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3286200000027

第27章 大众媒介对体育的正面影响(1)

第一节 促进体育运动发展及变革

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当代体育的变革是两个相互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代体育是大众传媒业重要的传播内容,反过来,大众传媒也极其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体育运动的面貌。

信息社会的大众接收体育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因此那些适合于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体育项目必然对受众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并在受众中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受众与体育项目的互动,该项目也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一些不太适合媒介传播的体育项目会因为与受众接触的日益减少而逐渐为大众所陌生,甚至会出现“生存危机”。在各种媒介中,电视媒介对体育运动的发展尤为重要,当电视与体育竞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现代体育才得以普及和迅速发展。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甚至认为,将来体育运动会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类:一类适合电视的口味,另一类则不适合,前者发展,后者衰亡。

大众传媒对体育运动发展更明显的影响体现在体育运动规则的变更上,尤以电视的影响力最大。自从电视开始涉足体育赛事的转播以来,很多体育比赛都在规则上有所改变,以方便电视转播和照顾电视观众收视习惯。体育项目通过修改规则以适应电视转播的需要,而一些不能适应电视转播要求而不被电视观众喜爱的体育项目,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有人甚至提出,在未来电视将成为现代体育项目的主宰,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太绝对化,但它充分说明电视在职业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赛的对抗程度,增强可看性,一些体育项目进行了以下改变:排球设置了自由人,增强防守能力,以增加来回球次数,把决胜局改为每球得分制;为了适应电视播出的观赏性和刺激性,篮球联赛每场分为四节,缩短了进攻限时,加快了比赛节奏;曲棍球短角球由只能被犯规者罚改为可由任意球员罚球,提高了罚短角球的质量和得分率,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体操参照花样滑冰等项目的评分办法,最高分可以超过10分,同时技术难度分和艺术表演分分开,加大表演分比重,使观众更爱看。

乒乓球规则的改革十分明显地体现了电视的巨大作用。乒乓球从正式成为比赛项目以来,一直采用21分赛制,一局21分,三局两胜。即使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一局下来也得打上40个球左右,时间显得冗长。同时,由于分数多,比赛中爆冷的概率相对较低,缺乏悬念,这也是无法吸引更多电视观众的原因之一。为此,国际乒联在2001年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从2002年9月1日起,将21分制改为11分制,总局分也由三局两胜改为5局3胜或者7局4胜。这样一来,每局的实际比赛球数降到20球左右,可以说短局紧凑、分分关键。运动员容不得半点马虎,电视观众自然也是全神贯注。从战局来看,比赛的偶然性增加,实力较弱队员往往采取搏杀战术,爆冷几率大增,悬念陡增。

除了比赛规则的变化,比赛的时间也受到电视转播的影响。在1980年普莱西湖冬季奥运会上,美国广播公司(ABC)把美苏曲棍球比赛的时间从17点改到20点,这样一改,由于广告价格上的差别,使该公司增加几百万美元的收入;1984年奥运会上,在美国ABC的坚决要求下,拳击决赛、马拉松赛跑、若干颁奖仪式都改了时间;墨西哥足球世界杯赛为了照顾欧洲电视观众,运动员们不得不在中午最炎热的时候踢球;1998年在汉城举行的奥运会对美国电视网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汉城和美国东海岸之间的时间差长达14小时,这就不能从比赛现场进行直接转播了。美国电视网说服组委会和各单项国际体育协会把美国观众所感兴趣的那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开始时间,从下午和晚上改到早晨或中午。结果,韩国政府被迫在近20年里第一次同意从1996年起改用“夏令”时间。ABC想把国内的棒球比赛实况和奥运会开幕式实况连起来转播,为了满足该公司的这个要求,组委会把原定的开幕式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于1988年9月17日举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因为转播商NBC的请求,国际奥委会同意将北京奥运会的游泳和体操决赛移到上午举行,相当于美国的晚上,这正是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方便千千万万的美国家庭收看比赛。游泳天才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的八金传奇看起来就像是一部电视剧,他最后获得第八金的游泳接力比赛有3990万美国观众收看。

比赛使用的器材也在改变。为了适应电视转播,原来白色的排球改为彩色球,乒乓球也改为鲜橙色以增加转播效果。又如为了提高商业宣传效果,设计具有明显标识的项目专用服装,以柔道服为例,传统的柔道服一直以来全是白色服装,为了区分,一名运动员需要系红色腰带,在比赛中有时近在咫尺的裁判员都很难分辨出双方运动员来,更不用说观众了。为了提高电视转播效果,先从欧洲开始,将柔道服改成了白色和蓝色两种颜色。

由于乒乓球比赛的技术进步,球速不断加快,来回球减少,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国际乒联因此启动了大球改革的方案。1996年,国际乒联委托中国乒协科研委员会和国家体委科研所乒乓组就不同直径和重量的乒乓球对击球旋转和速度的影响进行定量的实验研究,为国际乒联的改革建议提供科学依据。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在吉隆坡通过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开始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乒乓球研究人员称,实验表明,40毫米球比38毫米球旋转减弱23%,速度减慢13%,弹力减少4.7毫米。直径大的乒乓球旋转和速度小于直径小的球,直径相同,重量和弹力大的球旋转和速度大于轻球,直径的增大将减小运动员的击球难度。从38毫米到40毫米,2毫米的改变,虽然变化细微,其差别普通观众难以用肉眼分辨,但反映在比赛中,就是来回球的增多,大刀阔斧般的对拉对攻场面的大量出现。增加来回球,提高观赏性正是国际乒联改用大球的初衷。2001年大阪46届世乒赛的实战显示了改革的这一目的已经达到。

此外,1998世界杯增加了足球的弹力和防水性能,从而提高球速以增加进球;我国散打王争霸赛,拳台由四角形变成了六角形,更有利于选手技术的发挥,而且比赛规则还允许将对手摔出绳圈外,这些规则的改变都使比赛更具有刺激性和观赏性,从而更吸引观众的眼球。

第二节 加强对体育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引导

舆论监督是大众媒体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在媒体对体育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产业进行着舆论监督,揭露阴暗面,从而促使体育比赛公平竞技的实现。大众媒体对体育比赛的监督遍布各个方面,从运动员到裁判,再从比赛制度到体育体制都是大众媒体监督的内容。大众媒体的监督,使体育运动中的各种不良现象有所改善,比如裁判受贿、假球、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及非法侵占体育场地等。

同时,体育产业也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面“镜子”,随时反射出在发展过程中的缺陷,同时也引导体育产业化进程,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成长。通过媒体的引导和对国外经验的大量引入,国内的体育体制改革也可以有更多可借鉴的经验,使中国的体育产业能跟随全球化的步伐,实现同国际接轨。以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例,目前只有中国足球协会在其《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基本条件》规定中要求职业足球俱乐部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而其他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以何种方式取得法人资格则尚无法律、法规的规定。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育产业法制化进程的介绍引导中国的体育产业法制化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对中国体育产业法制化进行舆论监督与指导。

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亟待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就更加凸显。早在1998年中国足坛的打假反黑风暴中,大众媒介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1998年1月4日,《辽沈晚报》在新年第一期以“撕开中国足坛的黑幕”为开篇的一组连续报道拉开了当时的反黑风暴。3月2日,在《辽沈晚报》向全国26支甲级队所在足球俱乐部分别发出“不涉黑幕承诺书”之前,《四川体育报》和成都电视台体育频道联手出击,与大连、广州、鞍山、南京、郑州、柳州和重庆等16家球迷协会联络,向全国各足球俱乐部发出“承诺书”——要求不打假球,不贿赂裁判,南北呼应。可以说,在这次反黑风暴中,大众媒体开始有效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体育活动中的阴暗面进行有效监督,迫使中国足球进行改变。

到2001年的反黑风暴时,大众媒体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成为监督体育运动的最重要力量,在法律和政策缺失的情况下,极大地影响着当时的舆论倾向,形成迅猛的反黑势头。2001年12月,“一位还有良知的裁判”给浙江绿城俱乐部董事长宋卫平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称自己是曾经执法过浙江绿城俱乐部比赛的一名主裁判,因为受到良心的谴责,随信退回吹“黑哨”而得的4万元赃款。之后,浙江省体育局和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向媒体公布了那封神秘裁判的“忏悔信”,这位裁判后来被证实为龚建平。2002年4月17日,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检察长正式签发逮捕令,以企业人员受贿罪对涉嫌黑哨事件的龚建平批准逮捕。一时间,媒体对中国足球圈的曝光力度,痛陈中国足球腐败事实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国家级新闻媒体以及综合性、专业性媒体均对这一单项体育运动中某领域的工作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强势介入并且立场一致。体育媒体对足球界各种丑恶现象的猛烈披露和抨击,为整个“扫黑”行动积累了众多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为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净化了环境。然而,在这次反黑风暴中,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媒介对体育产业法制化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体育产业的法制化进程才能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运行,在法律缺失的状况下,媒体的监督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主观倾向性,而造成“媒体审判”的局面。