类”节目;推出一个“实话实说”,就涌现出无数“谈话类”节目;推出了一个“玫瑰之约”,就涌现了无数“恋爱”游戏节目;推出了一个“快乐大本营”,就涌现出了无数游戏娱乐节目;推出一个“周末大转盘”,就会涌现出无数的“博彩”类节目……。这充分表现了电视人的“追风精神”和“集体无能”意识。

历史和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电视节目要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思维本身必须发生根本的变化,即从“思维定势”中突围,较多地运用“创造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尤其是“另类思维”,也就是说成功在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

杨澜说:“面对现在这样一个频道资源非常丰富的市场,没有特色就没法生存”。正因为她用了“另类思维”,才开创了“另类”频道——“阳光卫视”。

杨澜的电视文化传播理念是:电视媒体不能完全图一时的热闹和搞笑,最终的赢家肯定还是优秀节目的拥有者。纪实类节目,还是有相当生命力的,重播价值很高,而且观众群也非常稳定。比如美、英、日、拉美等国家,“历史”与“探索”等主题频道,已成为收视和营业额最高的频道。这种独立于新闻和娱乐节目之外的“另类节目”,在社会各阶层的观众之中,找到越来越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获取广泛高收视率的同时,逐步吸引更稳定、更忠实的知识观众群体。今后市场对这类节目是有很大需求的,倒是传媒自身在这一点上却常常低估了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综合频道连续流失高素质观众的原因所在。

刘长乐说:“在华语电视市场已经分配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全力以赴为观众提供‘另类品牌’,这也是我们的起点。‘另类’并不简单意味着‘出位’,而是说我们调制的‘菜肴’中间加大了港台和国际的成分,加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分。”正因为它是一种“另类思维”,才开创了“另类频道”——“凤凰卫视”。

张子扬,正是因为他“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乐于创新是他在电视文艺舞台上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运用了这种“另类思维”,他才在电视屏幕上推出了无数个“第一”:第一次有卫星双向传送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和新加坡春节晚会的部分节目;第一次使用打出来的光都是图案的电脑灯;第一次采用伸出式舞台,二层楼样的包厢式观众席,第一次把演员扩大到1000人……。

时间说:“我极力推出的一个主张,就是要挖出有个性的主持人,因为屏幕形象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多元化的标志,千篇一律的东西是我们这一代要摒弃的。”正是这种“另类思维”,使他推出优秀电视节目“另类”主持人——崔永元。时间说:“过去,我们长期在‘左’的氛围里成长,个性化的思考很少,表达的更少。从以往看,我们在电视运作中对一个节目的形式感,对它在国内是否填补空白、是否与西方电视形态接近等方面,我们大体是可以把握住的。但在内容上怎样使它有生命力,怎样能够贴近观众,怎样能够影响决策者或者是影响老百姓,在这些方面,就必须有一批人在幕后提供智力支持。”

所谓“另类思维”,就是“个性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的创作中,要想使自己的节目“出新”,“独特”、有“个性”,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运用“另类思维”才能创造出“别样”的节目,为电视屏幕增添新的色彩。特别是就电视文化来说,这种“另类思维”,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七、传播文化由“宣传中国文化”趋向“中西文化交流”

过去我们有一种非常传统的或是一厢情愿的文化观念,那就是要想办法向国外宣传中国文化。许多电视台都成立了“对外宣传部”,制作了大量的“外宣片”。甚至提出了长远的宣传目标:运用卫星电视去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乃至全世界。然而至今还是收效甚微。目前,外国人仍然不了解中国,或者不甚了了,其所知道的还是四五十年前,甚至百年前“梳小辫、裹小脚”的神话中国。而对中国人来说,由于长期极“左”思潮的影响,长期停留于“坐井观天”的处境,中国也并不了解世界,认为世界人民还是在“帝国主义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至今才彻底明白,彼此的了解、认识、交流是互相的,是相对的,是潜移默化的,是逐步彼此渗透的:你想要人家了解你,你得先了解人家;你想要传播你的文化,你也应该允许人家的文化介入。其实这种双向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必需。

谈到中西文化的交流这一现代传播理念,我们会首先想到一个人,她就是美籍华人——靳羽西。“我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认识中国”,这句话是靳羽西第一个说出来的,这件事也是她第一个做成的。早在1984年12月份,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靳羽西制作了《世界各地》,在中央台播出。这是观众反应强烈、十分喜爱的电视节目,每周播出两次,一次中文,一次英文,据中视统计,全国基本观众达到3亿多。后来,她又为美国媒体创办了《看东方》,第一个向美国观众介绍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这样,《世界各地》第一次以专栏形式向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观众打开了认识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看东方》又让美国观众,乃至于西方的观众,认识、了解了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现实的中国。因此,传媒同仁靳羽西的名字,中国传媒是不会忘记的。

此外,1992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开辟了第四频道,作为同世界交流的“国际频道”。

在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民营电视机构在国际交流,特别是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全世界的作用和成就。刘长乐的“凤凰电视台”,它的身影并没有局限在两岸三地。1999年8月21日,“凤凰”开通了覆盖25个国家的200万华人的欧洲台。此外,更长远的计划是以北京和欧洲为重点,发展成为中文的CNBG,这个卫星平台在美国是一家大型的直播公司Direct TV,而欧洲则是默多克家族的BSKTV。

杨澜的“阳光卫视”,计划在第一年提供1000小时的节目、通过自制、购买和结盟的方式建立一条中西文化历史频道。他们已经成功地与美国最具实力的跨国电视网络A&E Tevision Netwok结盟,播放其极具权威性的历史频道(The History Channel),它们在竭力搜罗优秀的世界纪录片,以达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阳光卫视”的媒体性质,定位于一个国际的标准下,并将大部分精力放到如何将中国优秀文化和人物介绍到海外去。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的电视台有意购买他们的节目。

李杨的“中国电视网络集团”于2000年6月成立。李扬原是我国一位著名的“配音演员”,他曾为《西游记》的孙悟空配音;为美国动画片《唐老鸭》的唐老鸭配音。特别是“唐老鸭”的配音十分成功,以至于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识——李杨=唐老鸭。唐老鸭几乎代替了李杨的名字。他正在筹办一个中国最大的电视动画片制作中心,制作一个上百集的精美动画片,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服务,同时向世界各国推销中国系列动画片。他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应该有像美国的唐老鸭那样的形象,以影响世界儿童。

总之,将中国电视最终办到世界上去,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化尽快融注到世界的文化大潮之中,是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重要嬗变和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